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理对译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解读

点赞:34506 浏览:1577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987年由著名作家韩少功翻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中国读者见面,为原著作者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中国的读者带来了这样一部文学著作.改写理论是翻译文学学派的著名理论,由安德烈勒菲弗尔提出,从而使原著和译本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和解读.这也成为研究韩少功译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重要方法,论文根据“改写”理论对韩少功的译本进行了分析.可以说,对于文学的复译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韩少功运用自己的文学功底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带给大家,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一、改写理论的相关概述

“改写”理论是由安德烈勒菲弗尔在他翻译的《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控制》中提出的,也就是著名的“控制因素”理论,他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和原著有所差别,不可能保持原貌.其中社会主流的诗学和意识形态是影响翻译的两个重要因素,诗学的因素属于内在因素,而意识形态属于外部因素.对于诗学,安德烈认为其是文学系统应该具有的形态,组成诗学的有两个部分,一是一些文学技巧以及情景等因素的应用,另一个则是文学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角色.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制约和限制,在翻译中必定会不同.而意识形态则是表现一种客观事实和世界原有的形态.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意志形态,它对翻译活动的走向以及整个文学作品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文学翻译更是改写的集中体现,译者所接受的文化背景的不同、思想的不同以及风格的不同都会导致翻译的最终结果的不同.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的不同也会导致译者和原著作者之间思想的碰撞,这也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和面临的问题.翻译既存在一定的约束性,也存在着很大的描写性.改写虽然和原著不同,但是能够让更多拥有同类文化的人对它进行解读和欣赏.

二、韩少功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概述

(一)对翻译的理解

韩少功作为我国著名的作家,其文学功底深厚无比,相比较专业的翻译工作者有所不同.在韩少功看来,翻译不再是一种模仿和还原的工作,而是一种文学的再生,根据生活的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翻译过程中对于词语的使用、语法以及结构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就像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一样,不同人的不同理解就会产生不同的解读,不可能完全达到“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的效果.更何况中文和英文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加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最开始是用捷文写的,然后经过英文的翻译,原文的丢失情况可想而知.那么如何能在尊重原著的意思的基础上使其更有本土特色是译者需要考虑的.按照他的说法,翻译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性的文字之间的转换,而是一种生动的再创造,通过译者的创作而焕发出新的生命.由于不同的译者自身的文化修养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也会造成翻译的差别,例如我国另外一位翻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译者是许钧,同样的文化背景,但是他们翻译的结果却大相径庭.韩少功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于词的把握度需要精确到百分之百,但是却可以改变句子的结构、语调和节奏等,通过自己的解读来选择长句子还是短句子,使其更符合中国人的视角.对于这一观点,许钧是赞同的,但是许钧在对原文的理解上要比韩少功略胜一筹.可以说,对于原著的赏析和理解是翻译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如果不能对原著进行准确的理解,那么就不能领会原著作者的精神和思想,不能感受到原著的魅力,也就不能达到再创造的目的.

(二)翻译的原则

在翻译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译者自己的创作痕迹,不同的文化新环境会诞生新的创作,但是和原著的血肉联系是一定不能割舍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作者昆德拉自身非常重视对于作品的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做到“忠实”.而韩少功也认为,在翻译再生的过程中,前提是必须保证对原著的“忠实”,虽然在翻译过程中很容易对信息产生耗损,尤其是在语言的色彩、气韵以及节奏等环节,由于文化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不可避免的.韩少功虽然不是一个专业的翻译工作者,但是他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凭借着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充分地认识到翻译语言要做到“忠实”的局限和难度.他在尽可能地保持“忠实”的原则基础上,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艺术风格.但是对于译者的要求则是怎样将这种耗损降到最低,也就是保持对原著的“忠实”.在翻译过程中,他最大限度的保持原著作者的风格和语言特色,将这种血脉关系紧密相连.

改写理对译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解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原著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韩少功具体的翻译策略

在韩少功的具体翻译策略中,对于“改写”理论和“控制因素”理论的应用尤为明显,选择《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由于昆德拉的祖国捷克共和国与中国有着相似的社会主义经历,让中国读者不仅有一种熟悉感,还能从中了解它们的发展之路.具体的控制因素表现在对于英文的删减和弱化上,从而使得文章更接近中国人民的意识形态.

文本的选择

对于翻译的研究不能只是局限在对于文字的转换,而是放眼在对于翻译的外部环境的考虑.例如对于题材的选择、作品以及不同文化的选择.例如在文章的取材方面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成分就很大,由于我国受到苏联文学的影响,对西方先进文学的研究和认识存在较多的偏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文学事业和世界文学的交流.而韩少功在选择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之前当然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他选择翻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更多的是侧重于文化层面的考量,在他翻译的这本书的前言就提到了东欧的人民也经受了中国人民同样的思想变革和文化冲击,所以通过了解东欧思想家的文化来激励中国人民,开阔中国人民的眼界.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让韩少功、让我们都感受到了强烈的认同感,一种心心相惜的感觉油然而生,同时文中还有一种对于生命的顽强和反抗命运的勇气,能够给我国人民带来希望和鼓舞.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痛苦之后,发现远在他国的人民也经历过这样的浩劫,让孤独受伤的心灵找到了伴侣和勇气.在我国得到了解放以后,对西欧、美国以及苏俄等国的思想文化比较重视,却忽略了东欧文学,有着一定的盲目性.而对刚刚经历了社会大变革的中国而言,韩少功将目光对准同样境况的东欧可以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价值.此外,韩少功的选择还基于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文学价值的欣赏,对其精神内涵的震撼.《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所涵盖的巨大的文化沉淀以及生命价值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它是一部特殊的创作,既有理论也有文学,既包含了杂谈也有故事,虚实结合,它是将各种文学元素糅合在一起而创作出的一部文学精髓.(二)文本的删减和词语的弱化

安德烈所提出的“改写”理论在探讨意识形态时曾说到,如果读者受众群的社会主流意识和意识形态发生矛盾时,翻译者往往会选择读者受众群所接受的主流意识.在韩少功的翻译过程中,通过对英文翻译的文本进行删减以及词语的弱化等来迎合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对于传统的翻译学而言,对原著的“忠实”度是评价翻译好坏的标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往往破坏这种“忠实”关系的创作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于易卜生作品的改写使得他的名气大增.而韩少功在翻译中将那些敏感词汇都进行了适当的删减,例如文中出现的“Communistcountry”或者是“Downwithmuni”等,对于其中大篇幅出现的对于共产主义以及斯大林主义的阐述也进行了删除.例如在翻译一段萨宾娜对于音乐的解读的文章时,原文是这样的:“Atthattime,shehadthoughtthatonlyinthemunistworldcouldsuchmusialbar-barireignsupreme.”而韩少功在翻译中直接将Communistworld进行了弱化,他翻译为:“那时她想,只有在那里才有这样专横的音乐统治.”将“共产主义世界”一笔带过称为“那里”,这种做法并不是因为作者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但是这句话明显是对“共产主义”的讽刺,在那样一个思想观念还不完全开放的时代,直接翻译未免过于直白,所以才选择弱化.这也是意识形态操作起到重要作用的集中表现,当和国家的主流意识相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译者选择了主流意识.韩少功在翻译的时候是很讲究策略的,联系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也是可以理解的.“改写”理论之下对于翻译者提供了一定的创作空间,也更加贴近本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形态.

四、结语

韩少功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对我国的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所翻译的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也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韩少功运用自己的文学功底,在保证对原著“忠实”的前提下,加入了自己的艺术元素,从而使得作品更加符合我国人民的主流思想.这也使得我们去思考“改写”理论的内涵,翻译并不是文字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学的再创作.文章主要从改写理论的概述、韩少功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概述以及韩少功的翻译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细致地分析了韩少功翻译的特点,让我们更加了解改写理论和翻译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捷]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M].韩少功,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

[2]蒋骁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3(05).

[3]李园园.正反馈效应下的昆德拉热[D].合肥:安徽大学,2007(08).

[作者简介]

杨文文(1980―),女,山东高唐人,硕士,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