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事务管理的性

点赞:10120 浏览:437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研究生事务管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原有的研究生事务管理已经不能够适应这种发展和改革,因此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生事务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发现现有研究生管理体系存在研究生事务管理者专业性不强;研究生事务管理缺乏理论研究、学科性不强;管理体制和方法陈旧等问题,本文将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要对研究生事务管理进行创新.

关 键 词:研究生事务管理专业性创新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因此,我国对研究生教育格外重视.目前我国高校扩招使得高校人数达到了空前规模,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迫切要求我们建立并完善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加强管理.

一、研究生事务管理的概念

研究生事务管理指的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对研究生的非学术性事务进行引导协调与控制等管理活动.在微观层面上,研究生事务管理是培养单位、研究生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研究生导师、政治辅导员等对研究生学术以外事务进行管理,以及研究生的自我管理.在内容上包括研究生的德育管理、“三助”管理、实习管理、社团管理、心理咨询、“奖贷助”管理和就业指导等.中国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主要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两者在管理体制和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差别很大,在研究生事务管理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二、我国现有研究生事务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研究生事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生事务管理者任务量大.

近些年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人数也有了明显增加,然而高校规模与国家的投入出现了明显滞后.研究生阶段是人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当代研究生成长环境多元化,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独立倾向、创新意识、批判精神和平等观念,他们在读研究生期间会试图独立规划人生,希望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来提前适应社会角色的扮演.在这个阶段,他们建立自信、张扬个性,实现自我,为了在将来踏入社会以后能够更加成熟、独立,更适应社会需求打好基础.而且研究生群体的构成情况变得日益复杂,学生素质呈现出多元化价值观和能力多层次的格局,为研究生事务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增加了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难度.而研究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并未随学生规模的扩大、工作难度的增加而按比例增长,使管理干部承担了较大的工作任务,工作无法细化.

2.管理队伍不稳定.

研究生事务管理队伍不稳定是现在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主要问题在于其地位不高、待遇较低、稳定性弱.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又称“16号文件”),《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但在现实中存在着工作的重要性与队伍建设不相匹配的现象.在一些人的观念中,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与办公室一般管理人员、后勤怎么写作人员几乎相同,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得不到提高、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工资待遇远不及教师.首先是实际投入与经济收入不成正比,其次是校内岗位定级较低.因为地位和待遇的原因,不少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都想方设法调出这支队伍,转入其他岗位,一些单位虽然从表面上看,研究生事务管理者的流动性不是很大,但是很多情况下不是从业者自身不愿意流动,而是规章制度或是合同不允许.

3.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在研究生事务管理方面推崇一个理念,就是“学生为本”,通过怎么写作和育人来实现管理.目前,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点就是:研究生不仅要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更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各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现今,一些高校对研究生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一些方面仍然有待完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方法还是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多数还是通过安抚、说教、看管、压制等方式来处理学生问题,管理工作主要特征表现为通过经验式管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事后处理,以统一的标准划分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在这种管理方式下,没有向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泛的管理环境,学生也不能建立相对独立、完整的社会人意识,只能被动地养成接受外部管理的习惯.

三、研究生事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对研究生事务管理的认识落后.

长期以来,研究生事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人们真正的重视.在高校中,它的主要职能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和维持纪律,对于教学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研究生事务管理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许多人认为研究生事务管理只是跑腿打杂的事务性质,谁都可以完成,并不要求具备任何专业知识.还有人认为从事这是一项没前途的工作,职业前景黯淡,这就使得部分研究生事务管理者感到失落.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开始重视研究生事务管理,但总是处于会上讲得多、会下实质性支持少的状态.目前,国内高校研究生事务管理工作者已明确发现并肯定了新时期研究生社会化呈现出新的特征,但由于长期传统教育思想的固绊、传统管理制度的束缚,对于研究生在校身份的定位还是停留在“学生”和“被管束者”之间.虽然对研究生群体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研究生事务管理者在思想方面还是保持原有的“孩子应该被呵护好”“控制住”的管理思想.

研究生群体在学期间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准备.他们不但要对日常事务进行很好的处理,更需要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有独立择业等方面的能力.对此,一些学校成立专门的咨询机构,聘任专门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硕士或者博士,运用专门化、标准化的心理测试手段,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通过专业化和制度化建设,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但大多数还是习惯性地用毕业留校研究生、本科生充实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尽管有公开招聘、组织推荐等方式,但对于选聘人员是否具有相关学科基础与工作技能缺乏明确的标准和程序.留校的学生事务管理者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或者培训不规范就上岗工作.如果没有这个岗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工作就很难顺利开展.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多数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专任教师、校、院(处)两级干部身上,而对研究生事务管理队伍的培养则缺乏长远规划和得力措施.2.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自身职业精神和职业归属感缺乏.

职业精神主要指工作任务带来的专职精神缺失的问题.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的职能主要体现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两个方面.而其中的管理育人更多的是通过怎么写作体现出来.高校的任务重在教书育人,机关行政和后勤工作人员的职责是怎么写作育人,而高校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却需要将教育育人和怎么写作育人结合起来.例如:学习形势与政策这一课的目的是教育育人;与此同时我们又将学生的日常问题处理工作与毕业生就业等工作作为怎么写作育人的重点.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在职责方面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是专职教师、机关行政和后勤工作人员三者的结合体,但在物质收入方面远低于一般教师,社会地位也低于校内从事教学的教师.因此,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普遍缺乏身份认同感.从而使专职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缺乏认同感,更谈不上未来发展了.研究生事务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作为其保障,同时也缺乏一个长效的机制,使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缺乏职业憧憬和晋升机会.研究生事物管理人员和高校教师的劳动都是复杂并具有创造性的,劳动成果更加显著,无法用量化指标来衡量.他们劳动的价值在于对学生思想的转变,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其中的客观规律和方法措施是很难掌握的.目前,还没有把研究生事物管理专业作为一项单列的职称,从而导致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非正常的流动速度加快、在岗的时间短.

3.研究生事务管理理论研究、学科性不强.

研究者习惯从社会需要、国家需要的价值取向来对研究生事务管理进行研究,而从研究生的成长规律及多元化发展需要的价值取向的研究较为薄弱.同时,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高,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日渐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中成长的研究生具有哪些系统的影响.对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的选拔、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很少研究其专业性.半数以上的在岗人员竟然没有发表过一篇关于研究生事务管理的论文.研究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对象是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它的特征决定了它自身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研究生事务管理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研究生事务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总结管理经验.现在的理论研究大都停留在对经验的总结,缺少深入的研究,对研究生个体发展规律的研究还不深入和本土化.为此,拓展研究生事务管理的功能,创造研究生参与、监督、评价高校发展的管理模式,增强研究生事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化,提高研究生对母校的认同度和满意度,这些是我们以后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由于在理论上缺乏系统的理论做指导,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对出现的问题很难得到合理的解决,出现教育学生难,怎么写作学生更难的局面,感觉工作任务重,这就导致实际投入与收入不匹配现象的出现和队伍不稳定等一系列的问题.

高校生事务管理的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研究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四、研究生事务管理的创新

1.建立和健全高校研究生事务管理制度.

首先,逐步推行高校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聘任制.明确高校针对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要制定任职条件更高的任职资格,逐步建立高校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机制.其次,高校应该建立研究生事务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我们国家目前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规定的职业准入证明.研究生事务管理本身是对研究生这一学历层次比较高的人员进行管理,这就不仅对高校研究生事务管理从业者人选的文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思想政治方面、职业道德水平及领导组织能力等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最后,加强高校研究生事务制度建设.一是应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及时制定适合本校的研究生事务管理的校本制度,内容涵盖新生入学教育、宿舍管理、奖惩评估、日常行为管理、档案管理、毕业生就业指导等.二是建立高校研究生事务管理队伍的培训制度、考核和监督制度、职务晋升制度、薪酬制度及相关的工作保障制度.三是明确各研究生事务管理部门的分工和职责,明确其编制、工作流程、工作指标和奖惩规则等.四是制定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制度,明确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等研究生组织的要求和考核、保障规定.

2.建立研究生事务管理者职称职务体系.

设计一套适合高校研究生事务管理者工作特色的职称评聘体系,并将其纳入学校总的职称级别管理,是研究生事务管理者从工作中获得职业地位和职业声望的必要途径.

首先,建立晋升体系.研究生事务管理不是任何年龄、任何专业、任何学校毕业生都能胜任的工作.研究生事务管理工作是一个集多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一身,又自成专业体系的科学性较强的高难度岗位.“专职、转岗、提拔、选派、深造”是管理者未来发展的主要渠道,人才流动模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同岗位之间的流动,另一种是同一部门上下间的流动.如果我们要保证人才不外流,就要建立一种能上能下的人才流动模式,以此来为研究生事务管理事业留住人才.晋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就是要突破研究生事务管理者发展的瓶颈.考核晋升体系的建立可以以管理学上的理论和方法为依据.比如:目标考核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以实现对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激励和积极性的调动.管理学理论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广义上说它适合所有管理工作,但研究生事务管理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就要求在使用管理学理论时针对研究生事务管理本身来选择性地吸收理论和实践,不是全盘接受.在晋升制度的设计上,必须考虑研究生事务管理的专业性的特点.同时,我们不仅要使管理者在职务上有所晋升,更应该建立类似于教师和技术人员职称评聘体系,使资历、能力不因领导职位数量的限制而得到相应的体现,保证其待遇同步提高.这样,那些非领导职务的管理人员,只要达到了一定水平,符合任职要求,就可以获得职称的晋升,并且与领导职务的待遇不相上下,这样就可以解决研究生事务管理者能上能下的问题.


其次,科学划分职称级别.我们可以借鉴教师职称级别制度,将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单独建立一个职称评聘级别,与科研和教学人员相区别但互相对应的划分方式.将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内部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职别或是其他类型级别.不同的职务对应不同的职称,如辅导员对应讲师、科室主任对应副教授等.职级按照需要设置,规定明确的职责范围、任职条件和权力界限,确定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奖励惩罚措施,使各级人员权责分明、分工合理.最后,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流动机制和辞退淘汰机制.根据考核的结果,与晋升这个“向上出口”相对应,设计“向下和平行出口”的机制,以促进管理队伍的合理流动,达到研究生事务管理队伍的合理化.

3.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开拓创新.

美国高校在研究生事务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就,取得成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构建了现当代研究生事务管理的理论体系,管理理论基础相当丰富.尤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学生发展理论是美国高校近三十年学生事务专业化的理论支撑和奠基学说.而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学习理论已成为当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主旋律.这些理论指导着研究生事务管理的实践,而我国高校研究生事务管理由于没有切合实际的理论支撑,管理工作往往是靠经验,对紧急事务进行应急处理,平时的工作操作性较强.如今,研究生规模扩大、性格特点鲜明、构成复杂,这些都使研究生群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致使研究生事务管理更具有复杂性.对于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研究生事务管理工作,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构建出完善的、具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事务管理理论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研究生事务管理研究方面我们还是经验多、理论少研究生事务管理理论要求整合各学科资源进行理论创新,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有关研究生学习方法、心理发展、职业取向等方面的理论.吸取各国先进的研究生事务管理经验,因地制宜创造出适合我国研究生事务管理实践的理论.国家已经高度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不断通过文件和规定的出台给予相应扶持.研究生事务管理人员要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完善理论.有了理论铺垫就可以在高校设立学生事务管理专业为学生事务管理领域源源不断培养专业人才,为推进高校研究生事务管理工作专业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