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放的姜戈》的多主题解读

点赞:23336 浏览:1061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上映于2013年的《被解放的姜戈》是美国著名编导昆汀塔伦蒂诺又一部影像风格鲜明的典型的昆汀式作品.这部影片的拍摄既有向1966年塞吉奥考布西执导的意大利西部片《姜戈》致敬之意,同时也加入了更多新的内容质素.特别是影片将美国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作为叙事背景后,留给了观众更多的解读空间,从不同的角度看影片,获得的审美体验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成长、友情以及对自由的追寻三方面出发,探讨了《被解放的姜戈》的多主题内涵.

[关 键 词]《被解放的姜戈》;成长;友情;自由;主题内涵

上映于2013年的影片《被解放的姜戈》是美国著名编导昆汀塔伦蒂诺又一部影像风格鲜明的典型的昆汀式作品.这部影片的拍摄既有向1966年塞吉奥考布西执导的意大利西部片《姜戈》致敬之意,[1]同时也加入了更多新的内容质素.在塞吉奥的影片中,姜戈是一个典型的西部牛仔,其留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拖着一口棺材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走,走到哪里都带来一片肃杀的气息.在昆汀的这部影片中,姜戈的形象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但由白人变成了一名黑奴,导演还向读者讲述了英雄是如何炼成的这一具体过程.虽然影片延续了暴力、英雄救美与传奇色彩等意大利版《姜戈》的标志性内容和原版的经典音乐,但从文化背景、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以及影片主题等来看,《被解放的姜戈》与塞吉奥的作品实在找不出太多的共同点.它实际上演绎的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并且,当影片将美国特定的历史文化时期作为叙事背景后,也留给了观众更多的解读空间,从不同的角度看影片,获得的审美体验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成长、友情与对自由的追寻三方面出发,探讨了《被解放的姜戈》的多主题内涵.

如前所述,《被解放的姜戈》中的主人公不再是从前那个神秘的从天而降的孤胆英雄,而是一个出身卑微、命运多厄的黑奴.影片向观众讲述了主人公姜戈从奴隶到命运主人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不但包含着个体身份的转变,也包含了人物精神世界的进步和改观.因此,这部电影具有鲜明的成长主题内涵.

舒尔茨在姜戈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人物的转变与其内心固有的主体意识有决定性的关系,但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代下,没有外力的帮助和引导,作为黑奴的姜戈是无法独立做到的.因此,舒尔茨除了是一个出色的赏金猎人、一个富有正义感的朋友,也是姜戈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首先他帮助姜戈成功重塑了全新的自我.姜戈不再是靠体力和牺牲尊严获得生存的机会,而是凭借个人的胆识与能力.这是其获得自由生存的一个立足之本.其次,在舒尔茨的启发下,姜戈逐渐从具有清晰主体意识,发展到付诸行动主动掌控命运的阶段.两人去班奈特的庄园寻找悬赏的罪犯时,姜戈为自己选择了一套色彩张扬的亮面宝蓝色服装,脖子上系着大得夸张的白色领巾,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舞台上的戏服,颇有些戏谑味道.他骑在高头大马上,与舒尔茨并肩走进奴隶主的大门.此时的姜戈不再是那个头发蓬乱,眼神麻木的黑奴.他头发剃得很短,显得精干整洁,面对奴隶主惊异的表情和“在这片土地上,黑鬼骑马是犯法的”言辞时,他表现得冷静坦然,以不做任何反应来表示拒绝.这些由内心出发的自由选择对于姜戈来说,恐怕都是生命中成功的“第一次”.

《被解放的姜戈》的多主题解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科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个体的成长过程总要经过某些重大事件或某些重要人生转折的历练,才能够最终实现.在影片中,姜戈解救受难的妻子布隆希达便是这一历练的具体内容.与在班奈特的种植园时静观舒尔茨与主人的交涉不同,在糖果庄园,姜戈开始与舒尔茨共同掌控局面,赢得了白人对他的另眼相看.他甚至在很多时候比舒尔茨表现更佳.当舒尔茨得知糖果庄园的年轻女奴很可能是姜戈的妻子时,他担心姜戈“被复仇的怒火而冲昏头脑”,而特意停下来与其进行了私人会谈,并告诉他不要再招惹凯尔文.姜戈却回答“我没有招惹他,我在骗他”,“你说过这是我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就要玩阴的.这就是我正在做的”.在看到凯尔文黑奴时,舒尔茨慌忙声称自己要写下那个受伤的黑奴,引起了奴隶主凯尔文的疑惑.姜戈却极其镇静说“我们不会为这小鬼多花一毛钱”.

此时,足见姜戈已经完全适应了南方社会的生存之道与如何驾驭各种局面.此时的舒尔茨已经完成了成长领路人的作用.影片也正是在此后,安排了这个人物的退场.舒尔茨愤怒于凯尔文的残忍,在为布隆希达赎身之后,开杀死了凯尔文.舒尔茨的举动让自己丧了命,影片这一情节的安排正是为姜戈独立去经受历练“扫清了道路”.姜戈被擒后,开始独自应对困境,他通过自己能言善辩的嘴和金钱的诱惑,骗取了押解者的信任,随后以高强的身手结果了他们.重回糖果庄园的主人公开始了书写自我历史的壮阔战斗.影片随后的情节中,导演运用了大量的慢镜头剪辑、此起彼伏的爵士音乐、喷射的鲜血以及各种光影效果等,极具写意性展现了姜戈酣畅淋漓的复仇过程.当姜戈与妻子骑在马上,望着糖果庄园废墟上的大火时.倒叙了姜戈在雪中练的场面.当他完美地射出一,舒尔茨看着他“你知道他们会叫你什么吗?南方第一快写作教程”,此时姜戈迅速收入套.画面再次切回糖果庄园上漫延着的火焰.至此,姜戈已经成功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并实现了对自我命运的掌控.


除了个体的成长外,友情也是影片所表现的主题之一.《被解放的姜戈》在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叙事,影片中的人物与场景也距离现代生活较远,令观众产生一定程度的陌生感.但这种陌生感并没有拉开影片与观众的差距,而是符合了对日常生活陌生化的审美需求.

艺术的陌生化可以把这种生活加以变形与人产生疏离,使人产生新的感觉和体验,对电影来说,影像的新鲜感既可以和幻觉特征结合起来把观众带进电影世界,又可以使观众对影像作理性的思考,发掘它所蕴涵的意义.[2]影片对友情的展现正是基于这一点.一方面,这一情感既是观众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是每个人在生命中几乎都会经历的.影片正是借此缩小了影片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在这样一个大而复杂的环境中,来讲述这一日常情感,便为其增添了一份不寻常的传奇色彩和澎湃情怀,使观众获得新的感觉、体验和思考.就友情来说,舒尔茨与姜戈之间的关系并非像许多影片中所刻画的肝胆相照的生死之交.两人的相识与合作缘于偶然.而舒尔茨虽然对姜戈表现出其他白人所难有的礼遇和尊重,但其与姜戈之间关系的建立在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方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姜戈先是可以帮助舒尔茨指认目标,而此后他逐渐成为优秀的赏金猎人,对舒尔茨的帮助则更大.事实上,姜戈本能对白人没有什么好感.特别是在去往糖果庄园的路上,舒尔茨责备他“你跟这些可怜的奴隶们喊叫,还他们”时,姜戈冷漠回应道“我觉得让我在儿子面前杀死爸爸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这让舒尔茨分外尴尬.

同时,随着事件的进展,两人之间又并非完全的利益关系,而构成了以理解和支持为基础的特殊情谊.出身、文化背景与生存环境的巨大差异,使两人在关系建立的过程中都获得了新的生命视角.姜戈不但受到很多启示获得重塑自我的机会,也学会了新环境下的生存之道.对于舒尔茨来说,他从前生活的惟一目的是赚取金钱.他以前从未给过人自由,也从未真切了解到奴隶的苦难.显然姜戈的出现激发了他内心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他从对姜戈再次失去自由,甚至失去生命的担忧,转为决定帮助姜戈一起救人,再到愤怒杀凯尔文(虽然舒尔茨最后那不要命的决定令人感到有些唐突),体现的正是人物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他的生命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丰富,不再是一个“单向度的人”.姜戈逃脱之后再次返回糖果庄园,发现舒尔次的尸体后,不无感伤地向他做了最后的道别.这表明了两人之间已经从互为利用上升为友谊关系.虽然这一关系很短暂,但对两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除了成长和友情之外,对自由的不懈追求也是影片所展现的主题之一.姜戈在遇到舒尔茨之前与其他的黑奴一样,命运掌握在白人奴隶主手中,过着受尽折磨、没有自我的悲惨生活.在舒尔茨的帮助和引导下,他才有了掌控自我命运的机会和能力.在与舒尔茨相处的过程中,姜戈很快成为一名出色的赏金猎人.并且,获得人身自由的他对拯救妻子的决心矢志不移,在经过一番曲折而惨烈的斗争之后,姜戈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成为命运的主人.整部影片都是以这样的脉络来进行情节的铺陈与展开的.

事实上,在舒尔茨没有出现之前,姜戈便具有一定的主体意识,对自由有着强烈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只是在强大的外界环境下,其愿望难以实现.影片以南方的整个社会环境,特别是奴隶主的残暴展现了这一点.当姜戈骑着马走在小镇上,影片在黑人骑在马背上和那些站在街道旁或透过窗户观望的震惊的脸之间切换.即使姜戈低着头,并压低了帽子,也无法阻挡白人们惊异的眼神.而当酒馆的老板转过身来看见黑人姜戈后,更是震惊得险些跌倒.这足可见黑人在南方地位的地下.而对于奴隶主来说,更是可以肆意鞭打他们,甚至随意决定黑奴的生死.糖果庄园的主人凯尔文逼迫强壮的黑奴成为曼丁哥角斗士,弱者被砸烂脑袋,而强者则必须继续战斗下去,直到被更强的黑奴杀死.黑奴若有拒绝便会成为口中的食物.影片将残酷的场面与奴隶主们或冷漠或兴奋的面孔构成极大的反差,令观众深刻感受到奴隶可悲的生命.

从社会环境和的黑奴制度来看,姜戈是难以实现掌握自己命运的愿望的.同时,就在这样的生活现实中,姜戈仍具有一定的主体意识,他相信爱情,在身体都附属于奴隶主的情况下,仍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并且,他与妻子布隆希达甚至通过涉险逃跑来寻求自由.在美国南方几百年的奴隶制度下,黑人经过一代代被“驯服”的过程,其奴性在逐渐增强,反抗意识匮乏.诸如反抗奴隶主的压榨、追求爱情、涉险逃跑等行为,实际上在美国南方的这一历史时期是极为少见的.姜戈身上的这种鲜明的主体意识,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他那个时代.他的这种向往自由的精神,自由掌控命运的渴望,以及敢于付诸行动的勇敢正是人物的可贵和可爱之处.整部影片包括成长与友情的主题,以及其间涉及的爱情命题,实际上都是以个体对自由的追求为核心的.

综上,《被解放的姜戈》中,昆汀继续沿用了其一直以来的黑色暴力影像风格,使整部影片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同时,从本质上说,这部影片根本不是西部片,而是“南部”片――极尽能事地表现奴隶制的残忍.从影片早期激起的反响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多角度的影片.[3]正是各种元素的杂糅使其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张陆.《被解放的姜戈》:意大利西部片与美国精神的合体[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7).

[2]刘宏球.论电影影像的幻觉性与陌生化[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3).

[3]杰弗里奥布赖恩,曹轶.南部之心――《被解放的姜戈》评论[J].世界电影,2013(03).

[作者简介]罗湛(1977―),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