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学习模式在本科审计教学中的应用

点赞:13888 浏览:585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审计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传统审计教学模式很难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研究性教学可以很好地切合课程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中分析了本科审计学教学采用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采用研究性教学来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新型动态开放的评价体系的思路以及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性学习模式在本科审计教学中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审计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研究性教学;审计教学;教学模式

审计学是一门应用型的经济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是审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专业培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审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现代应用型审计人才.审计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的探讨,又不能忽视实践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科研的能力,就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必须采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研究性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并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一、本科审计学教学采用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审计学作为一门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独特的教学规律.审计学采用逆向思维解决“怎么样”以及“为什么”的问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既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又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导致学生不能尽快适应社会需要.研究性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1.审计学课程的特点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审计学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都较强的学科,它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知识为基础.与会计学相比,其主要不同点是:审计学尤其是社会审计部分,由于是注册会计师从业的基本和最为重要的执业指导和规范性学科,因而涉及到的定义、术语、规定、技术等条条框框的东西更多,对初接触者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客观上在学生那里就形成了对审计学科的枯燥、难懂、学不透的印象.靠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必须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分析学习、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2.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缺陷和局限性

首先,就审计教学的方式来看,当前大学的审计教学基本上局限于课程讲授,老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审计课程从性质上来看与其他相关课程(如会计)有较大的区别,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它要解决的是“怎么样”(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是否真实、公允)以及“为什么”(以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支持所作的审计结论).而现行的审计教学方式对学生审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1]

其次,在大学的整个审计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所缺乏的东西很多,其中缺乏必要的案例是很重要的方面.

最后,就教学内容来看,大学教育中审计学的课程教学教师必须考虑教学大纲、学时(学分)的要求,因为教学内容大多以教材为主,而教材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很难及时随着有关审计法规、准则等的变化而做相应的修改.因此在大学教育阶段很难保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完全衔接.


3.建立研究性审计教学模式是当代审计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现代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审计由传统的财务审计不断扩展到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经济效率、效果审计,内容不断丰富;审计方法由传统的详细审计发展到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到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审计的不断发展,要求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大学他们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仅靠课堂讲授远远达不到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目的.必须改为研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现代社会中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科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研究性教学起源于美国,早在1916年,杜威在《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就从理论上论证了科学探究的必要性,并创立了“问题教学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研究性教学已经“成为欧美国家综合性实践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明确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研究性教学注重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其实质是将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训练其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特征:强调“基于问题”,引导学生在对实际的或真实性问题的解决中主动建构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强调学生参与研究,凸显自主探究、“做中学”.[3]

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目标设计.在准确把握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学习内容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运用“集中授课”和“小组合作研讨”穿插进行的教学方法,以案例和实践性项目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教师先将案例展示给学生,同时提出需要其思考的问题,从而引出教学内容.以案例为中心,通过教师启发式教学逐步解决提出的问题,并将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讲解.随着知识点的展开,要求学生建立正式的学习小组,选择教师设计的案例或实践性项目,通过课上讨论和课后团队学习,逐步完成课程每一阶段的任务,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中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本科审计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措施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应用型高级会计和审计专门人才所需的审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就是通过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流程、方法及其在具体审计项目中的实践应用,使学生能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计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

2.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应根据教学改革思路和课程教学目标,构建基于研究性教学的审计学课程教学内容框架.课程将教学内容优化为几大模块和若干子模块.每个模块都明确学习目标、内容提要、重点难点、案例选择、小组讨论、实训项目、阅读平台等.不同知识模块的划分为实施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基础.整个教学内容穿插了审计案例,满足了教学引导、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研讨的需要.优秀的审计案例通常是一个矛盾的、复杂的问题情境.选编审计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是“问题学习”的重要内容.[4]

3.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开展研究性教学,教师在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上比传统教学可发挥的空间更大,同时,根据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也变得更为重要.通常可采用“集中讲授与小组合作研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1)启发式的互动教学法.教师在“集中讲授”中,要通过提问、设疑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同时应要求学生做较多的书写和口语表达上的沟通,将思考问题、表达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的运用主要有三种形式:①引入案例.在“集中讲授”中,教师通过“引入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②相关案例.“相关案例”就是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案例.它使知识点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能增加感性认识,帮助理解课程知识.③综合运用案例.“综合运用案例”适合小组合作研讨.通常在每一学习模块的授课内容结束之后,安排“综合运用案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讨,教师提前公布案例研讨题目,要求学生小组分工合作,查找资料,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沟通,发表不同看法,最后教师负责点评.(3)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有多种形式,如模拟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实验教学以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项目为主,并根据审计实务的特点设置若干的“审计陷阱”,让学生综合运用审计方法对“审计陷阱”进行判断、分析讨论,撰写实验报告.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加审计实习和社会调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5]

4.实施综合性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终结性评价”,学生成绩评定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为主.这种评价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其他素质的客观考核,具有片面和局限性.为了克服“终结性评价”的弊端,必须建立与研究性教学相适应的“综合性评价”机制,把“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结合进来,将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创造能力等均给予评价,以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激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审计学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研究性教学的泛化与神化,设计合适的案例和问题

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但不能机械地将研究究性教学理解为整个学习过程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分析研究和解决每一个问题.案例和问题设计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研究性教学教学效果.设计案例和问题应基于以下原则:首先,设计的案例要来源于审计工作的实际,并具有学习和研究价值;其次,问题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基础,保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既能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又能发展能力;第三,问题是开放的,即能容纳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学习风格,便于学生自主活动,注重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2.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养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与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资源的设计、提供者,以及学习的引导和促进者,而且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在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具备足够的驾驭能力,善于从学生的观点和结论中发现存在的不足,进行归纳、分析和指导,从而保证课程进展顺利,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3.应循序渐进引入研究性教学

实施研究性教学,教师必须实现由传统单纯地传授知识,向创新教育的转变,而学生需要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和独特性学习.因此,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研究性教学都需要一个过程.应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过程,先激发兴趣,再追求提高各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