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一场深刻的变革

点赞:10274 浏览:434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过去九年,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成为重视这一薄弱现状的象征.全社会关注农业,对农业和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情,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农业的普遍担忧.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之后,各种支撑力量已绷得很紧,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有收无收在于水”,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把农业节水作为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来推进.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农业是用水大户.合理、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保障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不仅对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也对其他行业和生态环境用水产生影响.所以发展节水农业,对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农业节水技术落后,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度来说,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是紧迫课题.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干旱常常成为威胁我国农业生产挥之不去的魔影.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4亿亩,占我国耕地面积的近1/4,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相当于十多个大型水库的全部存水量.

在我国,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量的70%,在水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农业用水的效率又相当低,浪费严重.据统计,我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不到5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一立方米水只能生产0.85千克粮食,远低于2千克以上的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这说明我国农业有着巨大的节水潜力.如果能把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从目前的约50%提高到70%,则仅灌溉用水就可节水约900亿立方米,是我国每年灌区缺水量的3倍.据有关部门预测,在灌溉用水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21世纪我国粮食安全的唯一选择就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我国农业节水现状

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生活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绝大部分.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这个比重在逐渐下降,过去几年农业用水的减少是以粮食产量的不断下降为代价的.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最根本的选择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而由于单位用水量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递减,对粮食单产提高的需求使未来对灌溉用水的需求以更快的速度膨胀.而在目前以及未来发展的情况下,农业不可能再获取更多的水资源,就现有的农业灌溉水平和用水模式而言,我国的农业灌溉问题就更为突出.

农业节水潜力有多大

据专家估计,如果我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15%,每年可减少用水量400亿~500亿立方米;如果能通过品种改良农艺措施、田间灌水技术改良等,使水分生产率也提高10%,全国总的农业用水量可进一步减少,两方面同时作用,可减少用水量约600亿~800亿立方米.

具体到各农业大省,农业节水潜力也相当惊人:河南省每年节省农业灌溉用水17.7亿立方米,三年就能节出一座小浪底水库有效库容.

据测算,我国目前单位用水的粮食产量不足1.2千克每立方米.1立方米的水,质量为1000千克.简单换算后可知,我国生产1千克粮食耗水量高达800千克.再来看看世界先进水平,单位用水的粮食产量为2千克每立方米左右,生产1千克粮食耗水量约为500千克.巨大的差距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国农业节水大有潜力可挖.

农业是我国用水第一大户.全国用水总量中,70%属农业用水,北方高达80%.过去20年间,我国农业节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在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没有增加还略有减少的同时,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农业效益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农业水资源短缺与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并存的问题仍十分突出.

一方面是农业喊渴急: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和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排行榜上,中国居121位,是世界13个水资源高度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平水年年缺水量35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300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因旱受灾面积达3亿多亩,粮食减产300亿公斤左右.另一方面是用水浪费多:一是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全国渠道输水损失占整个灌溉用水损失的80%以上.二是农业灌溉定额普遍偏高,多采用传统的漫灌模式,平均每亩实际灌水量达450立方米~500立方米,超过了实际需水量的1倍左右,有的地区高达2倍以上.

减少灌溉用水的浪费,提高每滴水的利用效率,我国农业节水的潜力需要在“精打细算”中挖掘.

我国农业节水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50年始,我国有关部门就开展了农业节水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极大地推动了节水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目前,我国农业节水技术已经从传统的以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为主向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多项现代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转变,呈现出多样化和多种技术的组合.但是也应看到,在农业节水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内在经济驱动力不足.节水灌溉工程投资约600元/亩.一般情况下,降低水费负担、作物增产增收所得只有每亩几十元上百元,有时在经济上甚至是负效益.多数地方节水对农民的经济吸引力不大.对地方政府、灌区管理单位等也如此.解决经济驱动力不足的办法是增加政府补助,引导和激励农民在负担能力许可的范围内投劳、集资,目前政府用于节水改造的投资比例太低.

节水补偿奖励政策缺位.不少灌区因推行节水,供水量下降,减少了水费收入.用市场机制实行水权转让,让工业用水户补偿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投资,是解决此问题的办法之一.但是还不够.节水设施长期的运行维护费用以及为缓解生态环境用水作出贡献的付出,应当由政府公共财政给予补偿,应建立从国家到地方的稳定资金补偿政策.

存在多头管理问题,影响节水灌溉推广.地方水务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出现“城乡分割、职责交叉、多头治水”等弊端严重,在水资源与供水管理、排水与河道管理、河道综合整治涉及的截污、堤岸建设和环境、绿化工程、城市供水与农村供水、涉水工程审批等环节上权责不明,政事和政企不分,严重影响了节水灌溉的推广.其次,重建设、轻管理仍然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地方政府支持与否是节水灌溉推广的瓶颈.很多地区借节水灌溉的幌子骗取国家资金,这些工程往往是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往往是领导来了放一放,领导走了盖起来,甚至到最后不了了之,给当地的群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

水价低,水价政策不完善.目前我国农业水价政策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1)水价过低.目前大部分灌区实行的水价还普遍低于供水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每亩次多灌水100立方米也不过3~5元钱,而相应的节水投资大大超过多交的水费,如何能够调动农民节水投资的积极性?(2)地表水和地下水收费政策不统一,不利于区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3)喝“大锅水”问题普遍存在.由于灌区渠系控制及量水设施不配套,不能实行按方收费,普遍实行按面积计收水费.这种水费计收办法不仅不能限制农民多用水,反而使农民产生少灌水吃亏的想法.

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淡薄.很多地方老百姓养成了一条土渠一把掀,开个豁子随便浇的大漫灌思想,认为有河就有水,挖井就有水,水是用不完的,对水资源缺乏认识不到位,没有水资源危机意识.又由于节水灌溉将打破以往农作方式,这也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问题,因循守旧的思想促使着他们抵触此类工程.

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从整体上看,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引进得多,自主开发得少,产业化程度低,整体配套性差,如喷微灌设备、节水作业农机具难以满足现实需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高新技术还很少,推广国外产品,成为一些技术推广部门经营的主项目,提高农业节水创新水平,满足我国农业节水的需求,是摆在我国节水面前的重大课题.

注重单项技术,缺乏深入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的推广,缺乏将这些技术和农业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导致单一技术的推广出现困难,甚至夭折现象的出现.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相结合,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是当前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

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培训、技术支持等怎么写作不到位.节水灌溉工程投资建设成功后,技术培训却远远不到位,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后续的技术支持也不够及时.这样下去,对于灌溉工程的使用者农民来说,节水灌溉工程也只是空设,并未发挥其独特的用处.

资金、政策、管理、观念、技术支持等问题制约着农业节水灌溉的推广.

我国农业节水发展方向与对策

将节水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推动节水农业的健康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用水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摆在战略位置,国家应给予一定扶持,不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但需建立符合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和配套的政策体系.农业用水是我国用水最主要的部分,农业用水中农田灌溉又占最主要部分,我国的人口到2030年有可能达到16亿,我国的农业要保证16亿人口的粮食需要,而且,虽然我国农业发展的收益比较低,但其意义又相当重大,所以,要真正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必须从农业节水开始.我国现阶段要实现农业节水的持续发展,国家需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在农业节水技术的选取时,需要严格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的特殊性,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节水技术和节水系统,保证农业节水技术综合、可持续的发展,以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农业节水事业的发展目标.

以国家投入为主.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节水灌溉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生态环境等社会效益方面,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发展节水灌溉是不现实的.从现阶段的国情来看,除发展温室大棚或经济作物等高产出的节水灌溉,以业主或农民为主投入外,我国节水灌溉的投入应以国家为主.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节水意识.发展节水灌溉作为我国的一项国策,要首先在群众中建立起水资源有限和水危机的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节水,积极投入到节水灌溉的活动中去,有利于节水灌溉的快速推广,使农民节水增产增收.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并集中培训.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必须从实际出发,各级政府需加强领导,将工作细化,分配到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身上.要加强节水灌溉的管理环节,通过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节水给农民群众带来的效益.

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切勿盲目.在发展节水灌溉采取的措施上,要打破常规,采取非常措施,散为集中、改小打小闹为战略安排、改单纯搞示范点、示范区为全流域综合治理,改以需定供为以供定需,改追求工程建设规模为出台重大管理举措,统筹安排,合理发展.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条件不同,作物类型有别,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取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

优先在灌溉条件差的地区进行推广.灌溉条件差的地区,粮食产量低,通过广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增产,让农民增产又增收,农民致富,在区域性的范围内起到一个示范带头作用.

建立相关行业标准,鼓励创建和扶持、壮大一批节水设备的生产企业.节水灌溉新技术必须建立节水设备生产行业的产品统一标准,避免行业无序化管理.加大对现有节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和制度上鼓励和发展壮大一批技术先进的节水设备生产企业,为节水灌溉新技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鼓励生产企业科技投入和创新,研究生产低成本、实用环保、价廉物美的节水灌溉设备.

改革水价制度,建立合理补偿机制.建立并完善农业用水计量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加快实行按方计量、按户收费,尽快扭转喝“大锅水”的平均主义现象.

加快建立水市场,形成补偿机制.在加快水价改革的基础之上,更需要加快研究建立水市场,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促进节水意识.而在水市场的框架内,建立合理、有效的补偿机制,形成谁收益,谁补偿的用水氛围,带动农民群众节水的主动性,进而促进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

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从观念意识,到用水方式、用水技术、用水管理等都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推行农业节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农业节水,一场深刻的变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节水农业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总而言之,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推广,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日可待.

政策推动,农业节水发展空间大

2012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一号文件、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部署,切实把节水灌溉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的具体体现,《纲要》从宏观层面和空间布局上对大力推进农业节水作出了全面部署和统筹安排,进一步明确了总体要求、体系构成、分区指导、重点工程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和组织实施意见.


这是农业节水的首个国家纲要,意味着在这方面有了顶层设计,这对大力促进农业节水,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于推动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利国惠民的战略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