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课程改革的“大踏步”

点赞:22405 浏览:974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师口语》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课程.在大学课程改革洪流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否还要延续,作者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

关 键 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教学改革

《教师口语》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必修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课程,也是今后幼儿教师教学、形成教育语言艺术的重要一课.在大学课程改革洪流中,我们在思考,这门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否还要延续,答案是否定的.在学院领导的多次指导下,《教师口语》课程正在进行教改尝试.

一、教改原因

(一)课程内容怎么写作专业特点不突出.

拥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从事教师工作必备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教师口语》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职业口语能力的必修课程.从以前的课程讲授情况看,主要按传统方式,从概念、范畴、规则、规律等方面,使学生理解掌握教师口语知识和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与幼教行业岗位工作内容的工作逻辑关联度低,学生对于教师口语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很难从职业需要的角度接受,没有凸显课程应用性的特点.

(二)教学方法学科体系烙印深.

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受习惯影响,学科体系烙印深,涵盖了现代汉语语音学、应用语言学的诸多内容,比较关注课程中知识传授的完整性,对学生从事幼教活动的具体指导性和应用性的探讨不够.

(三)课程边缘化.

《教师口语》课程一直作为考查课,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以往开设的课时为36学时,课程面临边缘化趋势.

(四)课堂主体的“被动”.

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与传播者,处于权威地位,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服从和遵守.这样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死教,学生死学,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听课效果可想而知.课堂的主体是老师,学生的“学”处于被动状态,应该设法改变这种状态,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设想

(一)针对幼儿教育的专业特殊性,对幼教行业而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在幼儿活动的整个流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奠基作用.由此,对于培育幼教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的高等学校来说,课程设置改革应顺应幼教行业发展的潮流.

(二)《教师口语》应凸显应用性特点.学前专业语言教学应研究分析幼教专业工作岗位任务,对接实践,将实践性内容融入教学中.

(三)“教”与“学”两个主体的转换,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活动与其他任何活动一样,谁在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谁的积极性就越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教育主体性的重点在于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探寻真理.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拓宽教学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传统的授课方式是讲授法,教师“一言堂”,学生记笔记,课堂枯燥乏味.如果课堂上经常变换方式,比如讲幼儿故事大赛、我是朗诵家活动、课堂趣味比赛、“教师”讲评等,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灵活的授课方式,会使学生爱上这门课程.

(五)改变考试方式.传统的考试方式是笔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导致一些善于“考试”的学生即使平时不太听课,或表现不突出的学生,在突击之后,考试笔试成绩也会很高.课改后的考试方式则是增大平时成绩的分量,增加学生课堂能力展示的分值,使真正学习的学生成为这门课的佼佼者,甚至优秀的学员可以免试.

三、具体做法

(一)课程设置增加了“学时数”.

传统的《教师口语》课程是一学期36学时,由于在实践过程中感觉教学压力很大,很多课程不能精讲,因此从2014年开始,《教师口语》课程已经达到两学期72学时.

(二)理论课程的“趣味”模式转换.


1.在“幼儿教师语言亲和力”训练中,为了克服表情的“冷”,课间,我们会经常做一些儿童手语舞和一些表情训练.既缓解了疲劳,又练习了教师的语言“表情”.

2.对应学前专业学生岗位群工作任务,普通话首先是学前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语言,需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教学,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工作语言.在枯燥的训练中,我插入了“绕口令比赛”、“听歌曲练习‘啊’字的变音”、“跟视频纠正调值”、“我是朗诵家”等活动,让学生学得有趣,练得专心.

3.讲“儿童故事”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在这项训练中,我为学生找来了各种视频,如幼儿的、少儿的讲故事大赛,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让学生做评委,把所学理论运用到评价体系中,学生评得认真、准确.

4.借助“图片”、“音乐”等辅助道具,增强讲课效果.很多学生会自己制作一些新颖、别致的教具,在讲课中大展风采.

(三)普通话朗读训练转为“比赛”一角.

在普通话教学中,离不开“朗读”这一环节,40篇作品,传统的做法,可能是老师读或学生读,枯燥无味,如果变成“比赛”一角,可以配上音乐,几名同学读一篇,或是一个一篇,几个人比较,再选评委给打分.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课程改革的“大踏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前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四)走到孩子们身边,尝试与孩子近距离接触.

在学习“教学口语”时,为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我带部分学生去幼儿口才学校现场听课、评课、讲课,从而带动大家在本班“试讲”、“点评”,同学们很喜欢参与.

(五)“师”“生”角色互换.

在讲普通话语音知识“一”、“不”变音一节时,把这一节的内容分成小知识点,让学生尝试在讲台上讲解,有一些很容易理解的问题.采用这种方式,学生会认真查阅资料,放开胆量,钻研内容,品尝教师角色的滋味.

(六)互评训练.

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品评每位上台展示学习内容的同学,这是锻炼他们能力的一种方法.讲评能力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途径.

(七)现场评论会.

老师提出一项社会热点话题,课上学生发表观点,培养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深度的品评能力,从而为今后在幼儿园工作提前搭一个阶梯.

(八)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学生参与的所有活动都用分数记录.这样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免试行列,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九)考试方式:口试.

四、效果与改进方向

《教师口语》这门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改尝试,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授课方式灵活多样,课上学生发言积极性很高.由于所有训练都和分数挂在一起,课堂气氛活跃,很少冷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很快.但有些还没改革到位,比如老师与学生想要深入到一些幼儿园的课堂真正听课,就会遇到困难,一是可能幼儿园老师不愿意让实习学生听课,不想让别人学经验.二是他们根本不太会讲课,不敢让别人听.老师只能被带到方便去的“口才课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的教材内容,学生不熟悉,在备课过程中不能对今后的工作很好地对接起来.建议让讲课的教师有一套幼儿教材.还可以请本系学前专业已经工作的幼儿教师为在校的本专业学生做一次讲座,谈谈他们的工作经历、遗憾,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曾经在2010级学前专业中搞过这样一次活动,学生们反映特别好.

总之,我相信,《教师口语》这门课程,一定能够成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