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信义的乡野

点赞:17093 浏览:794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穿过赵家后院,是一片荒芜而广阔的土地.半个世纪来在危处求安,隙处求存的乡绅赵平安,如今依然舍弃不了这片带给他痛苦与信任的僻壤;

走进南瑾世家,一种颇有些“穿新鞋走土路”意味的家族信用基金,让这个家族的温情有了一个新的纽带.

不是每一个村庄都可以成为国家肌体和时代变革的体温表,但村庄里的故事和人物如何演绎、寻求稳定的秩序,都始终还是离不开一个“信”字.

“乡绅”赵平安:一堵坚韧的墙

从平江县驱车前往长寿镇,一条蜿蜒泥泞的小道通向深山.往北走四公里到赵家里,在路的尽头找到了乡绅世家赵平安的家.

赵平安每天都挺忙,谁家娶媳妇,谁家办丧事,谁家要看病,谁家闹矛盾,他统统都要帮忙料理.古语云:“日行一善,功德圆满,福泽万代.”坚信因果的赵平安对此深信不疑,行起善来也更加乐此不疲.“有事找平老”是全村人的一句口头禅.平时,村里人都管他叫“平老”,但更多时候,大家愿意叫他“和老”――“和事老”.在他们眼里,没有“和老”解决不了的问题.


“几年前,我们当地的方家两兄弟闹分家,村干部和他们方家的族长都协调不好,差点闹出人命.最后还是平老出面,才把这个闹了三年的家产争夺战给完结了,现在一家人欢欢喜喜,再没有过异议.”76岁的方赞廷说:“真的,我们就是信他,服他,他的话就是在理.”

“从小看着他长大的”方赞廷说起平老是个怎样的人,“呵呵”笑了半天,最后挤出了几个字:“就是好!”方赞廷家经常有人生病,赵平安从小好学,特别是治疗各种杂症、跌打损伤等,有着自己的一套.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喊一声,赵平安立马就赶过去,从不收一分钱.

赵氏家族传承了三百多年,是当地的望族之一.可就在赵平安出生那年,赵家在土改中被打倒.他以躲在别人家桌子底下捡掉下的饭粒为生.之后,又遇上“”,9岁的赵平安被迫辍学做工匠,一个人到大山里去烧炭,砍竹子度日.自他记事起,家人就没管过他,但也是因为如此,他从小就很懂事,很讨人喜欢.

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赵平安继承了赵家的国学熏陶,对中国传统理学、阴阳学也很精通.他还懂一点中医,擅长礼仪礼数,在他的父亲去世后,他便承袭了父亲的位置,渐渐成了这里德高望重、操持大事的“礼绅”.

1983年,家徒四壁的赵平安没有花上几个钱,却在邻里乡亲的主动帮助下重建新家.建成了当时最大的几百平米的房子,为了祝贺他重建基业,乡亲们还凑钱为他整整放了20天的电影庆祝.

如今,赵平安的两个女儿都嫁到了镇上,儿子也在省城.但无论儿女怎么劝说,他都不愿离开这穷山僻壤.他说他一辈子没做过错事,要他到大城市里去“坐牢”,他不愿意.这片土地,有归属感,更有责任感.

前年,赵平安经历了一场大病,生命垂危,很多人哭了,他们觉得,“平老若是不在了,我们有事找谁去”.在他们心中,赵平安俨然就是信义的象征,那是一堵坚韧的墙,支撑着很多人的信心与信任.

南瑾世家:用信维系温情的纽带

在湖南隆回、新化、新邵三县交会的一个偏僻的山坳里,有个叫竹山湾的村子.竹山湾所属高平镇8万多人中袁姓就占了4万多,属袁氏五郎公一脉中的南瑾房一支.袁智乾的爷爷袁衡岳后裔现有230多口.爷爷一直强调亲戚之间要和睦、互助,每年要开至少两次的家庭会议.到袁智乾的父辈,逐步形成一个家族信用管理模式――南瑾世家基金,为家族成员提供互助助人的平台和责任义务的管理.

南瑾世家基金选举会长、秘书长负责,以小家庭为单位缴纳相应会费,用于家族事务和社会公益.它有一个延续下来的“信用门槛”,就是必须要孝顺.有一家人因为对老人不够孝顺,几年下来就一直没能入会.袁智乾2009年被选为基金副会长兼秘书长后,进一步规范了基金会的体制,资金除了日常开销外,主要用于族人结婚、考学、慰问老人等时候的关怀,帮助退休、收入偏低的家人.将来,还要逐步承担学子们从高中到博士后的学费.基金会副秘书长曾洪新说:“当有一天我们可以带动家族之力创造我们的生活,而不是单纯依靠政府和社会,我们注册法律基金会的时机才成熟.”

守望信义的乡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村里提到南瑾世家基金会,大概没几人知道,但是提到他们为老家办的事儿,大家多少都有所耳闻.基金会为村里的文星小学重修了三层楼的校舍,每年支助2个贫困大学生的全部学费,十几年来从未间断过.前些日子,基金会出钱发动全村,动手修好一条在“三不管”地带700多米长的山路.袁智乾这回带着酒回到老家,就是请修路的村民吃顿饭.

当晚已经8点多,袁智乾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袁仕冬家请他张罗答谢的酒.第二天,修路中贡献比较大的几个人都来了,桌上袁智乾很激动,除了感谢大家,交流感情,他还描述了基金会未来回馈家乡的蓝图.“下一步,基金会先把牌楼建好,再重修老宅子,在山上建文昌阁、图书室,才有文化气息嘛.再然后,发展成文化小村,作为文化基地的开始等”

大伙听得兴起:“这可有点像时代一样无私的日子咧.”袁仕冬兴奋得站起来,“你说要怎么做,我们号召大伙一起来做”!

这正是袁智乾希望的,发动村民自发地创建自己的生活.这次修路,村民们没有要一分钱的报酬,但袁智乾最后还是悄悄留了钱,回报大家的付出.

在一路上,袁智乾的想法还有不少,“我想从小培养孩子的家族感,大学时期要在这个地方做义工十五天,要和弟弟妹妹们聚会.越往后代数量越多,感情维系就越难.所以我们要让这种家族感传承下去,不爱家怎么爱国?”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