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是个经济问题

点赞:25150 浏览:1173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云南鲁甸6.5级地震,为何会造成数百人死亡?

1976年唐山地震后,中国的建筑抗震开始得到重视,最终提出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并延续至今.

但对于偏远民族地区而言,这个目标一直受制于经济发展而举步维艰.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原所长王亚勇,曾多次参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编写.他告诉《望东方周刊》,建国后多年,建筑抗震方面的研究很少,主要集中在中科院工程力学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1964年该机构参照苏联规范起草了《地震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草案,但没有形成正式规范条例.1966年的邢台地震,成为中国地震工程研究的起点.

唐山地震发生后,国家召集力量,修改颁布了1978年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王亚勇说,中国真正大规模的建筑抗震研究始自唐山地震,总结唐山地震经验而取得的一些基本房屋建筑抗震方法,沿用至今.

当时震区有两座寺庙没有倒掉,原因在于支撑寺庙的四根柱子下面都有一块石头,其中一座寺庙底部连接地面的地板甚至可以滑动,可以有效消除地震波的冲击,正是隔震技术的具体体现,后来被广泛模仿.

而寺庙顶部的木榫结构,消耗地震能量,也被应用于后来的消能减震技术.

建筑抗震是个经济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工程力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唐山地震对建筑抗震研究的影响,在王亚勇看来主要有几大方面:首先是开展了强震地面运动的研究,发展了强震观测技术;其次,改善了各类房屋的抗震方法、设计技术.包括房屋砌体结构,各类建筑和工业设施,比如烟囱、输煤栈道、水坝等抗震研究;再一方面,开展防灾规划,把城市建设的抗震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自唐山地震后,每年国家出资十几亿元,由原国家建委统一安排,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抗震加固.这笔延续约10年的资金越来越少,最后约为七八亿元.

唐山地震后抗震建设的成果体现在1988年的云南澜沧耿马地震.澜沧县城的医院经过震前加固,安然无恙.震前加固的澜沧县城影剧院,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澜沧耿马地震既是对1978年规范的检验,也为1989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编写起了推进作用.后者在唐山、云南、四川等地的地震经验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标志性的规范”,并明确提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地震设防思想.

相关规范的下一次修改则要到2001年,一直到2008年,除了修订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等影响下,我国政府于1999年启动“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工程”.

此时,面对国际上的多次大震经验,国内抗震设防思想从过去的“硬抗”转为“软抗”,消能减震技术、隔震技术等都在2001年的规范中明确体现.

2013年芦山地震中芦山县人民医院大楼就是一个例子.这个由澳门特区政府援建的建筑,由于采用了在地基部分增添橡胶隔震垫等隔震技术,成为“抗震明星”.


到2010年正式启动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编写,主要吸收了2008年四川地震的经验,提高了学校、医院的抗震设防能力.

王亚勇认为,建筑抗震的挑战,归根结底还是贫穷.“鲁甸是云南省贫困县,老百姓太穷了,倒掉的土木结构房子都不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