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的家庭教育误区与反思

点赞:11205 浏览:460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描写了四位移民母亲及其四位女儿两代人之间的误解、冲突.中美文化差异固然是导致母女冲突的主要原因,母亲对女儿教育的误区也是导致母女冲突的重要原因.谭恩美笔下所反映出来的家庭教育误区是我们当今很多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所面临的问题.

[关 键 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误区反思

引言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描写了四位移民母亲及其四位女儿两代人之间的误解、冲突.中美文化差异固然是导致母女冲突的主要原因,母亲对女儿教育的误区也是导致母女冲突的重要原因.谭恩美笔下所反映出来的家庭教育误区是我们当今很多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小说中的一些家庭教育误区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反思.

家庭教育,通常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和年长者对其子女和年幼者实施的教育.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普通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是很低下的,中国的家族也是以父系为根基的.但是,也许是中国人信奉“男主外、女主内”的治家哲学,母亲在家庭中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和凝聚力,中国的家庭甚至文化传统往往是靠母亲来维系的.在《喜福会》中,“相夫教子”变成了“相夫教女”.母亲教育女儿如何做人、如何行事,如何继承并发扬光大家族的荣耀;教导她们如何为、为人母.但是,她们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一、过高期望

吴素云来到美国,她把自己的一切心愿、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吴素云给她女儿起的名字“精美”,就是希望她女儿能长大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能尽善尽美,事事顺意.她对精美寄与无限的厚望,她告诉精美:“当然你也能成为不凡的人,你会成为最好的”.[1]吴素云根本不顾及精美的感受,想尽各种办法想把女儿培养成天才.起初她觉得女儿有希望成为一个中国的秀兰·邓波儿,于是,她带女儿去进行形象设计.后来发型设计没有成功,母亲便开始从女儿身上发现其它天赋,每晚她都从别人抛弃的旧杂志中寻找女儿不凡之处,她出了很多题考女儿,当这些都失败以后,吴素云又想到要把女儿培养成一名有名的钢琴家.尽管家里穷,她写不起钢琴,她却以自己为一位退休的钢琴老师打扫清洁的代价为女儿赢得了每周一次的钢琴课和一架可以每天练习的钢琴的机会.而且吴素云还给精美制定了钢琴课和练琴的课程表和计划.为了能让精美早日成才,吴素云可谓事煞费苦心.但当她把计划告诉精美时,精美“即感到头皮发麻,有一种被送进炼狱的感觉”.[1]她哭着嚷着,跺着脚说“我现在这样不是很好嘛!我本来就不是神童,我永远也成不了天才!我不会弹钢琴,学也学不会”.[1]吴素云因为“望女成凤”过于心切,不顾及女儿精美的感受,反而造成了她的逆反心理.母亲对女儿提出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女儿怎么努力也实现不了,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就没有成就感.正如精美所说的“再次看到妈失望的眼神之后,我内心对成才的激动和向往,也消遁了”.[1]

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强迫孩子学这学那,想通过智力投资来增强竞争力,可由于没有尊重孩子的意见,往往适得其反,孩子就是不愿学.于是家长们又只好采取强制措施,硬是逼着他们去学自己不感兴趣、不喜欢的东西,这就严重抑制了孩子的个性,使孩子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孩子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更得不到发展.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这样的家庭教育大大地阻碍了孩子特长的发展,也使孩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与.

《喜福会》的家庭教育误区与反思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家庭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应符合子女的实际情况.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中,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这样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

二、过多干涉,认为等同于爱

母亲吴素云自恃有安排操纵女儿生活,塑造女儿思想的权力,女儿则有绝对服从的义务,否则便有悖祖训不守孝道.吴素云凭自己的愿望塑造女儿,违背女儿的意愿而妄加规划女儿的人生.她为女儿设计的未来是一名钢琴演奏家,因为她深信女儿有这天份.吴素云靠打扫房间,干杂务换回女儿精美每周一次的钢琴课和一架可以每天练习的钢琴.然而精美确信自己有不为母亲弹琴和辜负母亲希望的权利.为了挫败母亲“愚蠢的傲气”,她故意在钢琴演奏会上出丑,丢母亲的脸.母亲凛然不可抗拒,她把女儿拖到钢琴前,用耳光逼精美“孝顺,听话”.精美宁死不屈:“我绝不做你要我做的那种女儿.”[1]

母亲钟林冬和女儿卫弗利的冲突也是由于母亲对女儿的过多干涉造成的.钟林冬在女儿的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生活,在女儿的成功中寻找成就感.女儿练棋时,母亲站在身后充当保护同盟.比赛时,用她的红宝石给女儿“好运”.赢棋是母亲的功劳,“我告诉我女儿用马将军,她很快赢了”[1].成功必然是母亲的光荣,每天仔细地用软布擦拭女儿的奖杯,拉着女儿的手上街,逢人便说:“这是我的女儿卫弗利.”她炫耀女儿,就像炫耀她擦得锃亮的奖杯.母亲的行为让女儿恼火,女儿的话语更让母亲伤心,卫弗利在大街上对母亲说:“你为什么拿我来炫耀?如果你要炫耀,那你自己为什么不学下棋?”[1]母女的冲突达到白热化.

乔丹·苏·罗丝和母亲苏安梅之间也是同样,母亲信奉上帝,也畏惧海龙王,在一次仿效美国生活方式的海边野餐中,她丢掉了儿子宾.从此,她觉得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里,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她要求女儿听话,然而女儿对她的话充耳不闻,女儿认为“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意见,美国人有美国人的意见.从几乎所有的事情看来,美国的意见要好些”.[1]

研究表明:父母的过多干涉在一类孩子身上可能表现为他们会有严重的自责心理,做事畏首畏尾,优柔寡断,不敢进取,没有信心.而对另一类孩子,可能会给他们造成严重的逆反心理,使他们一意孤行,性格古怪,心智成熟滞后,对人对事常有过敏意念和强迫行为.归根到底,教育就是一个逐渐放手的过程.对孩子干涉太多,无疑是在制约他的成长.你处处行使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孩子的,等于你在替他活,而他在为你活,大人和孩子都活得很累.不要忘了,孩子首先是他自己然后才是你的孩子.他丧失了主体性,他的成就和优秀品格从何而来?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越是优秀能干的家长越是企图用自己的光环照耀孩子的前途,用自己的能力覆盖孩子的一生.天下的父母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经受太多的内心磨难,可是如果一味的为孩子安排,孩子自身的成长反倒被限制,自信也一再被破坏,其结果不仅是适得其反,更是于无形之中无情的抹杀了孩子平凡而质朴的快乐.也就是说,与其看见一条道就往上走,不如去那没路的地方踩出条新路来.其实,再能干的父母也并不一定总是知道唯一正确的道路,并能指引他们的孩子.父母所了解的只是通过他们自己的体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结果的那条路.而孩子的路要他自己走出来,他才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

三、过多批评

在《喜福会》中,吴素云和琳达这两位母亲总是对她们的女儿进行批评而不是鼓励和表扬,因为在她们看来这都是为她们的女儿好.她们认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女儿们必须学会更多,学得更好,只有不断批评她们,对她们严格要求,女儿才会有更大的进步.然而结果却恰得其反,女儿们非但没能接受母亲的批评,而是非常反感母亲的批评,她们难以忍受母亲的批评,以至于她们公然反抗母亲,与母亲产生激烈的冲突.

天下的父母亲都希望儿女“好”,但所谓的“好”难道就是儿女能听父母的话,贯彻父母的指令,做父母要求的那样的人?家长们为此不辞劳苦,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毫不顾及孩子的心情与自尊,不肯按着孩子自身的特点来对待他,引导他,偏执地按照自己的标准对孩子横加干涉,处处管制,那么结果将会给孩子带来一生难以治愈的心理创伤.特别是当子女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的变化都很快,知识面不断扩大,认识能力迅速提高,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特别强烈地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认同.然而有的家长却忽视了孩子的“成人感”和“独立人格”,常常以不容置疑的口气,简单粗暴地要求子女绝对服从,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肆意伤害子女本来就很脆弱的自尊心,甚至不顾场合,在众目睽睽之下强迫子女做违心的事,这就不能不与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的子女激烈冲突,从而加剧他们的自主逆反心理.对此,家长应该在充分了解子女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以朋友的身份、商量的口气去开导他们,让他们切实受到家长的关心和尊重、信任与期望.

四、关怀备至得其反

薇弗莱下棋时,琳达总要在旁边陪着.为了能让薇弗莱安心琢磨棋艺,父母对她可谓百依百顺.一点不用干家务.“一次我抱怨着与我同卧室的两个哥哥太吵,结果,他们马上被移到临街的那间起居室,在那里为他们支起了床铺.如果我在餐桌上把饭菜剩下,表示吃得太饱,我的胃部就会不舒服,那将影响我的思维,父母也决不会责怪我”.[1]

孩子需要家长的关心,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过度的关心却适得其反.当今社会中很多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甚至帮孩子完成作业;不让孩子做家务,生怕影响学习;不让孩子独立承担责任,由家长包揽等等.家长对子女过于宠爱,过于关心,其特征是对孩子的过分监护和关注.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应,一味满足,一味迁就,百依百顺.溺爱型的父母把孩子放到特殊地位,一切服从、怎么写作于孩子,不适当地满足子女生活上的要求和愿望,还事事代劳.这样的家庭教育会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意志薄弱、软弱无能,容易形成骄横、任性、执拗的性格,或者容易形成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


五、放任自流不作为

薇弗莱与母亲顶撞后,母亲采取冷战来惩罚她,对薇弗莱下棋的事情不闻不问,导致其在象棋比赛中节节败退,由“棋圣”沦为“普通人”.精美在弹钢琴表演中出了丑,母亲因此觉得颜面尽失,而不理会她.

孩子出了问题,父母对子女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孩子的言行没有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约束,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孩子做错了事,也不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正确引导.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使孩子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是不重要的而失去归属感.此外,父母没有给予必要的行为准则和强化,使孩子缺乏社会责任心;父母对孩子冲动的行为缺乏约束,孩子就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父母对于孩子的成就没有鼓励,孩子缺乏探索行为和完成任务的行为,会导致孩子固执、散漫、社会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冷酷的、攻击的、情绪不安的性格,或者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性格.

结语

在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也和《喜福会》的母亲一样存在上述的家庭教育误区,因此分析此小说中的家庭教育误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中的一些反思也在当代家庭教育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以子女和自身双重角度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