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高级中学优秀教师的英姿

点赞:13481 浏览:584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龙城高级中学能取得教育发展的累累硕果,不仅得益于杰出的学生,优秀的教师更是功不可没.接下来,将通过龙城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龙城高中”)九位优秀教师的真实故事,展示他们的英姿.

开眼看数学的世界——徐喜明

他早年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数学的爱恋日益增长.大学毕业后,他当上了数学教师,这一当就是25年.现在,他是龙城高中的中年骨干教师——徐喜明.

把数学思想运用于现实生活

徐喜明喜欢把数学思想运用于现实生活.他坦言,在生活中,如果人们把遇到的每件事都当作一个数学问题来解答,不断努力地寻找原因,选择简洁而有效的方法,那么事情就会较好地解决.另外,他认为,世人都有情绪的波动,情绪不好,就易冲动行事,可是人们如果用数学的思维去审视与探究,便能更为理智地面对一切.

用数学问题解读日常生活

徐喜明很想把数学世界的神奇与美丽展现给学生,但他深知,在很多学生的眼里,数学就是一些硬邦邦的没有情感的数字和图形.因此,他想方设法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从而收获不一样的风景.徐喜明认为,高中数学的最大难点就是它的抽象性,而他的任务就是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于是,他把数学问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巧妙结合,用数学知识解读日常生活.

让抽象的数学不再不可捉摸

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解数学已成为徐喜明独特的教学风格.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的相关内容时,很多学生由于空间想象力不足,所以觉得特别难.徐喜明告诉学生:面对立体图形,关键是找它的“顶梁柱”.初中学的是平面几何,高中学的是立体几何,而立体几何是如何构建的呢?其实就如同盖房子,房子需要支柱支撑,支柱支撑起来了,房子的框架就有了,而这些支柱就如同立体几何中的“顶梁柱”.只要找到“顶梁柱”(就是立体几何中平面的垂线),那么角度和体积等问题就迎刃而解.听了他的讲解,学生觉得立体几何不再那么抽象而不可琢磨.

勤奋的数学教研组组长

徐喜明认为,学习数学就如同磨刀,需要不断打磨才会变得锋利.因此,他不仅在课上如痴如醉地教学,更在课后做大量试题.尤其是在每年高考过后,他都会把全国的20多套数学试卷完整地做一遍.已近知命之年的他,在解题速度与准确程度方面丝毫没有减弱.他说,做数学题时感觉自己仍然很年轻.

徐喜明是数学教研组组长,他与组里的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数学教学的方法,一起创建资源库,共同打造龙城高中数学教学的美好明天.同样,他也将不懈地与学生一起探索数学的艺术世界,揽天下奇景于心间.

硕果颇丰的数学骨干教师

在教学的25年间,徐喜明先后荣获“南粤优秀教师”“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优秀教练”等荣誉称号,四次荣获“深圳市高考先进个人”“深圳市龙岗区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四次荣获“深圳市龙岗区优秀班主任”和“深圳市龙岗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他说,这不仅是对他数学教学的肯定,更是对龙城学子的极大鼓舞.

学生都亲切地称呼她“小方姐姐”

“小方姐姐”的由来

37岁的方静老师,学生们都爱叫她“小方姐姐”.面对这样的称呼,方静并没觉得有失师之尊严,反而感到亲切而温馨.2005年,30岁的方静有幸被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龙城高中”)聘为英语教师,刚进校就执教高三.由于和学生年龄相差不大,长相又比实际年龄显年轻,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颗爱学生的“干净纯粹”的心以及平易近人的性格,渐渐地,便有学生亲切地称呼她“小方姐姐”,并一直延续下来.

“小方姐姐”这一称呼折射出方静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和深厚情感.2006年4月的某个晚上,方静的学生小立发来短信:“小方姐姐,要是我爸爸妈妈吵架不要我了,你就收留我吧!”小立是个独生子,家庭条件优越,有时父母间发生一点矛盾,他就发短信给方静述说心事.当时,方静回复了几句安慰的话,从此小立对方静格外信任,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都爱和方静商量.如今的小立已经大学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难得的是他一直保持着和方静的联系,且仍然称呼方静“小方姐姐”.2010年,小立和女朋友一同来看方静,并邀请方静夫妇一起喝早茶.当小立见到方静的那一刻,一声“小方姐姐”令方静感到特别幸福,她觉得这是自己作为教师的一份小小收获.

创新与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方静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她说:“从现代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目的来看,教师应成为一名雕塑家.”她认为,在雕塑家的眼里,万物都是宝,别人看不上的东西,经过雕塑家的手,便有了价值和生命,甚至成为稀世珍宝.如果学生遇到的每位教师都具有雕塑家的慧眼和因材施教的方法,那么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做最好的自己.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方静总是扮演着雕塑家的角色,精心雕琢着每个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方静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这得益于她的“常反思”教学理念.方静认为,对英语教学来说,经常反思、反复总结、不断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有一次,方静给学生讲解一篇科普说明文,文中诸多的生僻词汇令学生们昏昏欲睡.下课后,学生小明拦住她说:“小方姐姐,这篇课文好boring(无聊)哦.能不能讲别的?讲奥巴马?讲NBA?我特熟.”方静心想,这确实是个好建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不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吗?经过反思和总结,方静对英语教学做了一些改变:她引导学生每周观看一部中英双语电影,并写下观后感;她开设英语时事课,谈奥巴马的从政经历、论当前的金融危机、议索马里海盗等,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更提升了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方静不仅在自己的英语教学中经常反思、反复总结、不断创新,还经常与英语界的名人大师交流学习.在“疯狂英语”的博客里就有李阳与方静在英语教学方面的交流语录.

另辟蹊径、别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令方静在英语教学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在2012年的高考中,她所教班级的英语平均分高达131分,其中学生谢韵以总成绩700分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元培班录取.荣誉和感恩

方静自2005年进入龙城高中以来,在这个高度重视教师发展的大环境里,她如鱼得水,迅速成长.七年中,她先后获得“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圳市龙岗区师德模范”等诸多荣誉;七年中,她有五年担任高三英语教学,如今已成为英语组教研组长.在谈到她的成长与发展时,方静感触颇深地说:“我在龙城高中的七年里,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而有效的成长与发展,这完全得益于自我超越的龙城精神,得益于学校重视教师发展的办学理念,得益于学校领导对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心、爱护与支持.”

一厘米之差成就的名教师——宁发根

绝食,竟然是为了读书

宁发根,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广东省深圳市第三批“名师工程”名教师,荣获“全国化学竞赛园丁奖”“广东省优秀辅导教师奖”,现任龙城高中化学教研组组长.面对今日耀眼的光环,这位奋斗在教学第一线二十多年的化学教师始终不忘成功背后的心酸经历,他深知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

宁发根出生在江西农村,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孩子”.1985年,初中毕业的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师范学校,但在体检过程中只因身高差了一厘米(当时身高只有1.44米)而落选.幸运的是,不久,他收到了县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在这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连30元的学费都交不起.经再三考虑,父母决定让他辍学.酷爱读书的宁发根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他说:“我抗争的方式就是‘绝食’,我整整三天没有吃饭,就是坐在那里哭.我的行为感动了亲戚和邻居,加上学校的校长亲自上门做父母的工作,最终父母改变了决定.”后来,父母向亲友借钱,终于圆了他的求学梦.三年后,他顺利考入江西师范大学,就读化学系.

教学,怎一个好字了得

2003年8月,他通过招聘考试顺利进入龙城高中.在这里的近十年中,他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都获得了飞跃式发展.他的一个学生在博文中写到:“在教学中,特别是教我们班的胡大全老师和宁发根老师,讲数学和化学怎一个好字了得!”

宁发根是一位勤奋好学、不断钻研探究的教师.他说,要让学生学好,就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早在2000年,他就开始尝试“学案教学”,进入龙城高中后,在这个有着更开放、更先进的办学理念的地方,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教学”——“合作讨论式”的化学教学模式逐渐成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被许多教师学习和采用.随后,在不断探索的教学实践中,宁发根又以“学案教学”为依托,创造性地提出“七段式”化学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就是以学案为依托,依次进行考点解读——典例引路——方法点拨——巩固训练——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布置作业这七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内容设置不同的时间.“七段式”化学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提高了化学教学的实效性,在龙城高中推广几年来,使全校化学高考的整体成绩逐年大幅提升.

不断探究与创新是宁发根一直坚持的教学作风.从“合作讨论式”教学到“七段式”教学,宁发根的不断成长和发展也为“崇真尚本,自我超越”的龙城精神提供了有力的注脚.

读书,自我修炼的

二十多年来,读书学习一直是宁发根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的业余爱好.他说:“读书,不仅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更是自我修炼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读书学习是一条必经之路.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后,《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与管理》等理论书籍便成为宁发根业余时间的“好朋友”.

另外,宁发根爱读书也与龙城高中浓郁的读书学习氛围密切相关.他说,“学校十分注重教师的发展,大力开展教师读书活动,要求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为此,学校不仅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各类书籍应有尽有,还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科目购写和推荐相关的图书”.他还说,“学校的一位校领导曾这样告诫我们:‘读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情怀,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读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读书,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提升教师做人的境界、做教育的境界”.

热爱生命,热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生存——林细红

林细红,中学高级教师,深圳市第三批“名师工程”名教师.198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2003年调入龙城高中,现任该校生物教研组组长.在25年的教学历程中,他不断探究创新,始终把“热爱生命,热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生存”作为职业信念和追求目标.

幽默风趣,贴近生活

林细红的生物课深受学生欢迎.有一个学生曾说:“林老师是一位风趣幽默的老师,听他讲课,我从来没有感觉过累.他很幽默.他总让我们感觉很轻松,感觉时间过得很快.”风趣幽默是林细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课堂教学风格.他坦言:“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这非常关键.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贴近生活是林细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另一种课堂教学风格.他说:“把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可触可见的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体验生活,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全面发展,自主管理

谈到教学模式,林细红说,他在教学中只有方式方法的灵活运用,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他认为,采用特定的教学模式容易限制思维,也违背教学规律.因此,教学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课堂中的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思路,灵活变通.另外,他教学的方式方法很多,例如“学案导学法”“问题导学法”“小组辩论法”“探究教学法”等.他认为,将这些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生物科学的探索发展历程,在互问互答的讨论中学会思维、学会合作、学会应变,在探究中提高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在学科教学管理方面,林细红采用以课代表为中心的班级学生学科自主管理的特色方法.通过培训课代表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教、研并重,勇于创新

作为资深教师,林细红在对青年教师的指导方面收获颇丰,他先后指导的刘莹、杨帆、李娅男等多名青年教师,如今都已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在指导中,他不仅言传身教、亲力亲为,而且根据不同青年教师的特点分别指导,使其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例如,杨帆老师,他是个帅气的小伙子,他的教学风格就定位为风趣、干练而富有张力;又如,刘莹老师,沉稳内敛,她的教学风格就定位为典雅、亲和、细腻.

龙城高级中学优秀教师的英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班主任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作为教研组组长、学科带头人,林细红善于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教研组全体教师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他独立完成或指导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此外,他还参加了人教社组织的全国首批新课程辅导教材的编写,创建了自己的教学网站“新课程学研网——生物”等.由他领导的生物教研组也被评为“深圳市示范教研组”.

“学会思考,学会生存”是林细红的教育格言.他说:教师不仅要善于思考,要创新性地进行教学探索,更要引导学生思考,把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作为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生活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生物学科知识的神奇魅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

“热爱生命,热爱学生”是林细红的执教信念.他说,作为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真正建立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林细红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思考和创新,才能体验生物教学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生物学问题,生物学科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迎新课改春风的历史教研组组长——黄斌胜

大学毕业后,他去农村支教;悠悠十年间,他在江西担任历史教师;当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的春风吹来,他落脚于深圳这座年轻而富有生机的城市,开启了教师生涯的新篇章.他就是龙城高中的历史教研组组长——黄斌胜.在学生心目中,他是最具教学特色的历史教师.

三方法——阅读教学,自主教学,口述历史

2004年,新课改在广东省试点,黄斌胜将其视为一种机遇和挑战.他认为新课改十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到历史教学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此,他首先在龙城高中做了一个关于阅读能力的问卷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教学方案,并通过阅读教学,为学生解决历史学科上的诸多问题.同时,在课堂教学方面,他主张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他经常让学生小组讨论、互相学习,在生生互动的基础上达成师生互动,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6年,黄斌胜摸索出了口述历史的教学模式.口述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亲历、总结与反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教学中适合进行口述历史教学的内容,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教师布置一个需要采访的主题,由学生在课下采访,收集材料,教师再将这些材料汇总,并进行认真批阅,最终将有价值的材料拿到课堂上跟全体学生一起分享.黄斌胜说,例如讲到解放战争时期,就让学生去采访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一辈革命者,讲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就让学生与身边的长辈交流有关的历史信息.学生在采访过程中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印象更加深刻,令历史教学更有实效.口述历史的教学模式,既激发学生去求证和体验,又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与发展.

两心得——“立体”历史,公民意识

有着丰富的历史教学经验的黄斌胜,对于新课程标准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单一罗列历史事件的模式,而将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达到古今贯通、中外联系的新境界.平心而论,这包罗万象、妙趣横生的历史学科对高中历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高中历史教师有必要很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以便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立体”的历史.另外,高中历史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的历史思维,促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和理解历史知识,力求历史教学的鲜活与生动.

他还说,新课程标准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使教学目标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特别是有关公民意识方面的内容极具意义.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具体到历史学科,就是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民族意识,使其成长为有益于国家的品质优秀、道德高尚的人,这就把教学知识和教育做人密切地联系在一处,这就使历史教学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这对于建设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精神——追求进步,精益求精

黄斌胜在龙城高中奋发拼搏、迅速成长.只用两年时间,他就成为历史教研组组长,并多次参加深圳市高考模拟命题.又过了八年,他的历史教研已然硕果累累.他说,他的成长离不开龙城精神.龙城精神的核心就是追求进步,这促使他在教学和科研上不断精益求精、超越自我.同时,让他在教学和科研上收获颇丰的是龙城高中的校报——《发展》.《发展》记载了龙城高中、教师教学的反思和经验,它是龙城高中教学精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成果只代表过去.如今,不满足于现状的黄斌胜又踏上了崭新的历史教学征程.他说,这既是让自我提升的最佳方式,也是对龙城精神的最好践行.

一位仰望天空的教师——罗明军

做仰望天空的教师

仰望天空就是要心怀梦想,要有目标有追求.有伽利略的“仰望天空”,才有自然科学的创立;有牛顿的“仰望天空”,才有万有引力定律;有哥白尼的“仰望天空”,才有“日心说”天体理论等罗明军说:“作为一名教师同样需要仰望天空,需要有梦想、有追求.做仰望天空的教师,教仰望天空的学生.”他认为,教师只有常常仰望天空,才能把握教育方向;志存高远,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培养出一代真正具有“高素养的现代中国人”.罗明军,中学地理高级教师,深圳市第三批“名师工程”名教师.198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系,毕业当年就走上教师岗位.2004年以来执教于龙城高中,担任地理教研组组长.执教以来,他时刻不忘“仰望天空”,不忘自身的发展与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他所带领的地理教研组蝉联2006年、2009年“深圳市优秀科组”,荣获“广东省天文奥赛优秀组织奖”,被授予“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证书和牌匾.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他积极转变地理教学的方式方法,倡导高中地理“图式教学法”,并受到广泛关注.

教仰望天空的学生

龙城高中是广东省深圳市最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学校之一,在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思想转变积极活跃.罗明军说,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培养出有理想、有目标、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他积极探索,严谨思考,成功实现教学方式的六大转变:变“纪律教育”为“目标导向”,变“复述巩固”为“模拟演示”,变“师讲生听”为“互动探究”,变“讲练结合”为“探讨交流”,变“教师总结”为“意义构建”,变“试题检测”为“自我实践”.六大转变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思想,使学生地理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明显体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经过进一步探究和总结,2010年,他又积极探索和倡导地理“图式教学法”.罗明军说,所谓“图式教学法”,即充分利用各种图形语言进行原理分析的一种教学方法.“图式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地理教学的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理解和掌握,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提高学习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龙城高中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普通示范高中,在建校伊始就投资百万配套了校园天文观测台,内有400毫米口径的天文望远镜,可对月亮、行星、恒星、彗星等多种天体进行观测,同时建有一座拥有现代化天象设备的天象厅.罗明军带领科组团队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天文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天文科普活动,有路边天文科普活动、天象观测活动、天文奥赛活动等.其中,路边天文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市民天文知识调查、天文知识展板介绍、指导市民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路边天文科普活动增强了地理教育的实践性和社会性.2009年7月22日,学校专门组织天文社团远赴武汉观测三百年一遇的天象奇观——长江日全食,活动中制作的《追寻日食靓颖,探究天文奇观》纪录片摘取了中国校园电视奖最高奖项——“金犊奖评委会大奖”.罗明军及科组团队带领学生开展的一系列天文科普活动,既成为重要的校本课程,又作为第二课堂纳入常态化教学.

罗明军在教学实践中,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把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栩栩如生,卓有成效,为践行新课程改革树立了典范.他说,国家目前虽没有把天文教学纳入考试范围,但探究天空奥秘是人人都想往的,尤其是学生,他们对浩瀚广袤的宇宙充满好奇和想象,开展天文观测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用心、细心、真心——恽涛

有一种气质,他与生俱来;有一种情感,他难以言传;有一种付出,他无微不至.他就是2009年荣获“深圳市名班主任”称号的龙城高中教师——恽涛.当了19年班主任的他为班主任工作总结了六个字——用心、细心、真心,这就是他获得学生认可,成为“名班主任”的秘密武器.

用心教导学生

恽涛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基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学生应熟练地掌握.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相适宜且颇丰富的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分组探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理性分析、探索研究,最后师生各抒己见,彼此交流,于是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达到了.

在恽涛看来,学习语文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因为文字之内涵需要领悟,而要具有较快、较强的领悟能力就必须不断阅读、大量阅读,所以语文是一门需要平日练功的学科,必须从高一就打好基础.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在高一和高二没有修炼好阅读的功夫,那么到了高三,即使学生费九牛二虎之力,也难见成效.基于此,他努力地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不断阅读、大量阅读的良好习惯.

细心抚慰学生

恽涛非常喜欢学生,他经常跟学生在一起.共同的话题和相似的爱好使他和学生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例如,他跟学生谈论电影、打羽毛球,这仿佛让他重返自己的学生时代,而学生也早已把他当作知心朋友,无话不谈.

恽涛特别了解现在的高中生,他们承受着来自家庭、学业、教师的三重压力.而在高中这个极为敏感且有些叛逆的阶段,如果他们陷入某一困境,再加上人的懒惰心理,就很难重新走出来.而恽涛就是那个在学生陷入困惑时,细心地抚慰他们,极力引导他们走出来的人.他认为,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是最美好的事情,这种健康既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

在恽涛所带的2012届毕业班中,学生小管曾因心理问题而屡次离家出走,其父劝说无效,找到恽涛寻求帮助.恽涛不仅和小管悉心交流,还建议其父带小管外出游玩,以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消除内心的隔阂.后来,小管成功渡过了心理难关.在高考中,小管信心十足、超常发挥,最终考入中山大学.

真心帮助学生

恽涛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他希望自己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帮助者.在2012年的高考中,恽涛的学生谢韵以700分的总成绩位列深圳市前五名,被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录取,成为龙城高中乃至龙岗区高考的一大亮点.其实,谢韵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与恽涛的真心帮助密切相关.原来,谢韵爱好文学、喜欢电影,但十分反感高考作文的写作方式,认为其过于呆板、缺乏美感,她将心里的抵触表现在行动中,于是她的作文成绩直线下降.作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恽涛,不仅对谢韵的心态观察入微,更积极展开行动帮助她重新认识高考作文.一方面,他与她聊文学和谈电影,从里尔克到博尔赫斯,从《罗生门》到《四百下》,在双方沟通良好、心情愉悦的基础上,恽涛从谢韵的一篇日记入手,使她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文学和电影的独到见解与高考作文并不矛盾,应该让自己的才能在高考作文中完美体现.从此,谢韵端正了心态,她以自己的方式诠释对生活的理解,她写的作文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在之后的高考中,她的语文取得了125分的优异成绩.

到底是什么让恽涛这样用心、细心、真心地对待学生,把自己的一片赤诚献给龙城高中?恽涛说,在龙城高中这个敢于“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而进取的平台上,他愿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教育,用生命感染生命——李勇

“名誉利益是暂时的,职业幸福是永恒的.做幸福的老师,教快乐的学生,是我一生的追求.”这就是龙城高中教师李勇的人生格言.淡泊明志,厚德致远,应是对其教书育人风格的最好概括.

李勇,22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随后进入龙城高中.他说,龙城高中就是他的家.家是每个人温馨的港湾,也许是家的温暖、家的呵护,使他学会了如何去爱,因为理解了爱的真谛,所以他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灵,并形成自己的教育观——教育是用生命感染生命的事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通过游戏发挥正能量

李勇借用网络流行词“正能量”阐释了“用生命感染生命”的教育观.他说,人的内心就是个“能量场”,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能量.他的教育就是要挖掘学生的正能量并赋予学生正能量,减少他们的负能量.他还说,教育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灵,如果学生的心里是快乐的、幸福的,他们就愿意学习,学习成绩自然会好.

“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大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等”在操场上,一听到这首儿歌,不用问,不用看,那准是李勇的班级在做游戏.在龙城高中,他的班级经常进行丢手绢这个特色游戏.通过游戏这样的集体活动,教师与学生都乐在其中,不仅增进了情感,更从中获得了正能量.

悉心关注学生的成长

李勇常说:“我们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事实上,他一直在用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他悉心地关注着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而不只是最后的结果.在龙城高中,李勇手把手培养出的学生张佳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张佳伟自幼视力低下,学习都需借助放大镜来完成.不过,这学生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于是,李勇专门为他制订学习计划、生活计划,并全力辅导张佳伟的数学,还在周末和寒暑检测陪同他一起学习.最后,张佳伟不负众望,取得了全国数学联赛广东赛区一等奖的好成绩,后又以全省第六名的优异成绩入选全国数学冬令营,结果被保送到中国科技大学.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作为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地教导自己的学生,这是根本,也是必经之途.在教学上,李勇推崇“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他说,教学首先要真正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尝试,思索探究,勇于发现,努力解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同样,李勇觉得教师必须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学会”,以教书为载体让学生达到“全人发展”.

铃声响起,学生拿着不同的学科课本,跑出教室来到各个不同的专设小课堂——这是龙城高中实验班竞赛课走班教学的一幕,李勇是班主任,同时负责数学竞赛辅导.他说,实验班除常规的课程外,每周还有九节这样的竞赛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兴趣爱好,选择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学科进行竞赛课程的学习.在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不仅充分发挥想象力,还大胆检测设、踊跃表达,更提出很多不同的解题方案,这种双向交流与探讨的教学形式,不仅促进了教与学的发展,更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开发.

李勇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在各级别的教学活动中表现较为出色,学生自然脚踏实地紧跟他的步伐,他们发自肺腑地说:“我们很享受和李老师一起学习的过程,那种快乐是不言而喻的.”李勇对学生说:“我们坚守爱的旗帜,你们勇敢地往前走,老师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园丁有爱,润物无声——罗燕

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写信是她和学生沟通的方式之一,学生写给她的信件仿佛就是她最大的财富,她因此而感到幸福.打开学生的信件,看她阅读时的高兴表情,旁人便能猜到她和学生的情感之深,那不仅是师生之间的情谊,更似家人之间的亲密.她就是龙城高中的班主任兼政治教师——罗燕.

给自己压力,迫自己成长

2006年,罗燕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就进入龙城高中.2010年,她被评选为龙岗区教坛新秀.她既年轻、爽朗、刻苦、用功,又有着一颗奋发向上、坚韧不拔的执著之心.她曾郑重其事地对自己说:“人要强迫自己,给自己压力,让自己快速成长和有益发展.”正是由于这种有意识的自我鞭策和自我警醒,她才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于是,她的真性情、敢担当、勇创新便呼之欲出.

平淡无奇事,精华在其中

班主任,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是苦、累、烦的代名词.可是,年纪轻轻的罗燕进入龙城高中的第二年就当上了班主任.不过,她对班主任有独到的解读.她说:“只有当了班主任,你才能感受到学生的心灵在与你共振,虽然有烦恼时刻,但也会在不经意之间收获一份浓浓的喜悦.因此,一个教师要是没有当班主任的经历,那么其教育生涯就是不完整的.”

几年的带班历练使罗燕形成了自己的带班理念.她认为,理念是带班的先导,正确而系统的理念能将教师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看似琐碎的生活中解放出来.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经验积累,更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善于从平淡无奇的事情中提取精华.例如,在临近高考时,一些学生会觉得特别紧张,有的教师会耳提面命地叮嘱学生甲不要紧张、学生乙不要紧张,重复多次以后,反而会给那些本就非常紧张的学生造成更大且无形的压力.对此,罗燕会静悄悄给紧张的学生递个小纸条,巧用文字默默抚慰学生的心灵.她认为大爱无疆,教育无痕.

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沟通

当罗燕谈及与学生互动的时候,她表示自己对精神愉悦有着不懈的追求,因此她非常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她坚信,世界没有距离,沟通从心开始.她回忆说,刚毕业的她,对于事物追求完美,所以对学生要求较高,导致部分学生有厌烦情绪.为此,她还写了一封致全班学生的信,用文字将她的真实想法告诉学生.就这样,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悄悄开始了.慢慢地,班里学生有事都爱找她商量,她则全心全意为学生出谋划策,被学生们奉为特别知心的班主任.后来,班里学生不光有事找她,心情不好也找她聊.渐渐地,她也成了班里学生的心理咨询师.

独特的理念,大胆的教学

在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的同时,罗燕也是一位拥有独特的教学理念、敢于大胆教学的政治教师.为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她还建立了自己的政治教学资源库,并告诉自己,资源库不是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而建立,而是需要教师用一生的时间建设和完善.

在政治教学中,她坚信学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她会让学生在课前做演讲,这主要培养学生把所学习的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热点问题相结合的能力.就这样,学生既熟悉了生活,又了解了国内外大事,还用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分析了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评论了多种社会现象,探讨了许多社会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学生的分析、评论和探讨不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更向事物的本质挺进.

腾飞的起点,不断地超越

在采访的过程中,罗燕的相关事迹无处不跟龙城高中息息相关,无处不和龙岗区紧密相连.的确,龙岗区记载了她成长的点滴,这里是她腾飞的起点.在龙岗区这个崇本尚真、追求进步、催人奋发的地方,她可以不停进取,不断超越.


(责任编辑: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