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类生培养模式

点赞:32457 浏览:1543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对设计类研究生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探索设计类研究生培养国家化的历史使命,以设计教育理念为基础,以资源有效共享为支撑,以各高校设计类研究生培养案例为借鉴,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设计类研究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设计类研究生培养的对策和建议,探寻加强设计类研究生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期为提高学校设计类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关 键 词:设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型应用型

设计是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也是融入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管理、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工业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交叉学科.作为新兴学科,它不仅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促进全人类的文化进步.研究生教育作为以研究型为主的教育最高层次,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进步密切关联,研究生培养应按照时怎么发表展要求,以适应“经济发展”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目的,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

我国设计类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从1999年开始增大,2012年增速更是达到高峰.目前设计艺术学硕士点已有120余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也达8个.虽然设计学科越来越细化,设计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事实告诉我们,设计大国≠设计强国,以“规模扩张”为特点的设计类研究生教育模式,不仅会影响创新设计的发展,而且会成为向创新型国家迈进的障碍.目前我国设计类研究生培养处于“市场牵动”模式,而非“思想牵动”、“社会牵动”、“创新驱动”模式,陷入“设计理念陈旧、设计创新贫乏、设计前景堪忧”的困境.

一、目前我国设计类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1.除了专业的艺术学院之外,很多综合性大学也设置设计学科的硕士点,但综合性大学普遍重视理、工、文等传统学科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往往把设计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强加到传统学科的培养路径上,没有准确的培养目标定位和独特的培养模式.设计类研究生的培养应区别于学术性和应用性类研究生,要进行分类指导和培养,应以培养未来的知识创新型、技术创新型、管理创新型设计人才为目标.

2.设计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由于设计类研究生单一的考核机制、偏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机制、教学内容陈旧和更新不及时、设计实践参与程度较低等原因,我国设计类研究生教育培养出来的仍是“学徒式”的单一学术型人才,导致研究生知识面窄小、课程学习混乱和个性化缺失,严重制约了艺术设计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发展.

3.教学内容单一与陈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设计人才的能力需求也发生变化,然而目前的设计教育模式仍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教学方法、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浓厚;课程设置几乎都是与艺术、设计相关,忽视了设计的交叉性学科属性,没有体现时怎么发表展潮流和交叉学科特色;与社会脱节,实践教学缺乏,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需求;课程设置与本科培养方案如出一辙,没有突出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缺乏开放型的教学科研平台.

面对设计类研究生教育规模正处于不断扩大和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短缺的双重矛盾,设计类研究生培养的责任越来越艰巨.纯学术研究型的培养模式不再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高校应改革创新,在吸纳和借鉴国外设计类研究生培养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推进设计类研究生培养的观念和制度创新.因此,在设计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重点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二、国际化

目前,设计类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已经成为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提高本国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的重要举措.为紧跟时怎么发表展步伐,许多国家都对研究生的设计教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例如:美国因民族开放意识而使设计教育更注重对研究生个性意识的培养;德国人的思辨方式使其设计类研究生更富有理性特征;日本文化传统的审美习惯使其设计类研究生更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欧洲悠久的历史使其各国的设计类研究生更具古典传统风貌.

设计类生培养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设计类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010年,我国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纲要指出,我国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双管齐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设计类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要敢于打破常规,适时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国际化培养模式的观念,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研究生和教师的世界性流动,培养能够适应全球化趋势、具有国际化视野与行动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设计创新人才.

三、区域合作化

加强人才集聚,提升设计能力.人才的集聚是设计产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也是提高我国设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由于学校办学资源有限,因此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区域合作,借助社会的力量共同办学.例如,包豪斯所有学生都需要在工厂、实验场合或是实际操作场合获得彻底的工艺培训,包豪斯没有老师和学生之分,只有熟练技工、初级技工和学徒[2].英国考文垂大学建立专业工作室,通过科研合作、技术合作、研究开发等合作项目,促进大学教师和学生与企业的交流.米兰理工大学在设计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采取协作式培养模式,与企业、工业部门和政府研究机构联合培养设计类研究生.

设计类研究生培养区域合作化是设计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对培养应用型创新性设计人才来说,更是整合利用社会设计资源的必经之路.高校应建立健全产学研一体化的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利用学校交叉学科资源、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和其他隐性资源,建设固定的人才培养基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包括社会实践实习、项目合作资助、课题联合研究、就业创业培训等,促进学校教学和设计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设计实践与创新的区域合作平台,通过实现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培养的良性互动,加快培养适应时怎么发表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四、多元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设计类研究生的培养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层面和实质性阶段.设计类研究生应摆脱重“学术型”轻“应用型”的倾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交叉性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回顾世界著名设计师的人生轨迹,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点――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多元的文化背景.如日本“五位一体的视觉创意大师”福田繁雄、意大利著名“灵魂汽车设计师”乔治亚罗、成功演绎童话色彩的德国设计师本哈德威荷姆等,他们都是从其他领域进入设计界,而后逐步成为大师级的设计师.

从设计艺术学教育的发展角度看,从多学科交叉的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将成为时代的要求.纵观国外的知名设计类院校,他们勇于打破常规,善于将设计创新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发现新的设计资源,以奇特的角度创作设计.“跨界设计”将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设计类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上,要加强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拓展多元化知识领域,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柔性菜单式课程,形成理论与实践应用并重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力求培养具有独立从事设计专业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设计领导力的综合素养应用型人才.[3]

综上所述,设计类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区域合作化、多元化将是设计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构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化交流平台和搭建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平台,实现设计类研究生教学内容的学科前沿化,实现研究生教学、实习及设计环境的多元化,才能培养出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可持续应用型创新型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