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查与

点赞:23670 浏览:1072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实践基地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拓宽专业内涵、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并运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创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

[关 键 词]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97-02

我国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是在1998年由农业经济管理和林业经济管理两个本科专业整合而成的.目前,全国共有54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其中绝大部分为农业院校,偏重于农业经济管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呈现出了十分活跃的态势,实践中也出现了多姿多彩的模式.但是与新时怎么发表展需要相比仍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专业人才缺乏自己的特色和竞争力,因而十分有必要对高等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吉林省重点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具有本、硕、博学位授予权,该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农林业经济理论与实务方面的专业人才.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被调查对象是吉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问卷有效率为97.33%,回收问卷后利用Excel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对现有专业课程设置具有认同感的学生占71%,其中3%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是非常合理的,32%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是比较合理的,36%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是合理的.但是认为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学生仍然占29%,其中22%的学生认为不太合理,7%的学生认为非常不合理.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课程的设置仍不满意:(1)53.25%的学生认为没有形成独有的教学特色,(2)44.16%的学生认为课程门数太多,(3)37.66%的学生认为各学科间的联系程度不够紧密,(4)19.48%的学生认为不同课程的内容有重复和交叉,(5)54.55%的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太多,实践机会太少.

2.专业课授课内容及实践性调查.专业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以及日后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专业课授课内容看,认为授课内容陈旧的学生占51.37%,其中认为授课内容很陈旧的学生占5.48%,认为授课内容与实际相符的学生占43.84%.从专业课授课内容与实践结合程度看,认为所学的专业课具有实践性的学生占60%以上,认为专业课的学习对今后的工作会有所帮助的学生占55%以上.

3.教师授课方式及学生参与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较为喜欢的授课方式有互动式、讨论式和问答式,喜欢教师单向传授方式的学生仅占27.40%.从调查结果中也可以明显看出,有90%以上的学生愿意配合互动式、讨论式和问答式授课,表明学生课堂参与意愿很高,在课堂上希望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交流.


4.学生能力培养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理论教学中,学生希望学校侧重专业技能培养和逻辑分析能力培养(见图1),在实践教学中,学校应侧重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见图2).

图1理论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

图2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

5.师资素质满意度调查.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主体.吉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共有专业教师15人,从职称结构看,教授6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从学历学位结构看,100%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本次调查中,93.15%的学生对专业教师的素质是满意的,其中专业教师的责任感、专业学术背景及个人魅力三个方面最令学生满意.

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萎缩,是目前全国各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普遍面临的困境.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经专业培养的人才大都从事与“三农”有关的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机构的相继改革,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基本都进入非农行业,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并无太大差别.近年来,虽然一些高校在农经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南京农业大学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施了本硕连读强化班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就整体而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竞争力较弱,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结构属典型的“三层楼”构架,即最底层为公共课,中间层是专业基础课,最上层是专业课.目前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现象.从本次对吉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可见,学生感到课程涉及面很广,但缺乏深度,课程安排的太多,连续上课的时间太长,课程设置跟不上现实社会实际需要的步伐,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慢,不同学科领域结合或交叉的新兴课程开设较少,专业课程设置上以知识传授型的课程为主导,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思维方式、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培养的课程及实践环节相对较少,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新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相适应等.

(三)实践基地不足,可持续利用不够

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往往处于薄弱环节,其原因一方面与该专业具有农村和农业经济特性有关,另一方面,与市场经济发展后,大多数企业和事业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有关.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使得教师理论课程工作量较大,实践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比例过低.基于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可知,虽然学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但受到实习基地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机会仍然不足,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有效与实际相结合,制约了其专业素质和原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建议

(一)拓宽专业内涵,确定新时期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大增加了对各种微观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村基层管理的较快发展,需要培养更多的懂经济、会管理、高素质的农村基层管理“带头人”,这些都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从国际发展趋势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农经专业开始逐步分化,或是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方向发展,或是向应用经济管理方向发展为涉农企业管理、食品经济管理等,这些发展趋势对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定位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专业所在学校自身的定位和优势也不容忽视,要抓住地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特色和人才需求的特点来定位.总之,要坚持“注重基础理论、强化能力培养”的原则,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业科学基础知识,熟悉经济发展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怎么写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怎么写作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注意做到四个转变,即从侧重理论研究型向侧重应用型转变、从窄深专家型向宽口径通用型转变、从单科型向复合型转变、从侧重宏观管理向侧重微观管理转变.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提下,增加学生自由选课的空间.构建基础课、专业属性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扩展课四个课程模块.以基础课保障学生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以专业属性课突出专业培养特点,以专业扩展课拓展学生视野和沟通学科间的知识联系,以专业技能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查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林经济管理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建立并运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原创能力

加大实习和实训时间,以校内校外相结合,村社与企业相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为载体,建立并实施基地依托式、科研参与式等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学生能力分解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按课内实践、课外实习(实训)、综合性生产实习三个层次,分层次、分阶段、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实施“三段式”实践模式.第一种模式即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单科实践,在课堂上突出案例教学,依托课程实践环节,利用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引导学生学会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有目的的到农村参观考察,目标在于对某一课程的相应技能的培养,第二种模式即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要求学生利用检测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进行走访、调研,学会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方法,目标在于认识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知识及其相应能力的培养,第三种模式即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实岗锻炼,依托毕业实习,学生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直接参与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启迪学生主动思考,激励学生开拓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奚祥华,于新刚,曹奕菲.21世纪高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2]颜华,郭翔宇.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查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2).

[3]柯水发,李红勋,王庭秦.基于学生视角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调查与分析――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19(3).

[4]罗峦.新时期高校农经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探究[J].经济理论研究,2009(2).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