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需适度而行

点赞:15197 浏览:689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前不久,教育部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提出,“适当布置学生家务劳动,培养劳动观念,掌握初步劳动技能”,“为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劳动创造机会,采用‘校园加农户’等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卫生保洁、绿植养护、种植养殖等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劳动”.这两条都与劳动教育相关.

劳动是人为了满足自己或他人生存需求而实施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之所以重要,并不仅仅是因为它能提高人的生存自理能力、康体健身或培养个人吃苦耐劳的道德品质等,而是因为只有通过劳动,个体才能自我确认,自我意识(包括自信、自尊、自重等)才会得到有效增强,个体才能有效利用自然、摆脱对他人的人身依附成为自由独立的主体.因此,劳动教育必须成为义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在现实教育中,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在学校,没有专门的劳动课教师,劳动课被视为“副课”,随时都有可能被语文、数学等“正课”挤占;在家庭,家务劳动被家长或被家长聘请的清洁工包办.


劳动教育之所以不受重视,一个原因在于考试成为指导义务教育的“指挥棒”.因为劳动能力提升不能直接帮助学生获得高分,所以老师和家长认为孩子主要任务是“文化课”学习,“文化课”之外的活动(包括劳动)都应受到严格限制.另外一个原因在于人们普遍认为劳动能力提升无须教育.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通过模仿、揣摩、实践等,孩子的劳动能力会自然形成,劳动教育是一种多余.无疑,通过模仿、揣摩、实践等,一些基本的劳动能力能够形成和发展,但是较为复杂的劳动知识以及劳动能力、劳动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教育.

如果没有受到应有的劳动教育,学生不仅容易对劳动持消极态度,还容易缺乏起码的独立自主能力.这样的学生长大后,容易自私自利、贪图享乐,毫无责任感.

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国家重视是学校和教师重视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说,《管理标准》对于推进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劳动教育的质量,在教师职前和职后教育中,国家都应重视师范生、准教师或教师劳动教育观念、技能技巧的培训,鼓励各级各类相关机构开发和完善劳动课程,必要的时候应培养专门的劳动课教师.除此之外,要正确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教育者需要全面理解劳动教育,不能把劳动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而要引导学生,使劳动成为学生的需要;不能不顾学生年龄特征和劳动能力成长规律超负荷实施劳动教育,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开始;不能不顾地域特殊情况实施劳动教育,而要根据地域特征实施劳动教育.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只追求劳动形式而忽视劳动的内核,不能只看重劳动满足增加财富的表层功能而忽视劳动促使人自由解放的本体功能.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明确指出,“劳动本身,不仅在目前的条件下,而且一般只要它的目的仅仅在于增加财富,它就是有害的、造孽的”,它就会把人“当作劳动的动物,当作仅仅有最必要的肉体需要的牲畜”.

劳动教育虽然是必要的,但它也是有限度的.劳动是人为了满足生存需求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只为个体自由解放提供了必要基础.一个人要成为自由人,不仅要具有“劳动能力”来面对自然,满足自己基本的生理性需求,发现自己的力量,形成自我意识,还要具有“精神自由的能力”来面对自我,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要具有“过公平正义政治生活的能力”来面对他人和共同体,与他人自由平等相处,从事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一个人只具有劳动能力,而不具有“精神自由的能力”和“过公平正义政治生活的能力”,这个人还不能成为真正的自由人,他仍时时刻刻受到本能的支配和奴役,永远都没法领会到精神的高贵和公平正义的美善.

在现今中国,重视“精神自由的能力”的培养和“过公平正义政治生活的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只有具有“精神自由的能力”,个人才能摆脱低俗,走向高雅.只有当中国人普遍具有“精神自由的能力”,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只有当中国人普遍具有“过公平正义政治生活的能力”,个人才会具有主体权利意识,积极维护和尊重他人的权利,能够站在社会和国家的角度看待问题,进而成为现代公民.

因为劳动教育是有限度的,因此,我们不能像曾经的一段时间内那样,把劳动教育当作教育的主体乃至全部.一旦只注重劳动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容易被忽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不仅有助于提高人的劳动能力,而且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人超越本能追求富有意义的精神生活,能够使人站在共同体的角度思考正义和善.

因为劳动教育是有限度的,因此,我们也不能把教育劳动化,而忽视教育的超越性.这里所说的教育劳动化不是指教育劳动,也不是指为了提高学生劳动能力而进行专门的劳动教育,而是指教育不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而以帮助学生谋取更好劳动平台为主要目的.这种教育实际上就是现今盛行的“应试教育”,它不仅不能促使人自由解放,走向超越(超越低级需求走向高级需求,追求高雅,追求公平和正义,超越个体走向他者),甚至都不能有效帮助个体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

劳动教育需适度而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劳动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责任编辑/刘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