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素质

点赞:17359 浏览:800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高贵品格和能力.教师素质不仅包含教师对知识的理解,还包括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人才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

关 键 词:教学模式教育观念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德、智、体、美、劳基本质量的教育,也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一部分人某些方面特殊知识、能力的教育.“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不仅是对教师知识、能力的要求,更是对其素质的要求.笔者就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展开分析.

一、对师德及为人师表的要求

“亲其师,信其道”.此语道出了师生之间的一种微妙关系,也是学习的根本.只有人格、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教师要真正为人师表.在加强师德建设中,重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思想素质,使教师树立“乐教、敬业、爱生”观念.我们要宣传校内外优秀教师事迹,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坚持正面教育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要转变教育思想,提倡人本思想.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只有人格、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要努力创造文明氛围,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二、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破除“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确保基础理论“必要与够用”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增加内容的实效性与操作实践性比例.

由于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采用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会应试,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较差.美国大学生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注重调节学术气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教师不仅要具备现代教学理念,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开放式、研究式的教学新模式,即教师通过教学研究,进行研究性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知识构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达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更新教师的知识观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性质、价值和规范等的根本看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更新知识观.过去课程理论强调知识是第一位的,强调完整的学科体系,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侧重知识的训练.在教师看来,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教给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新课程观下都属于知识范畴.

四、对教师个人能力结构的要求

教师能力结构包括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机智和心理健康等内容.

1.言语表达能力

言语,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为重要的方式,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必须适应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语言发展及认识规律.教师言语应该是,围绕教学教育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正确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审美体验的语言技能活动.

教师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并非生而有之,也非朝夕可得,它要求教师有丰富的词汇储备,掌握语法的规律,有一定的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修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训练,不断发展.

2.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各种要素进行调控,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能力.教师要想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保持教育教学的新活,就必须有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有序实施、营造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等.这样才能有效“管理”学生,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综合性能力.除了表现为对教学工作的组织之外,很重要的是表现在对良好班集体的组织建设上.教师必须善于计划和安排,有周详的布置和检查,并形成完好的秩序和制度,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认真听从教师指导.

教师组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充分运用学生集体的力量推动各项工作,尽量避免“单匹马作战”.实践证明,通过小组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帮助解决某些棘手的问题,往往比教师亲自处理的效果要好得多.

3.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决定合理的处理方式付诸行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善于观察、熟悉情况、敏捷果断和富于经验的产物,是教师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结晶,它集中表现了教师的教育才能,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

一个教师可能具有丰富的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本领,但是如果没有迅速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本领的能力,在突然出现的某种新的问题或意外的情况面前,就很可能束手无策,难于应付.教育机智要求教师在瞬息之间,能正确地估计情势,掌握大量“情报”,并估计自己行动的环境.在选择行为措施时,要注意到教师自己和学生之间已经形成的关系的性质,还要估计对学生集体可能产生的教育影响.教育机智要求教师重视自己的行为后果,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4.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准直接关系教师教育教学的指导态度,直接影响人际交往能否保持最佳状态,也直接制约教师威信,因而心理健康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现代教育对象智能发展水平的高层次,培养目标的规格,课程内容的高水准,教学过程的高要求,对教师而言,其心理健康水准尤为重要,因此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准的培养注重在高度适应性上下工夫.

一是具备良好的认识适应.教师要适应教育环境,进行教育改革.首先必须能正确认识教育的客观环境,具有良好的认识适应.对于心理健康高度适应的教师来讲,不仅要对教育事业的意义有清醒、客观的认识,具有正确的荣辱感、事业感和责任感,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正确感知教材,评价学生,对各种问题能辩证地认识,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

二是具备乐观的情绪适应.教育劳动动态变化,可变因素多,可控制因素少,特别是教育的对象变化快,内容更新快,教学节奏快.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矛盾.教师要自觉保持心胸开朗,情绪稳定、乐观,善于驾驭情感,采取较为成熟的适应方式妥善处理.

三是具备友好的人际适应.教育劳动是一种群体整合的工程,其过程自始至终是人们相互影响的过程.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劳动的特点和基本功.因此,友好的人际关系适应,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大凡心理健康、高度适应的教师,都能正确对待教育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以不同的人际关系,以不同的心理适应;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与人处,尊重他人,以诚相见,以礼待人.总之,教师只有以平静的情绪,善于人处的个性,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