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

点赞:10539 浏览:439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论文旨在从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的发展与现状入手,思考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认识到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审美认知的局限性和不自觉性,努力思考并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

关 键 词:美术鉴赏;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237-01

一、关于美术鉴赏

高中阶段的美术课堂,主要以鉴赏为主.美术鉴赏课不仅要求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有一般的欣赏,还要培养学生有能力对美术作品做出判断,包括作品的艺术成就、美学价值、内在涵义等.要做到这些,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和知识,美术课不能与其他学科分裂开来,需要很多学科的知识养料才能真正的理解美术作品,比如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地理常识等.要有对艺术以及美学的见解,还要熟悉社会背景、人文风俗等.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美术鉴赏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

(一)教师主导型

我认为在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型的教学方法应该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但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审美心理和能力,要结合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提供更多的图片、影音和实物,加强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结合等.这样才能突破教师的“一言堂”式的美术鉴赏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以新古典主义派画家大卫的作品《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为例:

我们要运用到多媒体,上课前要准备好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和相关影音的资料,做好课件.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这幅作品,用语言讲述作品的背景:

这幅作品创作于法国大革命的前夕,大卫选取了一件震撼人心的古罗马的传说作为创作主体.罗马城选了荷拉斯三兄弟,对方选了居里亚斯三兄弟,但这两组兄弟中却有婚姻关系.画面中妇女的哭泣与三个勇士的激昂气概,形成鲜明的对照.为了祖国,必须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幸福.

此处以教师的语言讲授为主,在讲解完作品的背景后,我就请学生自己谈一下对于英雄主义情结的理解,学生们被作品背景深深吸引,也对画面中人物的命运唏嘘不止,学生的对于这种战争更多的注入了人文主义情结.这样开头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画面的特征:

作者以朴实无华的写实风格、精确严谨的构图和英雄式雄浑的笔调进行描绘,所以这幅画后来成为绘画艺术的典范.这样便能够使学生对于新古典主义绘画具备了基本的认识.

深入分析作品:作者用明暗及其所形成的渐变关系来处理点、线、面以塑造形体,使之在空间中形成具有厚度和重量的体量感.明暗的渐变使形体产生了向画面深处延伸的立体感.再次观看作品,同时播放激昂、凝重的角斗士背景音乐.

此作品的鉴赏,运用了多媒体图片和音乐的穿插教学,给学生带来真切的感受,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的真谛和真实的情感.此鉴赏以教师为主导,加入了互动环节,也很好的引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师生互动型

互动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变,真正有勇气把美术鉴赏活动看成是自己参与的主动性活动而非对老师观点和技术模仿的被动性活动.进而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此方法应该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美术鉴赏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洞察力、判断能力的条件下方可运用.

同样以新古典主义流派的代表大卫的作品《马拉之死》为例,事先准备好此画的高清图片,设置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和学生共同讨论.比如:马拉是谁?作品表现了什么?个人怎么理解这幅作品?怎样去鉴赏这幅作品?等等.我们通过这么多问题开展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通过一个个问题来引导学生鉴赏,传递知识.

(三)学生自主型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是具有主体个性的人,教育教学影响只是在得到学生主体意识选择、支持后,才能对其知识、个性品质、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起作用.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学习的独立性、对教育影响的选择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包括游戏法、探索法、观察法和纠错法等.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重要的不是学生外表的活跃,而是学习强度和效率的提高,是学生独立、能动、富有创造性地解决”美术鉴赏课题.

以本课为例,在鉴赏并讨论了两幅代表作品之后,请学生自己总结新古典主义作品特点,以此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然后,我又选取了大卫的另外两幅作品,请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加以分析.并引入新内容,展示一幅浪漫主义绘画,请学生分组讨论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认为我们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在教学中应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因材施材、因需施教,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