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一方燕

点赞:14772 浏览:680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阐述了高校艺术教育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促成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几方面实施,认为:开发地域文化课程,营造地域文化研究氛围,是艺术教育的途径之一.

关 键 词:高校;艺术教育;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214-0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燕子衔一方泥.”大自然启示我们,凡为世间人,便摆脱不了地域性的限制,这就是地域的永恒魅力!塞北汉大气粗犷,江南人精明灵秀,燕赵多壮士,湖广出才子,川人敏辩,晋人善贾,概都是受其“地理”影响,“人文”熏陶形成的群体性格差异.而这种差异反映在“文化”上,便显象出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它既是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体现着各地人的独特价值观念和创新精神.

由此,地域文化是一个深刻而厚重的人文课题.古人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说,文化是关乎天文与人文的多维的促进天下的进步的要素.文化是人类实践积淀的成果,而文化的传承,很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和课程达成的.列夫托尔斯泰对艺术下了定义:“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而教育则是一种“唤醒”.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前沿,其艺术教育不仅为了培养几位专业艺术家,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更加重要.

一、地域文化与艺术教育密不可分

(一)艺术教育须以文化素养为基础

教育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高度的情况下,应该更加注重把眼光放在挖掘教育本质性的东西上,近十年来的艺术教育,观念和体系发生了变化,艺术教育不是技巧技能,而是培养一种素质,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是认可人的全面成长的意义不亚于知识技能教育价值,这大大拓展了僵化的思维模式,从高校加强艺术文化的教育、增加文化和跨学科通识教育都显示了一种变化趋势,综合文化进入艺术学科教育视野,文化素养的迫切性要求加强,对艺术的认识上升,艺术教育是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显现,艺术是人必要的文化存在成为共识.艺术教育应先塑造文化人,要重塑健全的人格和高贵的精神.这使艺术文化的比重提升和价值认定日渐明显,更是从根本上通向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

(二)地域文化影响艺术风格与审美价值

著名家和学者章用秀先生,著述《一代宗师李叔同》、《艺术大师李叔同与天津》.根据他多年的实地研究和考证指出,李叔同出身豪门,家学渊源,从小就饱读诗书,喜好旧诗词,遍临名帖碑文,广交文人雅士,奠定了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这和他师从天津名士赵幼梅学词,从篆刻家唐敬岩学篆刻的早年熏陶是分不开的;李叔同开中国话剧运动的先河,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非凡的艺术成就,和他从小生活在粮店后街这一天津经济的发源地的特殊氛围,天天看戏是分不开的;李叔同将西洋画法与中国传统美术融为一体.这与他从小学绘画扒破扇、没骨花卉不无关系,他的美术思想的基础也是在天津打下的.章先生著述中指出: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李叔同的人生轨迹和生活轨迹,李叔同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天津地域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李叔同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从小在天津地域文化环境当中生活,受天津地域文化的深深影响才能在文化艺术上取得重大的成就.

一方水土一方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艺术教育发展离不开地域文化

文化艺术基因与地域文化有着无法割舍的血脉亲缘.青藏高原的嘹亮歌声、南国风情的丝竹弦乐、内蒙草原的弯弓大雕、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雄伟壮阔的万里长城、典雅精致的江南林园,其特征是本土化、特色化.地域文化满足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我们常说:“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这里说的的“德性”就是经过内化而成德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一种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深厚文化.


艺术教育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开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固有灵性,因为与艺术与美融合越多就越能感受到生命、生活中最微妙、最有趣味的部分;(2)活跃与完善人的思维能力,因为艺术审美可以同时开发人类大脑皮层的B、V两区的思维能力;(3)发挥人类在数百万年来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巨大潜力,即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理解力和非凡的创造力.所以说艺术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造就几位专业艺术家,而应当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国民,让学生们能够在平凡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生活中不断地认识美、发现美,也能够用平凡的事物来创造美、展示美,并使学生的内心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用一种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把握人生.淡化了以往知识教育、技能教育,重视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设计、自我选择的能力,从技能的培养转向全人的塑造.千百年来,正是不同的地域文化交流碰撞,才汇聚成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大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基于此理念,艺术教育能激发地域人文的自豪感和个体的使命感.就江苏说,江苏文化富有鲜明的历史个性,这种个性最为深刻的思想表现就是江苏文化充溢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谦和礼让”、“关注民生”、“先忧后乐”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则为其间显著的特征.江苏人文精神是历史形成的,其合理内核与思想精华,在今天就值得江苏的大学生继承和发扬.

三、传承和弘扬民族和地域文化是艺术教育的责任

地域文化中,凝聚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地域文化经过多少代人的淘汰、筛选、积淀,影响到现在的大多是精髓,这种文化影响范围之广;包含面之大;个性之显明是任何教材都无可比拟的.地域文化中优美的山川形胜、初民的文明、古邑的萌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精巧天成的园林、璀璨的文化与学术、富有地方特色的曲艺、精美绝伦的工艺及制作、名刹古寺、独具特色的民俗,闻名于世的地方菜肴、风味小吃、土特产品历史名人、精博典藏等.把这些纳入艺术课程内容教材,深入了解把握地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研究探索地域文化特色,学习弘扬历史人文精神,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主席、教育家托斯顿胡森认为:“第三世界国家大学的课程通常都是依照欧洲人的模式依样画葫芦.这种‘欧洲中心式’的体制一直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阻碍了他们寻求自己的文化根源.”所以高校教育在发展改革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青年一代在学习知识和技巧的同时,增强对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认识,弘扬民族精神.不仅有利于保持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保护民族和本土文化的固有价值,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二、艺术教育如何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夏志方《地域文化课程开发》中对地域文化有多项描述,其中“地域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是在一定的地域环境内,具有共同的历史沉淀、生活风俗等特征文化.“地域文化是人文精神”,艺术教育不仅仅单纯属于审美范畴、而是对德育、智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范畴都有着广泛的涉及、渗透和深入,具有“跨越性”、“综合性”、“多层面”特点的、不可或缺的素质教育形式,能在愉悦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探索艺术教育体系,在艺术教育中注重民族性的融入,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进步.高校艺术教育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促成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几方面实施.引导学生热爱、弘扬中华的艺术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我们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艺术教育“民族性”的“熏陶”,增加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开发地域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地方文化并不仅仅是外部事实或事件的知识,它还有地方文化精神等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意蕴,地方精神是一个地区的群体在地方文化长期熏陶下形成的共同的意识观念、精神面貌和内在气质.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学者PaulGorski博士提出多元文化教育的定义:多元文化教育是教育改造中采用的一种积极方法,它批判教育中的过失和存在的歧视行为.它以社会公正、教育平等为基础,致力于促进所有学生的教育经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者的潜能,并培养其成为当地、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有跨文化交往意识并积极参与其中的人.他提出多元文化教育的宗旨:每个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有能力参与跨文化交往日益频繁的社会.教师必须充分准备,有效推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在开发地域文化课程时,可以以地域文化为工具,传承与发展地域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

地域文化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传承人类文化,发展人类文化和培养创造新文化的人.地域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应该让学生与地域文化充分互动,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融入地域文化,从中吸取营养,并获得现实生活的充实感和满足感.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营造艺术教育氛围

将艺术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方案,作为大学统设教育的重要内容,无疑为营造环境优美、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笔者以全校公选课的形式在所在学校以《常州地域文化研究课程》,以常州的地域文化成为教学内容.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这里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誉.在教学中,梳理和规划具有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秀丽风景、特色经济、地方风俗,名人,特色艺术.观看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演或录象,艺术考察、参与社区或家乡地方节日、庆典、联欢等活动感受公共场所的艺术,通过调查,寻找某些具有明显符号性表现艺术如溧阳的傩戏脸谱,讨论符号的意义,通过与专家的讨论民间艺人的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对常州的历史,地理,风俗民情,文化教育等进行介绍,分析,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探究的热情.用心去体会常州地域文化的特点.例如,可以把“常州话”的有关知识作为工具,来了解常州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特点,从而形成的“善吸纳、务实效、争一流、重信诺”的常州人文精神,其意图不是为了简单的了解常州方言本身.又比如对常锡文戏、乱针绣、傩戏、留青竹刻、刻纸、孟河医派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理、介绍、分析,学生不仅更加认识了常州,受到很好的艺术熏陶,也激发他们热爱常州、探究常州、愿意建设常州的愿望.有毕业班的同学很感慨的说,在常州快四年了,一直抱怨自己对学校的不满,为自己没有能读很好的大学遗憾,现在通过上了这个课程,热爱了常州,同时也对自己的家乡也有了更深的体会,表达希望以后就留在常州工作的愿望.

艺术教育为专业学科研究的结合,适应社会

在当下,地域文化所具有的丰富资源吸引了社会学、人类学、美学、文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对地域文化的研究,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就高校艺术教育而言,将艺术教育与地域文化结合,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和生活知识,会使学生更好,融入社会,很快适应社会,提高实践能力;高校艺术教育的还须做好诸如“实习基地”、“课题研究”,以及“学研共建”等结合的工作,并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有益的探索研究与实践.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