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影片《虚妄之冠之亨利五世》

点赞:16149 浏览:705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人们总会对稍纵而逝的美好格外留恋,所以,继位9年便英年早逝的神勇明君亨利五世便如流星一般,在英国人民心中留下了耀眼的光芒.《虚妄之冠之亨利五世》的放映时间适逢英国女王登基六十周年庆典刚刚结束、全球瞩目的奥运赛事即将开始,英国精心制作了这部新电影作为对奥运会的献礼之作,亨利五世这个历史的宠儿又成为大屏幕的宠儿.本文将从电影《虚妄之冠之亨利五世》的人物刻画、美学特征等方面,对亨利五世的人物塑造进行分析.

[关 键 词]《虚妄之冠之亨利五世》;人物刻画;美学特征

《虚妄之冠之亨利五世》(HenryV)是BBC2于2012年推出的历史电影系列《虚妄之冠》(TheHollowCrown)的第4部.作为伦敦文化奥运的重点推荐影片,《虚妄之冠之亨利五世》由著名舞台剧导演TheaSharrock执导、奥斯卡最佳导演SamMendes监制、著名演员ThomasWilliamHiddleston主演.《虚妄之冠》是包括《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和《亨利五世》的四部系列电影,展现了英国从查理二世到亨利五世统治期间的时代变迁.其中,《亨利五世》是《虚妄之冠》系列的最后一部,以描写亨利五世在英法百年战争著名以少胜多的阿金库尔战役(BatailledAzincourt)中的英勇事迹为切入点,将前三部影片中默默铺陈的亨利五世光辉灿烂却短暂的一生集中展现给了观众.影片中,亨利五世已经由《亨利四世》中的放荡王子成长为了成熟国王,有着过人的才华、深得部属的爱戴,远征法国并最终赢得胜利、签下和约,迎娶了法国公主并实际控制了法国.

一、三组对话铺陈出整场战争背景的精髓

电影通过内容简洁和看似随意的三组对话便铺陈出了整场战争背景的精髓,铺陈出了整场战争胜利结局的原因――亨利五世具有文韬武略和王者风范.这都体现了导演高超的叙事技巧.

首先,通过大主教与大臣的闲谈,表明了亨利五世具备政治和军事素养――“听他讨论国家大事,你会说,原来这是他毕生的研究,听他畅谈兵法,仿佛可怕的战争变成了柔和的音乐”;表明了亨利五世具备统筹全局的能力――能够利用派别矛盾获取国家利益,亨利五世对下议院侵犯教会利益的提案,“他好像是中立,或者说,他倾向我们这边.因为依据宗教大会决议,我已向陛下捐献了一笔巨款.”

然后,通过亨利五世与大臣们的对话,表明了亨利五世的理智――先是在接见法国使者之前制订对法战略目标,“在召见他们之前,我们得先决定,盘桓在我们脑间的那些,我们和法国之间的事”,又在确定要发动战争之前,认真确认了战争的公正性,“要公正地,虔诚地讲,我是否能凭着良心,提出这要求.”“每一滴血都是一滴哀嚎.记着这祈求,说吧,大主教,我会倾听且注意,并衷心相信,你说的话都在你的良心里洗涤过,如同原罪被洗礼过那样纯洁”,认真确认了战争的可行性,“他们知道陛下有名义、有财力、有兵力、陛下万事俱备”.

最后,通过亨利五世与法国使者的对话,表明了亨利五世的机智――将受嘲弄的网球变成了团结人民捍卫自尊的宣言,“告诉那个风趣的太子,这番嘲弄已经把网球变成了炮弹,他的灵魂将受到深重的灾难,因为横祸将随着炮弹飞来等我就要以上帝的名义来为自己复仇,并向一件神圣的事业伸出我的正义之手等告诉太子,这玩笑开的有多愚蠢,为了一两声笑声就哭坏了千万人”.

二、三处取舍传达出整部电影推崇的精神

电影将亨利五世定位为人文主义式的理想君主,塑造了一个将国家利益置于至高无上地位的英主形象.但是这一形象并不完全忠于亨利五世的史实,也就是说,电影创作者是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对亨利五世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美化.为此,电影创作者对照史实进行了三处情节上的取舍.

第一处“舍”的是亨利五世发动战争的因果缘由,通过“舍”来突出战争的正义性.电影中的亨利五世,是先收取教会资助后由教会建议下决定发动战争的,而历史上的亨利五世从开始就有着非常明确的战略目标――夺回法国王位,然后才通过协调议院和教会取得了大笔战争拨款.“处心积虑”的形象显然不符合“英国式理想君主形象”,也会影响电影形象塑造的流畅性,所以被修改了.

赏析影片《虚妄之冠之亨利五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亨利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第二处“舍”的是亨利五世发动战争的准备工作,通过“舍”来突出君主的人文特征.电影中的亨利五世,是招募了全国的英勇国民后直接出发作战的,而历史上的亨利五世则没那么多理想主义的热忱,反而有政治家的老谋深算――先是以处死了三名贵族的手段安定了国内局势,后又派人到法国与法王和谈,展开外交攻势、提出领土要求,在法王实在是不让步的情况下才出兵法国.对内部叛乱苗头的镇压手段也不符合“英国式理想君主形象”,被创作者舍弃了,而“到法国与法王和谈”的历史被“遭遇法国王子羞辱”的剧情所代替,更加彰显了战争的正义性,美化了亨利五世的形象和征战法兰西之举,烘托出亨利五世为了民族尊严奋勇而战的民族英雄形象,让他成了近于马基里维亚式的理想王子.

第三处“取”的是一段传说,即细描了法国公主学英语和亨利五世对法国公主的求婚的情节.电影先是安排了凯瑟琳公主学英语――“我刚才教你的忘了没有?”“没有,我这就背给你听:hand,fingers,nails”“小姐,是nails”“nails,arm等”,就这样,法国公主整整学了五分半钟电影时长的单词.这种看似无聊的情节并非电影创作上的瑕疵,也不是电影中场休息时间,而是亨利五世向法国公主求婚的铺陈――她的英语自然是为亨利五世而学的,一是表明了公主在亨利五世表白以前就知道自己可能会嫁给亨利五世,二是表明了公主对这段姻缘的态度是很积极的.电影最后安排了亨利五世对法国公主求婚,大段的柔情表白和主演温柔的眼神都为这段政治联姻营造了浪漫主义的气息,刻画了“你情我愿”的浪漫君主的爱情,在细节上丰富了亨利五世的人文主义君主形象.

电影之所以这样取舍,是出于整个电影系列的主题表现的需要.创作者在前三部电影中揭露、批判专制君主之后,需要在最后一部电影中向全世界展现一个有代表性的英国式理想君主形象,完成艺术上的塑造要求.因此,电影这样取舍,对历史的处理基本上“公平合理”,把“内容上不尽符合历史的真实”而造成的电影真实性和说服力削弱影响尽量降低,把“充满了真正的炽热的爱国主义”的原著精神尽量保留.三、三处情节勾勒出亨利五世的道德形象

在战乱频发、动荡不安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亨利四世凭借老练阴险的政治手腕实现了政治野心,登上了王位的宝座、平息了大贵族叛乱.但从道德角度而言,亨利四世只是理想的才干家,亨利五世才是理想的君主.这是因为,亨利五世具备他父亲所欠缺的帝王之德:仁厚宽宏的秉性与胸怀.电影传达了这样一种理念:只有基督式的上帝博爱才能荡涤污浊、消除邪恶,治国安邦.与此相顺承的,电影中描述亨利五世仁厚宽宏的秉性与胸怀的人性化情节比比皆是,我们选取三处主要情节进行分析.

第一处情节是亨利五世与士兵化干戈为玉帛.两场战役中间,英国士兵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持悲观态度.此时,亨利五世乔装夜访营地,遭到不知情的年轻士兵对国王和战争的连番反对质疑.年轻士兵对国王人格的质疑让亨利五世愤怒了,与士兵交换了信物,约定了战后算账――“等把你的手套给我,我会戴起来,你若敢来对质,我俩便吵个痛快”,士兵说,“等凭我这只手起誓,我就要给你一耳光”.在战争结束后,面对士兵的解释,亨利五世赞扬了他直言的勇气并给了他拥抱和奖励――“来,营长,把这只手套装满银币,送给这个家伙,拿着吧,小伙子,把它戴在帽子上当作荣誉”.这场戏表现了亨利五世的宽阔胸怀和对人民的尊重与热爱.

第二处情节是亨利五世在哈弗娄城门做经典演讲.亨利五世在久攻不下的哈弗娄城门前鼓舞士兵――“在太平年月,做个大丈夫,首先要讲斯文、讲谦逊;可一旦战争的号角在耳边响起,就要效法猛虎,让筋脉喷张,让血气直冲,化善良天性为腾腾杀气.等让我们发誓对得起自己的血统等因为你们中没有卑鄙软弱的人.”亨利五世在人群中单膝跪地,用自尊和自信去鼓舞战士的勇气,拽着战士们的衣襟,仿佛要把每字每句都敲进每个人的心里,鼓励失去斗志的年轻士兵时的几句话更是温和深沉,如父辈,如手足,孔武有力又柔和温暖.这段情节描写则传达了创作者对人文主义的另一面理解,即战争条件下的人文主义.但创作者的理解明显不止于此.亨利五世在攻下哈弗娄后的残忍劝降演说中说,“我何必在乎,那邪恶的战神,魔王一般浑身冒着火焰,露出一张乌黑的脸,四处烧杀毁灭?我何必在乎,你们咎由自取.”这段演说不仅吓到了守城的总督,也吓到了亨利五世身边的随从,揭示了战争的残忍本质,表明了“不分析战争的社会根源,不区别战争的性质,通过宣传和说教,或建立国际法庭进行调解,就能消除战争”的和平主义者理论的幼稚,将19世纪初诞生于英国基督教新教的和平主义与亨利五世的人文主义做了鲜明的区分.

第三处情节是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战役后的表现.名垂千古的阿金库尔战役后,面对英国士兵的鲜血和约克公爵的牺牲、战争局势的不明朗让亨利五世产生玉石俱焚的愤怒,下令处决了全部俘虏――“落在我们手里只有死,别想让我们对一个俘虏开恩,叫士兵把俘虏全杀了!去传令全军!”亨利五世的这个命令并不理智,是战争和鲜血的压力让亨利五世失去了人文主义的理智,但幸运的是,胜利到来了.法军被彻底击垮了,当法军死亡人数超过1万与英军死亡人数25人的结果出现后,亨利五世紧绷的战争之弦终于松懈了,从战争的魔鬼地狱的边缘游走回了道德君主的正途――“让我们合唱:耶和华,荣耀不属于我们,郑重把死者安葬等”这个在人性边缘游走一遭的情节描写,让这位神勇国王走下了神坛,作为一个常人,展现出了他的挣扎、煎熬、瞬间的软弱、面对神明的谦卑以及失去理智的恐怖.但这无损于亨利五世光辉灿烂的战争荣耀和人文主义理想君主形象,因为只有理解恐惧、心存敬畏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勇敢.

四、结语

传统英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英国电影虽然背负了美式电影的巨大压力,却依然传承了文化精髓.本片也是如此,不光是在三组对话、三处取舍和三处情节上体现了英国电影的艺术水平,在其他方面,也体现出了英国电影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古典戏剧般徐舒自如的叙事风格.灰褐色调宫殿布景、设计简单的王冠以及阿金库尔战役场地的朴实场景都是艺术性的“留白”,使得电影焕发出无时代特征、无时代细节的中性氛围.这也为我们鉴赏这部影片和分析现代英国电影提供了更多的维度.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英]GHR帕金森.文艺复兴和17世纪理性主义[M].田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张静.莎士比亚与世界文学:历史意义与现代阐释――王忠祥教授访谈录[J].外国文学研究,2006(04).

[作者简介]刘恒(1979―),男,吉林白城人,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欧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