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移植角度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点赞:16245 浏览:701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知识产权的保护在我国形成了一个极大的落差:一方面企业维权意识日益高涨,另一方面却是民众基本没有知识产权观念和意识的现实.如何解决知识产权制度移植的受体问题,应当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主要方向.

【关 键 词】法律移植;知识产权意识;企业意识;公众意识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112-02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移植使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构建得以在短期内速成,但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仍不完善,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和拥有量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能力不强,侵犯知识产权现象还比较突出,知识产权怎么写作支撑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法律移植角度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知识产权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演变

中国拥有知识产权的绝对数量还是很少,在国际贸易中经常受制于人,如在技术引进中受制于发达国家的“专利池”保护,严重阻碍了中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一)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觉醒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并不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甚至可以说一点保护意识都没有.我国企业为当初对知识产权的淡漠付出沉重的代价,加入WTO后,知识产权的作用已突现出来,今后我国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将会不断增多,而围绕知识产权进行的竞争将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的最高级形式.

由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滞后,导致在国际社会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为了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适应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不断上升的地位和我国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我国必须在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游戏规则中寻求自己的话语权,吸收在引进国外技术和资金过程中的只一味地迎合,造成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薄弱的教训,改变只重视知识产权的立法,而不重视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和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知识产权整体战略的研究和实施.

(二)我国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

相比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觉醒,我国民众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不强烈,甚至仅仅停留在层面上.中国的“山寨”遍布大街小巷,甚至当外国电影还未登陆时,各种“版”、“版”已经被贴在了各大网站上了.

知识产权法律,在中国历史上既没有制度传承,也缺乏文化土壤西方国家知识产权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中世纪末期“封建特许权”至资本主义初期“私人财产权”长达数百年的孕育.在社会转型的激烈变革中,政治、经济、科技、思想诸方面的发展与变化,构成了这一新兴法律制度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法律文化是有惰性的.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愈见深厚,其消极精神因素的沿袭就愈见顽固.建立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西方知识产权法,移植于义务本位、专制主义、人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难免会产生“水土不服”的法律异化后果.

文化与法律相伴而生.文化是不可小看的“软”力量,好的文化可以加速事业的成功,不好的文化可以令事业毁于一旦.知识产权法律是知识产权文化的物化凝结,而知识产权文化则是知识产权法律的思想基础.受千百年来受儒家“轻利取义”思想的影响,知识分子的任何自我保护意识,都会被贴上敝扫自珍的标签,儒家理性的追求目标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身、家、国、天下的融合,而不是凭借对工具理性的掌握,调整、评判主与客、灵与肉、人与自然、人与国家的紧张关系.在这种理性支配下,人们在自己的知识财产受到侵犯的时候,往往尚和谐、求无讼,不敢提出权利的主张.但是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即独占性或垄断性:除权利人同意或法律规定外,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该项权利.只有通过“强制许可”,“征用”等法律程序,才能变更权利人的专有权,这同儒家思想“大同”显然是相背离的.同时知识产权又是具有时效性的,超过一定时间,必须供全民享有,而我国特有的“秘方”,“家传”更是我们所提到的知识产权的意义相背离,知识产权制度是从外部移植过来的私权制度,作为受体的中国文化体系接纳的并不好,而我国又是一个双规制国家,民众在权力上的维权意识不足,也间接导致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以引起民众的注义,知识产权法律移植成败关键取决于我国对传统法律文化的改造程度为知识产权文化营造的社会氛围质量以及民众知识产权理念的启蒙程度和引导进程可以说这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本土化的关键步骤

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移植时间不长,本土化过程刚刚开始,这些主要是凭借政府的公共力量推动和知识精英的思想先导活动进行的,大多数民众对法律移植的关注是松散的,且是基于自身利益的关注来间接地对法律移植作出反映.具言之,即是公众普遍抱有对盗版、检测冒等侵权行为的容忍态度以及大量存在着侵权复制品的消费群体.这说明,在本土化进程中,物化法律规范已经建立,但活的法律信仰尚未形成.


二、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一)认识到法律移植本土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开始着力于建设知识产权制度,制度主体上是移植西方已经比较成熟的法律法规及思想,在历经三十多年的建设后,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不可否认知识产权制度在中国,在几十年的实践里面法律移植占据主要成分,在知识产权制度引进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其的接纳程度以及我国民众的可接受性,也忽视了我国历史上缺少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传统,导致知识产权的保护在我国形成了一个极大的落差.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了解所移植的法律其原先的生长土壤和社会环境,进而在本国努力创造出适宜其生长的土壤,同时对之加以适当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本土资源结合,否则单纯的移植法律规定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甚至导致事与愿违.

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加强我国公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尤其要注重文化的作用作为精神现象,文化具有传播性、继承性、渗透性、排他性、习惯性(稳定性)、渐进性(演变性)等主要性质.各国的传统文化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并存.在文化冲突继续存在的同时,全球文化融合成为一种大趋势.但是需要注意到文化的排斥性,这也是知识产权制度在移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应在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重构以争取公正合理之外部环境的同时,着力建设适宜其制度运行的市场经济、政治、理性文化等社会基础,尤其是培育市场主体知识产权法文化观念.

(三)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和管理体制

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强化公共怎么写作.深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要在制度建设上扎扎实实地取得进展.要抓紧制定并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从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支持形成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装备的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产业.我们要按照履行承诺、适应国情、完善制度、积极保护的方针,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为鼓励自主创新和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四)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

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型教育.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国家普法教育中增加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容.在全社会弘扬以创新为荣、剽窃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检测冒欺骗为耻的道德观念,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在全社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我们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要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知识产权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准确、有针对性地宣传和普及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

我们我们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要加强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要加大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工作培训,提高他们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