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点赞:3504 浏览:86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调查和探讨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帮助.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266名高职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高职大学生中17.3%个体心理健康问题症状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男女生在强迫症、焦虑、恐怖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倾向(p=0.05),农村生源与城镇生源之间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受性别、生源地、独生子女与否的影响.

关 键 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216-02

近年来大学生事件频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程度将决定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程度.与普通高校生相比,高职生在生源和教育环境上都有所不同,这注定两者的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开展工作时必须区别对待两个群体,不能将普通高校生的研究结果照搬套用到高职生上.以往对高职生心理健康大多处于思辨性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实证性研究较少.本研究将着眼高职大学生这一群体,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和验证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从西安两所高职院校抽取300名大学生,回收有效问卷266份,其中男生100名,女生166名.

(二)研究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该量表共90个项,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等9个反映突出心理问题的因子.采用1至5的5级评分,分值越高,说明症状与严重.

(三)实施与数据处理

采用集体施测,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要求组织实施,要求被试就“现在”或者“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感受进行作答.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一)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情况

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9个因子中任一因子得分大于等于3分的学生共计46人(其中以强迫症状20人次、敌对19人次、人际关系敏感14人次三个因子尤为突出),即心理问题症状达到中度以上的个体占总人数的17.3%.但总量表分大于等于160分的则有95人,即需要进一步筛选阳性的个体数约占被试群体的35.7%.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独生子女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

为进一步考察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对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进行性别、生源地、独生子女与否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

1.性别的差异性比较

通过对量表各因子得分进行性别的差异性检验,发现男女生在强迫症(t等于-2.04,p等于0.04)、焦虑(t等于-2.14,p等于0.03)、恐怖(t等于-2.77,p等于0.01)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且三个因子的均分女生均高于男生.虽然其他因子和总分的差异不显著,但都存在女生得分高于男生.


2.生源地的差异性比较

通过对量表各因子得分进行生源地的差异性检验,发现城镇生源和农村生源大学生在各因子和总分的差异均不显著,但存在农村生源得分高于城镇生源得分的倾向.

3.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性比较

通过对量表各因子得分进行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性检验,发现独生子女与否在恐怖因子得分上有显著差异的倾向(t等于-2.00,p等于0.05),且除了敌对因之外,非独生子女得分都要高于独生子女.

三、讨论

(一)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

从研究结果可知,大部分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正常水平,但心理问题症状达到中度以上水平的占到17.3%,而且仍约有18.4%个体处于心理的亚健康状态,需要自身努力或在他人帮助下来进一步调试.其中以强迫症状、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三个因子最为突出,与吴松等(2011)的研究结果相似.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是由高职生自身心理发展阶段特点所决定.个体心理处于从青春期的“疾风怒涛”向“相对稳定”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波动,且人际关系方面也存在两极性,即投入又旁观、既亲密又冷淡等等;其次,高考失利.高职生进入大学时或多或少带有因高考“失利”所产生的“自卑”、“挫折”等消极情绪;再者,理想和现实巨大差异导致的心理落差,即失望感.残酷的现实环境(教学环境、学习环境、就业环境等)击碎了大学对大学美好生活的憧憬,这无疑也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比较

1.性别差异比较

研究发现,SCL-90各因子得分中,女生在强迫症、焦虑、恐怖三个因子上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其他因子和总分差异虽然不显著,但都存在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的倾向,这即说明高职生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特殊的心理特征有关,如依赖、细腻等,比较敏感,易内省,易产生心理矛盾.此外,还有可能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有关,高职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强调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这无形中增加了女生的困难和压力.

2.生源地的差异性比较

研究发现,虽然农村生源和城镇生源大学生在SCL-90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但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得分有高于城镇生源的倾向,说明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城镇生源大学生.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地缘差异,如受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的影响,较之城镇生源,农村生源知识结构有限且狭窄,因此对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压力也比较大;二是生活压力不同,较之城镇生源,农村生源大学生除了解决学习问题外,可能还需要考虑生活费、学费等生活压力问题.3.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比较

研究发现,非独生子女在恐怖因子得分有显著高于独生子与的倾向,且除敌对因之外,非独生子女得分有高于独生子女的倾向,即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与人格特质的差异有关,张小远等(2007)研究发现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具有高稳定性、高兴奋性、高恃强性等特点,这些特征更有利于维护个体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此外,这种差异可能与两者的成长条件和父母培养方式不同有关.如独生子女享受的家庭资源要优于非独生子女,优越感更强,而较为的教养方式使他们更容易得到支持,利于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结论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一般水平,受性别、生源地、独生子女与否的影响.具体而言:大部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处于正常水平,但仍存在一定比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女生;城镇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好于农村生源大学生;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有好于非独生子女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