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与训练

点赞:4669 浏览:127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学校体育在竞技人才培养上存在着巨大的优势,培养全面发展的智能型竞技后备人才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共同的责任.各级各类学校应该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将竞技人才的培养融入到教育大环境当中.高等学校特别是艺术类院校中,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推动学校乃至地区的竞技体育发展,值得思考与研究.

关 键 词:竞技体育人才,艺术院校,培养,训练

我国在特有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培养了大批的竞技体育优秀人才参加世界大赛,为国争光,提升了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为竞技体育事业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原有的培养观念和训练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因而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形势,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智能型竞技体育人才.由于教育领域适龄青少年的业余训练只是在有限的部分学校开展,且没有形成体系,许多具有运动潜质的适龄人口得不到系统的训练,造成训练竞赛参与人数少,比赛的次数和规模不能满足需要,使得我国虽有大量的自然人口没却有成为体育训练人口,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竞技人才的培养和发掘.那么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艺术类院校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推动学校乃至地区的竞技体育发展,值得思考与研究.本文以山东艺术学院为例,就如何培养竞技体育人才进行了探讨,以求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艺术类院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与训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竞技体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山东艺术学院的概况

学校始建于1958年8月,前身为山东艺术专科学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建为山东艺术学院,开设本科专业,并被赋予“为全省培养音乐、美术、戏剧等方面高等艺术人才”的光荣使命.学校设有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设计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舞蹈学院、戏曲学院、传媒学院、职业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艺术交流学院、公共课教学部13个教学单位.

2.山东艺术学院目前的体育条件分析

山东艺术学院目前具有专职体育教师9位,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的性别比例、职称结构基本合理,学历以本科及研究生所占比例较多,学习、科研能力强,精力充沛,有利于开展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

山东艺术学院体育教师专业技能专项技术较强,其中还有退役的优秀运动员.坚实的专业知识是开展运动训练的基础.体育课程不仅可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而且有利于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展.

山东艺术学院的场馆比较齐全,器材设备较为完备,为开展竞技体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目前,山东艺术学院在校学生9218人,虽然艺术类的院校学生具有一定的闲散性,但是通过对学生喜欢从事的运动项目进行调查,爱好相同体育运动项目的同学经常会利用课余时间一起进行锻炼,这为选择有潜质的学生进行专业化训练提供了人力基础.此外,学校领导非常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为开展训练营造了有利环境.

综上分析,山东艺术学院具备了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基础条件――教练员、运动员、训练场地、资金保障等.如何将这些因素有效地运用于培养过程之中以实现一定的训练目标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艺术院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建议

3.1确立合适的培养模式

艺术院校的学生一般强调个性化发展,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则相对淡漠.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艺术院校的学生个性化、风格化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艺术有别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显著特点.培养与训练竞技体育人才应秉持“体教结合、教育为重”理念,旨在培养文化素质与运动水平“双高”的学生运动员,即不但有较高的竞技运动水平,而且必须具有与普通大学生相当的文化程度.通过高校学习,在学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运动技能,要在艰苦的磨练中,换来人格的升华,在校园文化气氛的熏陶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2选择和开发竞技运动项目

学校的体育课程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需求、体育课程目标、办学条件、学生体育基础等诸多因素,特别是要按照增强体能、增进健康的课程目标要求,对竞技运动进行科学的选择、引进和必要的加工改造,或进行有针对性的重新设计,使其转化为能面向全体学生并受到广大学生喜爱的,能让学生基本学会以及能收到多种效益的体育教材内容,成为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提高素质的体育手段.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适当掌握那些最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为终身从事体育健身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3.3挑选后备力量、合理定位运动员的身份角色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挑选运动员的时候要注意考虑运动项目的特点,力求使用科学的测试和预测方法,提高选材的成功率.运动员在竞技训练的管理工作中不仅仅是被管理者,

同时应该是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学校首先要保证学生运动员享有接受大学教育的权利,并通过制定运动员道德行为规范使其与高校教育目标和整个学校的育人理念统一,进一步规范学生运动员的行为.在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的过程中,训练与比赛应始终围绕着教育这条主线展开,学生运动员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获得竞技、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4建立完备的竞赛体系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照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完备的竞赛体系,是促进普通高校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和培养高层次体育人才的有力杠杆.因此,不仅学校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而且要将学校培养的竞技体育人才推向地区、国家乃至国际比赛的舞台,建立自下至上的竞赛体系,不断健全与规范大学体育竞赛体系,在重视竞赛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打造高水平的运动队.使运动员得到社会的认可,满足其作为社会成员的需要.

3.5构建竞技体育管理模式

竞技体育管理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院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离不开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高等艺术学校的竞技运动体系是教育体系与竞技体系有机结合的一个复杂系统,建立科学、合理、具有高校特点的管理体制是保证高水平竞技队伍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运动队管理在艺术院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苏.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4)

[2]唐玲.浅论艺术院校学生特点[J].高教高职研究,2010.4

[3]单艺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学院的类型与特点[J].浙江学刊,2009(5)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