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读报告

点赞:8659 浏览:340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思考,批判和质疑.从多个角度分析课标实践的可实施性,以及在应试教育下的片面性,从而全面具体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提供参考,以此为鉴,深刻反思之中完善现阶段的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读报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应试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作为曾在应试教育大潮里艰难前行的一员,对于母语,对于出生时血液凝聚的文化基因,却常常只关注期末考什么,升学需要什么,恰恰忽略了它的本质,而这种情况,不仅常常发生,是始终如此.如今早已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我,再重新研读什么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其说是反思多年前的自己是否达标,不如说是为“为人师表”的师范路奠基,反观自己的确可悲,但对自身文学素养的未来发展和教育之路的累积,也大有裨益.


纵观“义标”的主干脉络,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在了解义务教育时期课程基本概述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研习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同阶段对授课内容的多方面要求以及如何塑造优秀的语文课堂,以上便对从事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为具体和细致的要求.首先,要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独特性:敏感求知,感性思维活跃,利于引导.学生往往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的人文性此时不可或缺,同时工具性的实用价值比其他任何学习时期更显弥足难得.其中,课程基本理念也清晰地提出了本阶段的语文目标,根扎于“基本”二字.从识字、写作、阅读、交际的多种能力培训中,逐步上升到引领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把握语文的学习要点,细腻地体悟生活,健全和完善人格,最终有能力为社会所需.研读“义标”的目标与内容,不难发现编写者仍然很注重实际,无论从个体还是群体的角度,都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内容系统且目标较为明确.其次,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部分以两个年级为一个层次,分别从识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入手为教师授课目标方向引导提供了十分细致的学段环节.这是一个根据学生年龄增长,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思想不断深化,认知和感悟能力不断提升等实际情况,帮助教师针对各个年龄段孩子制定更为规范、系统、独具个性而又符合孩子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案.例如年级的增长同样是语文阅读量要求增长的标志,这就十分典型.从兴趣激发奠定文学基础,培养学习习惯,认书写字,简单背诵,初步理解到体悟文学,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写作形成独立的风格,交际与口语能力有机结合,而初中较小学阶段要求更为细化,这是义务教育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学段目标的最佳展现.至于“实施建议”的部分,则是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案例的范本.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正如一位经验丰富的掌舵人,出于责任与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在授课之前就应该清晰完整地形成独特而又生动的授课计划,深入地钻研教材,具备每个独立的教师独有的语文兴趣激发模式.虽然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解读篇幅较短,但是我仍然认为语文和教会学生为人处世密切相关,教师在语文课堂的一言一行,字斟句酌,都对青少年今后的文学道路有着不可忽视的暗示影响.掌握应试教育要求的语文能力是必须的,但是长远考虑中积极乐观的文学态度可能是排除应试教育背景教师对于学生获益一生的财富.个人认为初次接触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教师,可以大部分按照文本的具体建议和评价来实行,但是绝不可以纸上谈兵,时间、创新、实际的结合才是一名合格教师的立足根基.

想想也实为可笑,如果现在仍然处在义务教育时期,说起对课程标准的批判执质疑肯定侃侃而谈,而今的心境已经大为不同.虽然“义标”的编订不可避免地冠以中国教材编订原则的通病,体现出鲜明的政治性,不过结合国情,也着实令人理解.不过显然在语文的世界出现类似“培育四有新人”这样的字样,还是使人觉得厌烦中带着一丝僵硬.不难发现“义标”的制定,遵循着先国家后个人的中心准则,我倒觉得义务阶段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固为重要,但是实现“个体化”语文,着重强调的是学生本体素质道德的修为,目的单纯化一些,更贴近生活实际.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讨伐应试教育的诸多诟病,辩争硬性规定的正确与否,倡导自主学习的同时,又为不同年龄段学生应该背诵的篇目、阅读数量、以及写作模式等做出了十分详尽的规划.而说得直白一些,整部目标展现的关于教师如何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怎样的语文水平,远远大于教师如何用真正的情感去感化和感知孩子.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老师只要按照“义标”上的建议和评价去做,就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中国青年,但是我知道,如果教师用情去教书,他教出的是活出自我的中国青年.“义标”是一把丈量尺,但是它的尺码也是灵活的.

虽说批判改进的精神十分可贵,但依我现时的知识水准来说,提出的意见,也是浅薄的.我有时觉得“义标”的内容可以删减到几页纸而不是现有的几十页,一些官话套话实在没有必要,为学生规定背诵篇目有一定意义,但也大可不必把篇目的名称都一一列出,语文有死板的考试题型,但也有鲜活的血肉,现在的我仍然可以背得出几篇古文,没有喜欢,没有兴趣,连考试也不考了,更谈不上对我的文学素养有什么借鉴价值,因为我只知其文字,却不知其意.我相信这也是中国大部分考生的悲哀.学文先做人,“义标”是否应该更多地加入关于教师育人的环节,是我的疑问也是期待之一.世纪的变革之下,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不断新生的时机,创新与个性化的提出不可避免,由衷希望几年后的“义标”更人性化,虽然中国教育背景的改变不知要历时几个十年,但语文作为其中最具人情的学科,如果有幸教书育人,我也会执拗地将这份情怀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