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乐学习误区的

点赞:3423 浏览:111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我们当前也对声乐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音乐中的一门特殊专业,在专业的学习与训练中往往是非常抽象的,它本身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感觉到茫然,尤其是对于刚刚步入声乐的学者而言,这对给学生们后来的学习带来很大程度的困扰.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对当前出现的三种主要误区进行阐述,希望能够给广发的声乐学习者一点启示,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声乐学习的误区,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顺利步入声乐艺术的殿堂.


关 键 词:声乐学习误区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习声乐艺术的人也越来越多.虽然说这能够让人们的情操得到陶冶,艺术素养得到提高.但是我们往往会发现很多学习者由于对声乐艺术本身认识不足.在学习过程中会陷入各种“误区”当中,这样一来会给未来的学习和提高带来很大的困扰.

一、颠倒上下腭在歌唱运动中的主次关系

换句话说,就是在训练或者演唱过程中用拉下巴使口腔打开.大量的事实证明,这样很容易造成歌唱时下巴紧张而让喉头用力.众所周知,声乐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是让口腔与后咽打开.通常情况下,口腔与后咽能否打开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发声位置的高低.从而影响整个训练或者演唱的声音效果.一般地说,正确的口腔与后咽的打开应该是这样的:首先要让自己的身体处于一个完全放松的状态下,然后把力量集中到后咽壁下端的支点上.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要主动抬上腭,并且非常自然带动下巴运动.这时学习者应当会感觉到脖子和下巴有向下和向后的感觉.当做到第二和第三个时应当会感到“大哈气”.事实表明,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可以让口前和后咽打开的同时也有效训练了呼气与吸气的相互协调.但是很多教师和学生却并未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的教师还单纯的认为所有学习者都会自觉主动的去张嘴,无需强调他们去训练,这样会让学生不会去有意去分清歌唱运动过程中上下腭谁为主谁为次,完全就是随意的去拉下巴,而且只要是感觉自己已经把口张到最大就认为已经达到要求了,结果歌唱的时候极易造成下巴紧张,喉头用力,从而给后来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二、过份强调科学气息以及比喻不恰当

有一点大家都知道的是,不论是什么事情,如果我们对其过分强调,很多时候会适得其反,声乐训练也不会例外.但是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声乐教师依然会过分强调呼吸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发声过程其实是全身肌肉与发声器运动的过程.这样一来就会直接造成学生认为吸的气越多越好、呼的时间越长效果就会越好.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人在吸气过程中如果力量越大.呼气力量的反作用力也会随之越强.这样只会引起身体力量越来越紧张,给声带造成的错误压力越大,在这种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声音往往是僵硬而毫无活力的.除此之外,比喻不恰当也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学习声乐的误区中.由于声乐本身与其它艺术门类(比方说各种乐器)是不一样的,它显得比较抽象,更多的是需要学习者自己的领悟和感受.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习者明白声乐相关知识的含义以及用法,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去借助一些比喻将那些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事实表明,如果声乐教师引用的比喻不恰当的话则很容易造成学生产生误解.举一个声乐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句话:“声音是靠腰部的力量来支持的”.此话本身是没有什么错误的,但教师如果不对其加任何解释,仅此来概括歌唱气息的感觉则值得商榷了,如果我们通过抬重东西来体会腰部支持的用力感觉很显然是不恰当的,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当我们抬重东西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吸一口气,然后再将横隔膜猛的往上一提,与此同时声门也会在瞬间关闭,这样一来就会让气憋在上胸,而小腹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地往上加强力量,这会促使咽部和颈部肌肉为了挡气会对声带更加用力逼迫,为的是能够抗衡往下用力和小腹往上的力量,从而给人一种力量向上的感觉.但是这种用力方向是横向的,与科学发声中的力量是不相符的.一般地说,科学发声中的力量应将劳动中向上提的力量转变成自上而下非常放松的力量.具体地说,就是将逼迫声带的力量转变成振动自如和向后拉紧的力量,把后背向前上方紧逼的力量,变成向后和向下扩张的力量.

关于声乐学习误区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声乐学习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歌唱的位置与共鸣的平衡

众所周知,歌唱的最佳效果就是需要达到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等等不同位置一起产生共鸣.如果仅仅是强调其中一种共鸣是不合理的.比方说有一些学者为了让自己发出的声音洪亮有意去追求鼻腔的共鸣,但是如果鼻音过重的话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他腔体的共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娘娘腔”了.这样一来并不会感觉到身心的愉悦,而会有一种干涩、发闷毫无穿透力的感觉.而还有一些歌唱者刻意去追求戏剧性的声音而过度的强调胸腔共鸣,这样非常容易产生喉音,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显得较为沉重,通常会给人一种做作和不自然的感觉.鉴于此,歌唱歌在歌唱过程中应当根据自身嗓音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而声乐教师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以此开帮助学习者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他们的歌唱优势.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声乐的广泛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发声的用力方法,从而避免在声乐学习中步入误区当中.除了上述所讲到的三种误区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比方说心理上的误区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误区,这些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声乐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喜欢音乐,帮助他们不如音乐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