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积极心理学援助机制

点赞:9353 浏览:350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对于贫困生的关注越来越多,但是现有的许多心理援助多是从他们的消极心理出发,而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新浪潮,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诠释许多人的心理现象.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和设计针对贫困生的心理援助,帮助他们达到自助的效果将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 键 词:积极心理学;贫困大学生;心理援助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260-02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

(一)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表明,贫困大学生约占所有大学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比例为8%―15%.近些年,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贫困生比例有递增的趋势.许若兰通过调查发现,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非贫困生.在高校中,农村地区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城市地区的贫困生,贫困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贫困女大学生.

(二)心理品质

1.自卑心理

贫困生主要来自农村,囿于经济条件制约,穿戴打扮、日常用品都比较普通.入读大学之前,在农村地区接收的信息也较封闭,导致他们在某些社会技能、学业成绩以及相关素质等,都与城市学生有一定的差距.贫困生如果对这些比较在意,常把这些相互比较,就易形成自卑心理,孔德等认为,自卑是贫困大学生最显著的人格特点.

2.焦虑心理

面对一些生活开支、朋友聚会、技能培训等与消费有关的活动时,贫困生需要考虑是否在消费预算范围内.此外,还要担心人际关系是否会因为贫困而受到影响,担心毕业后能否如愿就业改善经济条件等.容易形成焦虑心理.

3.抑郁心理

虽然贫困大学生也很希望与其他同学一样加入一些经济要求较高的娱乐活动中,但现实条件的无奈却不能令他们如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容易导致其产生郁闷的痛苦情绪,如果不注意及时排解这些不良情绪,就会容易产生抑郁心理.

4.人际交往敏感

为了考上大学,很多贫困生在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对于人际交往方面不以为然.但是进入大学后,发现学习已不是大学的唯一内容,各种各样的活动、聚会以及交友等,需要依赖自身的交往能力.但大学之前这方面技能的薄弱、观念的欠缺使得他们无所适从.如果处理不当,会加剧他们的人际交往障碍.冯宗侠的研究表明,经济状况良好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远远高于贫困学生.

5.优秀品质

尽管贫困生有以上这些消极的心理品质,但在责任心、诚信度、自尊自爱等积极心理品质方面要优于非贫困生.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更多困难的磨砺,培养出更为坚强的优秀品质.贫困生十分珍惜各种机会的降临,抓紧来之不易的大学学习时光,对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勤勉努力.来自校内外的各种资助与关怀,培养了他们的感恩与责任心.由于自身处于困境,因而当自己能力允许时,更原意帮助他人.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援助策略

(一)养成积极的认知方式.有些贫困生会因为自己的贫困生身份而感到抬不起头,认为他人会看不起自己,产生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所以很有必要让他们学会一些积极的认知方式.告之他们,尽管暂时处于贫困状态,但是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改变境遇.贫困的磨难可以锻炼自身的抗压力,磨砺自身意志.要教育他们学会积极的暗示,相信“这正是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良好机遇”“我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胜任”等等.

(二)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乐观、幸福、爱与包容等积极情绪体验可以消减抑郁和焦虑等消极情绪.通过与朋友聊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适度锻炼身体等简单的行为可以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也可以经常回忆自己以前做得成功的事,重新体验之前的心境,增强自信,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三)塑造积极的人格.积极的人格可以使个体对自己更为包容,不对自身有过于苛责的态度,较快地适应所处的环境中,面对挫折与压力时,勇于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积极人格品质的获得不是由遗传所致,而是在后天通过亲自参与与体验各种活动所得.贫困生如果习得了积极乐观的人格品质,在面对各种困难时,就不会一味地怨天尤人,而是冷静淡然,用积极的观点来解释评价,通过自己的实际努力取得进步,培养能力,改善境况.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援助机制

(一)提供物质援助.首先要保证贫困生能在大学里正常地学习、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政府要完善相关的资助政策,学校要制定合理的奖助贷体系,对所有贫困学生给予充分地照顾.不让任何一位学生因贫困问题而产生失学危机.此外,设立校内外各种勤工助学岗位,这不仅可以达到资助贫困学生的目的,也有利于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体验到自身价值.

(二)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很多贫困生十分体谅家里的经济境遇,会考虑到自身对于家庭的责任,有些想方设法通过自己的各种,为家庭减轻压力.鉴于此,政府、学校、教师、同学等要为他们给予良好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中体验到积极的情绪,获得积极的力量.

(三)普及积极心理学知识.在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利用五月的“心理健康教育月”,开辟贫困生心理专题,通过学校宣传栏、学工处网站、校心理健康报刊以及心理协会的宣传等渠道,让贫困学生了解更多心理健康知识,习得积极心理理念,维护心理健康.

(四)开展团体活动.组织各种主题活动的团体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剧比赛等,这些活动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但要对贫困生进行引导,使得贫困生在团体活动中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体会到自身对于他人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活动当中主动地找到支持感、价值感,产生成功的积极情绪体验.但教师要将这些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积极心理学观点适时地传授给同学们,把这些技巧与理念扩展到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