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优势:实践出题目,做文章

点赞:28008 浏览:130214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德育教研对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研究的蓬勃发展,中小学德育教研凸显基于草根、理性追问、形式创新等优势.

中小学;德育教研;优势

李秀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博士

在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学校德育教研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以德育干部、班主任、德育课程教师为主力的德育队伍,借助德育教研大力推动了学校德育的深入开展.中小学德育教研呈现出基于草根、理性追问、形式创新等自身优势.

一、基于草根:中小学德育教研的根基


“草根研究”是针对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客观实际问题,依据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提出实际难题的创新设想.基于这种设想,组织力量,展开原生态的教育实验,通过教育的实际效果,验证实验检测设,获取“草根”经验,揭示教育规律,然后再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扩大范围的验证实验,逐步逼近教育规律,最终使德育改革与创新得以科学推进.[1]中小学德育的价值追求是使学生成为自律的道德主体,然而,在引导学生成为道德主体的过程中,教师会面临德育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困扰.如何这些困扰,基于草根的德育教研是重要的根基.作为教育当事人,不管是德育干部、班主任还是德育课程教师,都必须时刻观察和思考:我们面临着什么问题?我们如何解决问题?我们如何确保问题解决的有效性?

教研优势:实践出题目,做文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班主任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推动德育改革与创新的首要前提.只有及时发现制约学生道德发展的因素,才能在解决问题中得以改善实施.然而,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发现“问题”,并确保发现的“问题”是“真问题”.为了能够发现“真问题”,需要借助访谈、问卷、观察等科研方法.如班会是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但是德育干部普遍感觉学校班会存在形式化、虚检测化的问题.学生是否喜欢现在的班会?班会在多大程度上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世界?为了回答这些疑难问题,德育处设计了教师和学生问卷,通过问卷结果作出客观分析.

在确定教研的问题之后,开展教研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借助教研,目的是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德育实效.中小学教师开展教研的目的不是创造新的理论,而是为了改进实践.因此,科研必须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修正,在实践中遵循德育规律.如有学校把班会作为研究问题之后,为了推动问题的深入研究,做了以下工作:(1)制定“主题班会评价标准”,从主题、内容、环境、形式、过程、效果、基本功等方面引导教师认识什么样的班会是有效的.(2)制定“主题班会说课比赛评分细则”,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借助交流引导教师思考班会的目的、形式、内容等因素.在召开班会后,进一步引导教师从“说主题、说内容、说方法、说过程”等方面给教师提供思考的维度和方向.(3)骨干引领,全员参与.为了使每位教师积极介入到教研活动中,在思想的碰撞中提升对德育的理性认识,德育处调动全体班主任积极参与班会展示、说课比赛,形成了全员研讨的氛围,在相互交流中提升对班会的认识.

德育的怎么写作对象是学生,教师改进德育方法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在借助教研改进德育方式方法时,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是确保教研实效性的保障.在德育教研中,学校尝试避免“教师一言堂”“教师自言其说”的现象.因为这样的教研会使教师从成人的角度思维,把德育低效一味地归因于学生,也会使教师自我满足.事实上,教师自认为有效的“德育方式”并不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很多时候,德育教师是“一厢情愿”甚至是“费力不讨好”.因此,关注学生感受,了解学生的看法,对提高教研成效是很关键的要素.为此,在中小学德育教研过程中,学校不仅从教师成人的视野分析和总结问题,还通过问卷、访谈、征文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眼中的看法”,来自学生的建议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确认存在的问题,更能对教师固有的传统思维形成冲击力,激发教师的学习愿望,使教师主动反思自身存在的种种不足.

二、理性追问:中小学德育教研的方向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在德育教研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科研的引领,即不再把目光紧紧局限在“怎么做”,而是进一步思考“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由此,促使德育教研的内容具有了时代性、针对性、超前性,使德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学生,遵循教育规律,以“大德育”的视角理解德育、开展德育教研.

在德育教研过程中,很多学校不仅重视教师实践,也重视对教师理性思考的引导.两者结合的教研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开展德育科研水平,而且加深了教师对德育规律的认识.由于这些结论和认识不是专家给予的,而是教师实践探索后的深刻体会,因此对教师的影响更加深刻和持续.在整个教研过程中,学校关注对教师的调动、引导与监测;关注教师是否在思考、如何思考、思考了什么、思考的结果是什么、教师是否能把所思所想与实践结合起来改造实践;强调教师要多问“为什么”,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从现象分析本质,把工作改进与提高研究能力结合起来,切合了教师的发展需求.

德育是心灵影响心灵的一种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效果.教育实践中,也存在教师沟通能力差异显著的问题.有的教师由于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明显提高.为有效提高教师的沟通能力,学校主动开展“提高沟通能力”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重点解决哪些因素影响教师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效果?哪些因素是教师可以改变的?通过什么途径改变?经过这样一番理性思索,对教师日后的工作起到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遇到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德育理论应用于德育工作实践,强化自身的德育能力.而这种在实践探索中提升理性思考能力,更加适合一线德育工作者的成长规律,也适合成人学习的特点.

三、形式创新:中小学德育教研的动力

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德育水平的重要手段.精心组织学科教师以及班主任开展专业研讨,是提高教师德育水平的重要策略.没有专业的教研活动就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研活动不仅给教师提供了了解国内外德育学术前沿的平台,也给教师提供了彼此交流经验、激发灵感、德育创新的场域.许多学校根据时代特点,不断改进教研方式,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确定的专题研讨内容,形成具有学校特色、适应教师需求的丰富多样的教研形式,彰显出中小学德育教研的活力.

在推动中小学德育教研的进程中,“资源联动”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模式.从区域来看,通过区教委或区科研院所在政策、理念、研究主题上积极引领,促使各个中小学形成“一盘棋”的局面;从校际之间来看,不同学校组成“研修共同体”,就共同面临的问题开展研究;从学校内部来看,学科、年级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形成多元统筹联动的教研小组.

学校在开展德育教研的过程中,需要深入考虑教研活动如何对教师产生持续、深刻影响,由此形成了整体设计的多样化的校本教研方式.[2]有学校根据班主任职业生涯的周期,将本校班主任划分为适应期班主任、成长期班主任和成熟期班主任,同时打通年级界限,年级间互请有经验的班主任作为主讲人进行有关内容的讲解,实现年级资源统筹共享.有学校采取主题沙龙的模式,由教师提供成功或者失败的德育案例,教师共同分析案例背后的教育理念.有学校采取“小课题”研究模式,以教育情境中所发现的真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还有学校把德育教研活动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在各种心理体验活动中,让教师变成“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有学校利用网络随时随地开展教研活动.

在多样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作为参与者应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在交流共享中不断突破个人视域局限,不仅贡献自己的智慧,也汲取他人智慧,在资源共享、同伴互助中提高教师育人水平.在这些教研活动中,专家引领与教师主动参与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经验总结与理性分析相结合,讲授式培训与体验式培训相结合,使德育教研达到较佳的效果.

6;普教科研的基本价值取向[J].上海教育科研,2012(11):1-12.

[2]杨连山.德育主任在德育科研中的角色地位[J].天津教育,2011(6):30-31.

责任编辑/李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