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哈利·波特》赏析

点赞:7733 浏览:313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哈利波特》这部电影改编自英国女作家罗琳的同名小说,这部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科幻电影狂潮.观影者在哈利的带领下一次又一次进入到魔法世界中,见证着他的成长.整部电影结构上第三空间的使用让电影具有更深的探索性和包容性,同时也让电影情节悬念迭起,引人入胜,让观众体验到魔法盛宴.内容上通过自我建构的过程即“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让我们看到了小男孩如何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少年”.因此,本文主要从结构和内容上来分析这部电影的特色.

[关 键 词]《哈利波特》;第三空间;成长

《哈利波特》电影是改编自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书籍.《哈利波特》书籍被翻译成七十多种语言,在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哈利波特》作为西方魔幻电影的经典之作,该系列电影截至目前已经被翻译成为多种语言,并且受到世界各国影迷的追捧和热爱.《哈利波特》电影系列一共八部,分别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是由美国华纳公司投拍的,由丹尼尔雷德克饰演主角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获得多项电影的殊荣,开辟了电影的新世界.《哈利波特》电影中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主要内容为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学习生活和冒险生活.电影中涉及了西方神话故事和宗教,因此,观众不仅在电影中获得了冒险猎奇的视觉冲击,更是一种文化的洗礼.


一、“第三空间”的结构叙事

“第三空间”这个概念是爱德华索亚在《第三空间》中提出的一个概念.[1]“第三空间”指的是能够使所有主观和客观、抽象和具体事物、意识和无意识展示的一个开放空间.

《哈利波特》这个系列电影由于其本身的故事和人物都有着很强的虚构性,而这样的作品将其放在一个自由、开放的第三空间,使电影本身获得了更强的探索性和包容性.正是这样的原因,我们在电影里同时看到了矮人一族和人类,看到了各种物种与精灵的共存.也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第三空间中,使过去的时间、现在的时间以及未来的时间模糊,可以相互穿梭.正是因为第三空间的运用,所以观众才既能够看到虚幻的空间又可以感受到残酷的现实.人物和情节也因为在这样的叙事空间中而具有张力.

电影与小说文本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三空间的使用,将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分割,这样就使得故事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最重要的道具就是魔法石,主角的愿望总是能够通过这个道具得到满足.编剧在情节设置上,给魔法石赋予了魔力,使其达到了精神空间和物质空间的交流.在电影中,还有比这更为直接的第三空间叙述的展示,比如说,霍格沃茨城堡里有一个重要场所“有求必应屋”,它在电影中是作为第三空间最为直接和直观的展现.求助者的所有想法都会在这个屋里呈现出来,并且通过魔法一一实现.梦想本身是精神空间的产物,但是最终却在物质空间中实现.

《哈利波特》系列走着魔幻电影的套路,电影奇观中凸显了强烈的骑士文化.尽管在魔幻世界中,观众仍然能够从这里看到熟悉的世界.在这里是麻瓜世界和魔幻世界的交融.麻瓜们生活在自己的空间中,他们只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世界,不相信巫师.尽管麻瓜门和巫师一起生活在同一个魔幻世界里,但是他们却并不互相相信.麻瓜门在封闭的世界里,但是又总是能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维护正义.在他们各自的世界里,麻瓜们和巫师都被认为是正义的化身,他们的毫无联系却总是在各种事件中被搅和在一起.[2]若即若离地在第三世界中,传神地展示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的完美组合,呈现出一种自由、超然又合情合理的叙事.

第三空间的存在使得电影更多了一层魔幻色彩,在这里,除了人类,任何的种族都有学习魔法的权力,正义和邪恶之间的较量随时都可以展开.最终,这部电影在这样的空间叙述中,让正义得到彰显.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这一集中,第三空间有了新的特质,那就是共存和谐.各种诡异的情境互相共存,那么本来势不两立的双方都可以和解.立场不同的双方在这里也可以一起同仇敌忾.各种精灵、魔法学院的学生都开始光明正大地进入到霍格沃茨魔法学院,与武士们在同一战线,与魔鬼搏斗.这样的战争比拼的并不是法术,而是是否能够一起面对邪恶势力.

《哈利波特》最成功的就是将各种故事全部融合于第三世界中,然后使情节在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之间不断地跳跃发展,这种空间的叠加使电影具有很强的表现色彩.

二、电影内容里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哈利波特如同传说中的英雄一样,在一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注定了要被笼罩上魔法世界的光环.他在出生的时候,母亲为了保护他而牺牲了自己,他也因此具有大难不死的特质.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些特质获得好处.而相反,因为父母去世,他不得不寄居在姨妈家里.在这个家里,因为姨妈讨厌魔法,甚至对哈利波特隐瞒了他们家是巫师的身份.

寄居在姨妈家里的11年,等待他的是永远完不成的家务和来自于表哥的欺负,哈利甚至没有自己任何的空间――11年一直住在楼梯下的小杂物间,而没有属于自己的房间.因为姨妈对于他们家巫师身份的隐瞒,使哈利波特不知道自己是有魔法的,当他实在忍受不了表哥的欺负和姨妈压迫时候,便会无意识释放出来一些魔法.这实际上就是哈利波特内在的本我的具体体现.

弗洛伊德心理地形图示中直接指出,“本我”指的是在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自己,这个原始部分中包含着其对于生命的冲动和生命的本能.本我的惟一目的就是要避免痛苦,而追求自身的快乐,支配本我活动的惟一原则就是快乐.因此,遵循的是快乐原则.本我往往是无意识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的,是连自己个体都无法觉察到的.在动物园里,哈利波特无意中使用了自己身上的魔法,使自己的表哥一下子掉进了蟒蛇的保温室,这样表哥就得到了教训,被吓坏了.当然,表哥掉进蟒蛇保温室,作为哈利波特而言,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因为使用了魔法.他之所以会使用魔法完全是由于在长期的压迫之下的一种爆发,并不是有意识的使用.就连哈利波特自己也并没有意识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看见表哥掉进了蟒蛇保温室,哈利波特很开心,因为作为他只感觉到曾经欺负自己的表哥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根本没有考虑掉进蟒蛇保温室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当一个人如果不遵循正常的途径而无限制释放本我的时候,就会被本我的魔掌控制.哈利波特也同样如此,无意识使用魔法只是为了宣泄情绪,而这种情绪有时候会将自己淹没.比如说,当海格变出了一条猪尾巴,然后达力就特别开心,这个时候,哈利也觉得开心,这就是完全遵循的本我的“快乐原则”.而当哈利波特进入到魔法学院霍格沃茨的时候,实际上是其自我建构的一个过程.因为,自我是一个人的意识范畴,是在幼儿时期经过外界和父母对其进行训练之后形成的人格.按照正常的逻辑行事的一个“我”,是外界关系和本我之间的相似度检测环节.在哈利波特没有进入到魔法学院之前,因为姨妈对其父母巫师身份的隐瞒与不喜欢,一直都没有让他上过学.他的姨妈甚至不让他与外界接触,甚至谎称说他是有病的孩子.正是因为没有家庭的引导以及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在幼儿时期,哈利波特实际上并没有建构起自我.当他进入到霍格沃茨学院以后,他通过正常的校园生活,在这里实际上才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建构.

电影《哈利·波特》赏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霍格沃茨学院,因为巫师身份的被确认,在这里他可以感受到老师和朋友的爱,并且可以做自己擅长的运动,让他走出了童年生活的阴霾.哈利和其他的孩子一样玩耍和学习.在这里,他逐渐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自我.自我实际上代表着人的理性.在这个世界里,不再遵循快乐原则,而是遵循现实原则,当满我需要之后,会通过一定的途径使自己得到本我的升华.自我兼具有相似度检测和防卫两种不同的作用.所谓自我的防卫功能就是当本我的与现实原则相违背的时候,就通过压制和本我的要求来保护自己.[3]尽管在意识状态下有很多自我的成分存在,但是这些都还并不明显.这比如说,电影的前几部中,哈利波特常常都会半夜在校园里游荡,甚至违反校规,还释放家养小精灵,救走被怀疑的教父,这实际上就是哈利波特,本我的冲动和的支配.因为他在11岁之前没有和外界接触,没有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还没有用理性来规范他的本我.当来到霍格沃茨学院,他的自由、探索、求知都一下子在这里得到了满足,并且将学校当做家来看待,也正是在这里,孩子的本我得到了升华.

随着哈利波特年龄的增长,他身上也表现出了超我的一种对自身的约束力和规范力.在弗洛伊德的人格地形结构图中,超我实际是最为理想的部分,因为个体已经将各种的社会道德规范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观念,是人的理想自我的构成,他做事情的所有原则都是依据道德和理想,并且这是自然而然的一种遵循.超我的存在,最主要目的就是要用各种社会的高尚道德来引导和控制自己的本能,对自身起到一定的限制和控制作用.超我总是符合社会理想标准的.在哈利的心目中,他一直想要成为像父亲一样善良和勇敢的人,正是因为这样的理想,因而他的超我在发展中也不断得到巩固.比如在电影的第五部中,当自己的表哥遭到意外,他并没计较以前的恩怨而是立即就去救助自己的表哥.即使他知道回到家,姨妈会责怪是他的错,他也并没有因为计较此事而弃表哥于不顾.在电影的第四部中,哈利参加了一场三强赛,他因为良心上的谴责,而将比赛内容告知了那位惟一在比赛中不知道内情的选手,做这些事情都是凭借的良心,是那个他理想中的自我,当然这也是哈利高尚人格的体现,是他那非凡的超我对其自身的无形约束力的反映.

哈利波特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得到一种协调平衡发展之后,其本身就得到了蜕变.这也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曾经他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而在霍格沃茨他知道了自己要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像父亲一样勇敢的人,为正义而战的人.

三、结语

《哈利波特》这部电影通过在结构上第三空间种种的悬念设置,使这部电影充满了想象力.它不仅符合儿童的观影心理,更让我们在其中看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概而言之,《哈利波特》创作上的大胆不仅为儿童电影创作带了新鲜的气息,并且通过巧妙的情节让观影者进入到一个魔法世界,在这里释放自己的心灵,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在魔法世界中去畅游.

[参考文献]

[1]寇福臣,张明杰.《哈利波特》的“第三空间”叙事[J].电影文学,2012(11).

[2]赵明.选择造就品质――以萨特哲学解读《哈利波特》[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3]盛冬梅.电影《哈利波特》的创作特色分析[J].电影文学,2011(22).

[作者简介]张晓冬(1981―),女,河北曲周人,硕士,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专业英语教学、法律英语.王媛(1980―),女,河北沧州人,文学硕士,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