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德育教育探析

点赞:5126 浏览:191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今社会,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上网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方式,给大学生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对此,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主动与网络结合,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这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 键 词:德育教育;高校;网络

1引言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到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2.1%,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超过总体网民规模的半数以上[1].截止到2012年底,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为2500余万,9成以上的在校大学生都上网,可见,网络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伴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高校德育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


2高校开展网络德育的必要性

网络是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人主要的交流工具,高校是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最集中的地方,网络对高校师生的学习、工作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网络信息以广泛性、多样性、多媒体化等特点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兴趣.但网上信息的来源和传播途径难以控制,加上网络具有交互性、选择性、超时空性、隐蔽性等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民族文化意识形成的阶段,辨别能力比较弱,而网络上各种社会思潮在激烈交锋,低俗的信息在网上畅行无阻,使得大学生在思想上、道德观上受到强烈的影响,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德育的教育和宣传是必要的.

网络德育是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全新的德育手段,包括网络文化、网上心理辅导、网络德育课、虚拟社区、网上答疑、在线讨论、就业指导等,这些德育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是学校德育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当前高校网络德育工作难于推行的原因探析

尽管大多数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网络时代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新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积极的防范,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德育工作者缺乏相应的网络知识,阻碍了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不少德育工作者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并不熟悉,他们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主动迎接网络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学生上网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他们不是积极地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好网络,而是消极地对上网行为加以劝阻,德育工作者不适应网络环境、看不到网络这种先进科技手段给德育工作带来的便利和机遇,是网络德育难以开展、效果不佳的首要因素.

(2)对大学生应对网络的心理和行为缺乏引导.从信息传播学角度来讲,德育过程是学生接收信息源传来的德育信息,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素质的过程.大学生是新生事物的易感人群,通过网络可以做的事越来越多,他们上网的时问越来越长,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渐增强,但是,很多大学并没有向他们开展系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观念教育以培养他们对网络“虚拟社会”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学生就很容易陷入“网络文明”的陷阱,容易出现“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以及对现实社会认识的扭曲.因此,德育工作者需要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网络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社会”并规范其网络行为.

高校网络德育教育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网络德育环境不能适应现有网络的发展速度.首先,网络的开放性从信息数量上严重冲击了高校德育在学生思想成长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的主体地位.其次,网络环境的不可控性从信息质量方面造成了对德育环境的污染.三是,学校本身的网络信息太少,有些交互式栏目没有专门的老师引导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很好的回复,这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的网络环境限制了德育工作的空间,无法掌握网络德育的主动权.

4构建网络德育体系,打造高校德育工作新平台

(1)要培养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德育工作者应更新德育观念,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网络时代的德育新模式.德育工作者不仅不能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而应正视网络发展的趋势,认识和把握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新特点.主动驾驭网络信息,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德育,让德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从而改变目前网络控制人的被动局面.

(2)加强校园网建设,优化校园网络德育环境,开展多样的网络德育宣传,积极有效地建设德育资源,建立正确导向的网络宣传阵地,通过监控、过滤、清除侵入学校的不良信息,引导学生在分析与评判中正确选择并合理吸收.同时,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网络德育大环境,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庭以及学校与社会网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形成学校网络与社会网络的优化组合.为网络德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争取有利的社会大环境.

(3)积极干预学生网络心理和行为,加强网络德育课程体系研究,开展网络德育课.德育工作者需要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网络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社会”并规范其网络行为,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我们可以以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础,向实践能力和鉴别能力、选择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延伸,还需将德育教育向社会延伸,加强网络文化、网络道德、网络法规、网络文明、以及网络犯罪等内容研究;要将德育课搬上网络是网络德育的重要体现.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调用课件库中的德育课件,有选择性地、自发地感受德育内容;在专业教学中要渗透网络德育,在计算机文化、法律常识等课程的教学中贯穿网络与道德、网络与法律,努力培养学生自觉抵御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在网上的渗透和消极腐朽文化在网上的传播.

5结束语

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加强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德育工作者要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总结经验,加速德育现代化进程,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不断探索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