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外教育优质资源滋养青少年成长

点赞:5905 浏览:194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校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承载着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上海是与海内外接轨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这里中西文明交汇、古今文化交融,有着鲜明的海派文化特色;这里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些海量的文化资源,星星点点地散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无时不在传播文化正能量,是对青少年开展校外教育的天然资源.那么,如何更有效地挖掘校外教育优质文化资源,使之更充分地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呢?

近年来,结合上海青少年校外教育实际,我们运用多学科理论就此展开实证研究.如,运用了哲学的“共在存在论”,强调从“是”到“做”,共在先于存在,共在状态所确定的在场状态是存在的目的;运用了社会学的“场域理论”,强调校外资源构成教育场域,场域的多样性为主体提供了参与社会的多重空间;运用了教育心理学的“情境认知论”,强调将个体的认知置于社会背景之下,使知识的获得与情境相联系;运用了教育学的“教育主体论”,强调用校外教育资源育人既要契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也要遵循校外教育规律.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剖析等方式,重点对上海17个区县运用校外教育优质资源开展文化育人的实践进行了调研,总结提炼出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一、价值引领是方向―解决校外

教育“育什么”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一样,都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都要发展学生的爱好、兴趣和特长,必须在教育任务、教育内容上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要看到,文化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其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广泛和深刻.用校外教育资源育人,说到底就是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引领他们.但也不可否认,文化是形形色色的,有精华也有糟粕,现在社会上仍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甄别校外教育资源的优劣、真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里所说的先进文化,应能承载国家精神、意识形态,应能担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认为,优质校外教育资源一定要有“三个体现”.一是体现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有利于进行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能够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国梦”做好准备.二是体现公民素质教育,必须有利于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青少年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三是体现健全人格教育,必须有利于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培育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法制观念,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我们用校外教育优质资源开展文化育人,就是要在多样性的文化环境中唱响主旋律,善于运用多种文化形式和传媒手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深入人心,使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要求深入人心,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资源开发是基础―解决校外教育

“用什么育”的问题

上海历来是文化重镇,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历史上曾出现六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五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四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特别是近代以来,上海历经160多年的中西文化交汇交融和移民文化碰撞合璧,形成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独特文化风格和特色.这些文化特色和文化传统,是上海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也是我们开展校外教育的优势所在.要用好这些资源,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优化选择,科学开发.

一是梳理历史遗存.早在2006年,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就梳理出近千家可供青少年开展活动的课外场馆,并按照优质教育资源的标准,从中精选出129家,涉及爱国主义、民族文化、公民教育、健康与生存教育、科学普及、行业博物馆、工业与信息化、职业教育考察、农业生态考察、绿化环境、艺术教育和爱心怎么写作等教育系列,同时,结合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编制了覆盖全市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地图”,为师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类校外教育提供向导.

二是开发优质资源.梳理和选择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校外优质资源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内涵.一般来说,校外优质资源相对于青少年教育,还处于一种朴素的原生态,是一种尚需加工、提炼的素材性资源,还未变成直接可利用的课程性资源.将素材性资源转变成课程性资源,是开发校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关键一步.近年来,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围绕十二个主题,展开校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系列开发工作.凡是被列入“德育地图”的基地(场馆),都要设立专门的教育部门或教育专员,开发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专题展览,规范基地运作,努力建设没有围墙的“社会大课堂”.

三是对接课程标准.校外优质教育资源是校内课程资源的重要而有效补充,只有融入学校教育这个主渠道,才能充分实现其教育效能.因此,在校外教育优质资源的选择上,必须考量其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环境的转变,从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亲身体验和科学探究提供多种渠道;是否有利于充实、拓展、深化校内课程教学的内容,能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和生产有机地关联起来.


三、人文化成是重点―解决校外教育

“怎么育”的问题

教育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在于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要把校外教育的丰富优质资源融入青少年血脉,不能搞强行灌输、简单教化,而要坚持以青少年为本,坚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积极创新校外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使青少年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要重点抓好五个环节.

一是情景再现.组织青少年走进场馆,让校外优质教育资源显现出来,形成一种文化情景,由此构成一个青少年与文化情景互动的体系.其目的是让青少年通过沉浸和互动的方式,从感性经验层次上去体验优质教育资源所蕴涵的文化内容.

让校外教育优质资源滋养青少年成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校外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是内涵诠释.向青少年揭示文化现象蕴涵的知识、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让他们对文化现象从感性上的体验进一步发展成为理性上的了解.要做好这项工作,作为传播方,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即从文化器物和现象挖掘出相应的知识、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向青少年明示和诠释;从诠释方法上来说,既要注意知识、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三个不同文化层面在诠释方法上的差异,还要注意人文文化、科学文化、技术文化、社会文化等不同类型在诠释方法上的差异.

三是反复熏陶.反复而多次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文化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但是这种习得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对某一行为方式的养成和对某一价值取向的认同,需要反复熏陶、反复理解、反复实践,才能内化成为个人的行为习惯和牢固信念.

四是价值认同.引导学生认同校外优质教育资源所显示的价值取向,使之内化于心,然后才能外化于行.因为价值取向就是文化的灵魂,价值认同则是接受优秀文化的终极表征.

五是实际践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理解和掌握优质教育资源所显示的知识、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以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其中,要注意在不同文化类型中引导方式的差异,即要注意政治说服、教育引导、道德分享、科学普及、艺术鉴赏、经济交换等不同方式的差异.

四、制度安排是保证―解决校外教育

“如何保障”的问题

上海校外优质教育资源,从空间距离上来看,分布面广、地域分散;从内容上来看,特色各异,发展不平衡;从管理上来看,条块分割,分属不同部门.这就影响了现有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必须完善体制机制、形成推进合力.因此,还需要在理顺组织运行机制、健全督导评价机制、完善经费投入机制、优化师资培训机制、强化合力育人机制等方面下一番工夫.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

责任编辑/苗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