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文化素养教育基地建设

点赞:6017 浏览:204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艺术类高校学生从事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作品的内涵需要.目前,由于各种内在及外在因素的影响,艺术类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文化素养教育基地对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及成为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素养教育基地是培养艺术类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审美能力及创造力的重要场所.


关 键 词:艺术类高校文化素养教育基地艺术类人才

一、在艺术类高校建立文化素养教育基地的意义

1.在艺术类高校建立文化素养教育基地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加强艺术类高校文化素养教育基地的研究和建设,可以提高艺术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同时,在教育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高校既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社区等多方面的接触和交流,扩大高校自身的宣传度和影响力,又可以稳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相互依存、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推动高校融入地方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密切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2.在艺术类高校建立文化素养教育基地是推动艺术类学生做到“德艺双馨”的有效途径.艺德是指艺术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包括思想情操、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价值观等.然而,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具有自我实现需求较高、逆反心理较强、组织纪律观念淡漠、心理承受力较低、协调人际关系能力不足等特点.艺术类高校文化素养教育基地的建立可以帮助艺术类学生学会与人沟通、理解别人,还可以帮助艺术类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但直接关系到艺术类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成长,而且是他们立身成人的关键.因为,艺术类学生如果只是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缺失人文知识修养和人文精神,在今后的艺术行业中是无法大有作为的.由于文化素养不够,艺术类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往往难以使作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新意,特别是面对不同文化层面对设计和创作的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艺术类大学生不仅需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较高的综合人文素质.艺术类高校文化素养教育基地的建立可以利用包容多样、鼓励尝试、注重传承、坚持理性的文化理念来着力构建适合艺术类大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通过文化素养教育基地这一平台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和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长见识、增才干,培养创新精神,健全人格品质,提高综合素质.

3.在艺术类高校建立文化素养教育基地是民间文化艺术抢救、保护和传承的必然趋势.随着民间艺人的老去及数量的急剧减少,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在艺术传承方面濒临失传甚至消失,更谈不上发展.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载体不复生存,如:修祠堂、修家谱、祭祖等习俗未见延续,使得文化基因难以传承.文化素养教育基地的建立为高等院校与文化艺术研究所、地方政府、民间艺术团体的联手合作提供了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来改革民间文化艺术传统的宣传教育模式,用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手段重塑民间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双向交流、培养兴趣、鼓励探索的活动内容,实现艺术类高校学生对民间文化艺术的关注和传承.让代表地域文化的各种民间文化艺术通过现代设计来进行再创作,让它们以现代的艺术形式继续“活”在大众生活中.

二、艺术类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1.人文知识贫乏.目前艺术类高校学生对艺术专业知识的掌握往往局限于表层,认识比较肤浅.因为,艺术类高校的学生普遍对艺术理论方面的课程兴趣不大,对于公共文化课更是不屑一顾,缺勤率比较高,补考率和重修率居高不下.理论指导实践、读史使人明智,只有掌握艺术的一般规律,才会不乏对美的法则和精神的把握.然而,由于学生忽视对人文知识的学习,知识面十分狭窄,在艺术原理、艺术史论等方面的知识相当欠缺.他们或许可以列举一些艺术家及其代表作,但是对其艺术风格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大多不甚了解,在写自己的作品简介时更是前言不搭后语、行文错字连篇,让人贻笑大方.

艺术类高校文化素养教育基地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艺术类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人文精神淡薄.鲁迅先生曾说:“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马克思提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可见,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必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然而,由于社会上各种消极文化观念和不良习气的渗入,以及学生对于艺术所追求的自由、个性、张扬、特立独行存在误解,现在艺术类高校的学生往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足、艰苦奋斗精神缺乏,因此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往往肤浅而没有内涵、空洞而没有深度,艺术创作过程中缺乏对人类、社会的人文关注,缺乏作品的主体精神.

3.审美眼光低下.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由于受以上人文知识贫乏、人文精神淡薄的局限,往往不知道什么是美,也不知道怎样欣赏美,审美眼光普遍比较低下.现在艺术类高校的学生审美价值取向低俗,缺乏高雅的审美趣味,偏向于商业性和娱乐性,他们对影视明星的了解远远比对艺术大师的了解更多更清楚.

4.创新能力不足.囿于知识和眼界,艺术类高校的学生往往缺乏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基础之上的,然而在学习过程中艺术类学生往往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思维过于狭窄和局限,缺乏大胆尝试、另辟蹊径的精神,总是老师推一步才往前走一步.因此,他们总是为作业而作业,所创作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和突破.

三、艺术类高校文化素养教育基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艺术类高校文化素养教育基地有助于培养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想不断涌现,各种消极腐朽的东西随时影响大学生,在大学生中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日趋严重,一些大学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责任意识淡化,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加强文化素养教育基地建设,在弘扬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文化素养教育基地有别于一般课外实践基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文化素养教育基地所开展的实践活动融入了民俗文化内容,而民俗文化本身就潜存着具有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的爱国主义基质,因为民俗文化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历史和骄傲,这种文化同源促成了国人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艺术类高校文化素养教育基地有助于提高艺术类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观察、体验、感受生活和欣赏艺术作品的一种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学生随时随地地在放松、自由、专注、不急功近利的状态中慢慢培育.目前在我国,美学教育仍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但应该看到的是许多社会机构,比如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们所拥有的优秀文化艺术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文化素养教育基地的建立可以把这些社会机构引入学校、带进教学,通过大量的优秀艺术品唤起学生的某些形象记忆,引起内心共鸣或印证其生活经验,从而调动学生的审美情绪及想要了解其美学内涵的,让学生在愉快地体验中提高审美能力.

3.艺术类高校文化素养教育基地有助于增强艺术类高校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的生成在于对直觉的把握及灵感的萌发闪现,而不在于对知识、技巧的堆积及劳动的重复.直觉加灵感,再加上辛勤汗水的付出,是艺术创造力的真正源泉所在.文化素养教育基地的建立可以让学生到实践中去多观察、多体会,学生观察得越细致,感受就越深,兴趣就越浓,就越容易产生自然而生动的灵感;文化素养教育基地的建立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现自己,丰富学生的生活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活情感,因为生活是创造力永不枯竭的井泉.

四、结语

文化素养教育基地建设需要根据高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开展综合性、创新性、系统性的实践活动,使文化素养教育基地真正成为培养艺术类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