艺术学理的机遇与挑战

点赞:3990 浏览:134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艺术学升格为门类,有关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加之新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艺术学理论领域有可能会涌现许多新的问题.中国社会处在高速发展之中,艺术领域尤其活跃,再加上学科体系尚未封闭,社会和时代的新变化可以相对容易纳入学术研究体系之中.变化和适应变化的能力,给了中国学术界以机遇;将艺术学理论作为一个一级学科来建设,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还是一件崭新的事情,国外也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供参照,这对学术研究和管理来说又是一大挑战.处理好机遇与挑战,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就会取得大的突破.

关 键 词:当代中国;艺术学;升格;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随着艺术学升格为门类,有关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然而,将艺术学理论作为一个一级学科来建设,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还是一件崭新的事情,国外也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供参照,因此,对于当前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来说,既充满了挑战,也遇上了时机.

经过近年来的争论,有关艺术学理论的界定正在形成共识.这种共识实际上是对原点的回归,大家基本上接受了德索对艺术学的界定,即将艺术学分为一般艺术学和特殊艺术学.根据马采的介绍,特殊艺术学包括各种艺术史(建筑史、音乐史、戏剧史及其他),各种艺术博物馆学(建筑博物馆学、音乐博物馆学、戏剧博物馆学及其他),各种艺术学(建筑学、音乐学、戏剧学及其他).一般艺术学包括艺术体系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哲学.①尽管对于一般艺术学和特殊艺术学这两种说法还有不少争议,不少人喜欢用门类艺术学来取代特殊艺术学,但是对于艺术学的总体认识,对于艺术学中存在的一般与特殊的区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之后,大家基本上达成共识.需要指出的是,德索和马采所说的艺术学,只是艺术研究,不包含艺术创作.现在作为学科门类的艺术学,既包含艺术研究,也包含艺术创作.德索等人所说的艺术学,相当于艺术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

对于将艺术学理论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目前还存在许多尚待解答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三个:一般艺术学理论是否存在?门类艺术学理论之间如何联系?一般艺术学理论与门类艺术学理论之间有何关系?

一般艺术学理论即一种跨艺术门类的理论研究,包括跨门类的艺术哲学、艺术史、艺术批评等等.在艺术哲学领域,基本上沿袭跨门类研究.迄今为止的艺术哲学,多半都适应全部艺术门类.跨门类艺术史研究则比较罕见.跨门类艺术史研究是否成立,这个问题还在商讨之中.我本人倾向于认为它是可以成立的.既然跨门类科学史、宗教史、哲学史、文学史甚至文化史都是可以成立的,跨门类艺术史也应该可以成立.同时,黑格尔的《美学》和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已经在跨门类艺术史研究方面做出了尝试.②在艺术批评研究中,不乏跨门类艺术批评的案例.卡罗尔近来出版的研究艺术批评的专著《论批评》,就是针对所有艺术门类的.③总之,在跨门类的一般艺术学理论研究中,艺术哲学比较常见,艺术史比较罕见,艺术批评介于二者之间.

如果存在跨门类的一般艺术学理论研究,那么它们究竟由哪些机构来承担?通常情况下,这些研究是由美学学科来承担的.美学本身是一个很小的学科,且多半被设立在哲学系中,从全球范围来看,独立的美学研究单位并不多见.目前国外独立的美学本科教育的单位只有两个,即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美学系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美学系.独立的研究生美学教育单位,除了首尔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之外,还有日本大学的美学艺术学研究室.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独立的本科生美学教育单位尚未出现,独立的研究生美学教育单位很多,多半分布在哲学系、文学院和艺术学院.总之,对于独立的美学或一般艺术学理论来说,研究生教育比较常见,本科生教育比较少见.

门类艺术学理论的问题与一般艺术学理论不同,不是相关研究是否存在,而是不同艺术门类的研究是否可以集中在一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将不同艺术门类的理论研究集中在一起的做法并不多见.像美术史、音乐学、戏剧研究、电影研究等等门类艺术学理论,多半是独立的,它们的上级单位通常是文理学院和艺术学院.但是,无论是文理学院还是艺术学院,都不是仅有门类艺术学理论.文理学院除了门类艺术学理论之外,还包括范围更广的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艺术学院除了门类艺术学理论研究之外,还包含门类更多的艺术实践.将门类艺术学理论研究统摄起来且仅有门类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单位十分少见,一个可以参照的案例可能就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曾经是一个单纯的艺术研究单位,且专注于各门类艺术学理论研究,后来才引入研究生教育和艺术实践类科目,变得有点像一般艺术学院的设置了,只不过理论占的比重更大而已.

对于门类艺术学理论之间的关系、门类艺术学理论与一般艺术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从联系程度上来说,可以或松散或紧密,从没有关系,到形式上相关,再到实质上相关,程度不等.比如,耶鲁大学有美术史系、音乐系、戏剧研究系和电影研究系,它们都是独立的.如果将这些研究单位汇集起来,成立一个艺术学理论学院,仍然保持门类艺术学理论研究的独立性,这种关系就是形式上相关.如果在艺术学理论学院中的各门类艺术理论研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耶鲁大学独特的艺术学理论研究风格和学派,这种关系就是实质上相关.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第一种情况比较常见,国内有第二种情况、第三种情况非常罕见.门类艺术学理论研究与一般艺术学理论研究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松散.耶鲁大学的美学或者一般艺术学理论研究散见于哲学系、英语言文学系和比较文学系,多半由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独立研究.

总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国外没有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建制,艺术学理论研究内部的联系非常松散.

艺术学升格为门类之后,艺术学理论成了独立的一级学科,由此原先松散的关系,有可能变得紧密起来.对于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覆盖的领域,目前有不同的意见.一种看法认为,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只涵盖一般艺术学理论,门类艺术学理论归属于相关门类的一级学科.另一种看法认为,它不仅涵盖一般艺术学理论,而且包括门类艺术学理论.根据第一种看法,门类艺术学理论比如美术学理论,归属美术学一级学科.根据第二种看法,美术学理论归属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我倾向于第二种看法,但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也会兼顾第一种看法.如果主张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只包含一般艺术学理论,那么艺术学理论下属的二级学科可以划分为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和文化产业.目前国内一些综合性大学就是这样来划分艺术学理论的二级学科的.如果主张艺术学理论不仅包含一般艺术学理论,而且包含门类艺术学理论,那么它的二级学科就有可能是美学与艺术批评、美术史、音乐学、舞蹈研究、戏剧研究、电影研究、设计研究等等.

第一种处理方式有它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很难与现有的学术体制兼容.在欧美一些综合性大学里,已经有成熟的美术史、音乐学、电影研究、戏剧研究等专业,也有美学或者艺术哲学专业,但很少有包含全部艺术门类的艺术史专业,艺术批评和文化产业专业也不多见.当然,这不是说艺术史、艺术批评和文化产业这些专业就没有发展前途.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它们尚处在探索之中,还不够强大.如果将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范围确定为一般艺术学理论,这个学科有可能范围太窄,与艺术学门类其他四个一级学科不太相称.如果将其他四个一级学科中的理论研究部分划分到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之中,就可以壮大艺术学理论,避免艺术学门类中各一级学科的不相称.

值得重视的是,将门类艺术学理论归并到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之中,还可以避免它们在门类艺术学一级学科中建设的缺陷.以美术史为例,我们通常将它放在美术学一级学科之下来建设.但是,美术学更大的部分是各种形式的美术创作,美术史在美术学之中只是很小的部分.更重要的是,美术史属于理论研究,它跟美术创作非常不同.美术史在教学、研究和评价体系方面都与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类似.因此,国外的综合性大学可以没有美术创作,但通常都有美术史.就性质来说,美术史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区别,大于美术史与音乐学之间的区别.美术史与音乐学只是研究内容上的区别,研究方法上并没有大的不同,都属于人文研究领域.

总之,艺术学理论就是关于各种艺术的理论研究.只要是有关艺术的研究而不是创作,就可以归入艺术学理论的学科之中.将有关艺术的理论研究全部归入一个一级学科之中,既有助于加强一般艺术学理论与门类艺术学理论之间的联系,也有助于加强门类艺术学理论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有利于艺术学理论的知识生产.

尽管我主张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应该包括一般艺术学理论和门类艺术学理论,但是机遇与挑战可能更多存在于一般艺术学理论,因为它是一个尚待开垦的领域,需要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事实上,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既会引起经济领域的洗牌,也会引起学术领域的洗牌.比如,光纤技术的发明,让在通讯技术落后的中国站到了世界的前列,目前中国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光纤通信技术,拥有最先进的光纤制造业.传统的通讯巨头在这次洗牌中纷纷式微,中国企业纷纷崛起.同样的情况,也有可能会体现在学术研究领域.以美术史为例,当传统美术逐渐发展为当代视觉文化之后,传统美术史研究就有可能萎缩,当代视觉文化研究或者广义的当代文化研究就有可能走强.事实上,欧美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始或者完成了这方面的转型.从事传统美术史研究和学习的人员逐渐减少,从事当代视觉文化研究和学习的人员逐渐增加.如果我们在学术转型时期抓住机遇,就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赶超.


对于中国艺术学理论界来说,实实在在失去的一次机会,可能是电影理论或者影视理论研究.电影作为较晚发展起来的一个艺术门类,它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多少积累.我们与欧美学者差不多在同一个起点上.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诞生了许多激动人心的电影理论,而且由作为门类艺术学理论的电影研究发展成为一般艺术学理论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但中国的艺术学理论研究还停留在传统的艺术门类或者传统的美学问题上,在电影理论研究方面没有太多的作为.我们失去了一次在艺术学理论领域赶超欧美的好机会.

那么,是否还有可能存在机遇?我想应该是有的.我这里列举两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比较艺术史研究.目前全球的美术史研究主要由欧美确立的西方范式所统治.随着人们对欧洲中心主义的不满和对文化多样性的推崇,现有的欧洲中心主义美术史研究的缺陷变得越来越明显,因为它无法涵盖和解释其他文化的视觉艺术.美术史研究向视觉文化研究的转变,就体现了突破欧洲中心美术史研究的要求.这种情况有点像当年的神学研究向比较宗教学研究的发展.从19世纪20年代确立为独立学科以来,比较宗教学在宗教现象学、宗教心理学和宗教社会学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著作.尽管比较宗教学并没有取代神学,但自此之后一个新兴的学科建立起来了.我们今天开展比较艺术史研究,不仅包括跨文化美术史的比较研究,如中西美术史比较研究,而且包括同一文化内部的跨门类艺术史比较研究,如中国美术史与中国音乐史的比较研究.如果有一天比较艺术史作为新兴学科确立起来,中国学者在这方面就起了开创性的作用.

第二,当代艺术与文化研究.受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现有的当代艺术与文化研究多以批判性著称,因此通常也称之为批判理论.这种固定的视角会妨碍它们客观地看待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当代艺术与文化研究中的愤世嫉俗,已经不太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它们也许会让位给一种中性的、客观的文化研究.如果中国把握住历史机遇,确立一种新的当代艺术与文化研究范式,就有可能在这一领域占得先机,甚至确立话语权.

当然,随着新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艺术学理论领域有可能会涌现许多新的问题.中国社会处在高速发展之中,艺术领域尤其活跃,再加上学科体系尚未封闭,社会和时代的新变化可以相对容易纳入学术研究体系之中.变化和适应变化的能力,给了中国学术界以机遇;没有现成的范式可供参考,这对学术研究和管理来说又是一大挑战.处理好机遇与挑战,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就会取得大的突破.

①有关介绍见马采《艺术学与艺术史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9页.

②参见彭锋《艺术史的界定、潜能与范例》,《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第4期.③NoelCarroll,OnCritici,NewYorkandLondon:Routledge,2009.

OpportunityandChallengeofArtsTheory

PENGFeng

(SchoolofArts,Beij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

Abstract:Whenartscienceupgradestoasubject,thedisciplinaryconstructionofartstheoryisputontheagenda.Inaddition,asthenewtechnologyadvancesandsocietydevelops,therearemaybemanynewproblemsappearinginthefieldofartstheory.Chinesesocietyisrapidlydeveloping,especiallyart.Theartdisciplinarysystemisnotclose,newsocietalchangescouldbeeasiertoenterintotheacademicresearch.ChangesandabilitiesadaptingchangesbringachallengetoChineseacademiccircle.Toconstructartstheoryasafirst-gradedisciplineisawhollynewthingtoChinesehighereducation.Andtherearenotanypatternorreferenceinforeigncountries.Andthisisachallengetoacademicresearchandmanagement.Towelldealwithchallengeandopportunity,Chineseartstheoryresearchcouldmakeagreatprogressandbreakthrough.

艺术学理的机遇与挑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KeyWords:ArtScience;Upgrade;ArtsTheory;DisciplinaryConstruction;Opportunity;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