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观看生态学的价值取向

点赞:4805 浏览:155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二十世纪是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世纪,也是生态环境空前恶化的世纪.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导致了一场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生态;科学发展观;价值

一、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当前严重的环境危机,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对这场危机应负的责任.在激烈的争论中,自然中心主义者认为:人类应该把道德功能调适的领域从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展至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应当承担起对自然进行保护的道德义务.正如世界著名生态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言:“我们应将自己所统治的世界看作一个共和国,要促成它的所有成员的完整性;我们应该以爱来管理这个共和国.”(P93)这一观点隐含着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关系”,承认其他生物物种的“道德权利”,即不仅对人类讲道德,而且对大自然的其他生物物种乃至自然无机物也讲“道德”.他们强调只有以此信念为基础,人类保护自然的行为才能获得内在的动力,环境保护运动才能逐步走向成熟,最后获得成功.

上述观点代表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从哲学角度来看,这种从一种泛而非发展的角度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观点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哲学上说归根到底是一种价值关系,不是关系.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与自然结成了实践认识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价值关系.因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人自身的利益,人根据自己的“内在尺度”对自然进行改造开发,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类与自然的这种价值关系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离开人的利益和生存发展,人类认识自然开发就毫无意义,自然物也就不具有什么价值.关系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有其本质规定:它是一个社会范畴,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即人与人的一种价值关系: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都是有理性、有道德意识的人.显然,我们可以看出,除人以外其他任何自然物都不具备主体和客体的资格,与人不可能结成关系.


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社会的环境危机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造成的,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当前生态危机的实质.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协调、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观.其中,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统筹兼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总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把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保护环境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处理人与人的利益关系,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这里,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论是一种科学的价值论,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人类中心论,它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论,从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讲,是以人类的整体利益为中心,也就是强调整体的和长远的利益高于人们暂时的和局部的利益.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人类主体具体表现为不同的群体(民族或国家、地区或区域等)和不同的个人.但是,这种人类中心论的主体是“整个人类”,实践的价值目标是全人类的整体利益,不是某些群体的利益或个别人的利益.这是人类最高层次的价值.因此,在有各种利益所构成的多元的价值目标系统中,人类整体的价值目标占据系统的中心地位.

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首先,处理好发达国家或地区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占有资源的平等问题.当怎么发表达国家或地区拥有超量的各种物质财富,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许多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人民连生存的基本需要都得不到保证.造成如此贫富悬殊,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以不平等的方式掠夺了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更有甚者,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利用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困难和外汇短缺,把大量的肮脏工业和含有毒害的工业废物,输往到这些落后国家和地区,严重破坏了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我们要从道义上谴责这种不平等的行为,呼吁并促使发达国家和地区承担主要的环境治理责任,并在经济、技术等各方面有效援助落后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发达国家或地区与落后国家或地区在自然资源分配和消费方面的平等关系.

科学的观看生态学的价值取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生态环境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其次,处理好当代人和后代人占有资源的平等问题.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无论是可再生的还是不可再生的,都是有限的;而且地球对环境的污染的吸收能力以及对资源枯竭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如果当代人自私自利、目光短浅,过度奢侈消费,大肆掠夺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透支”生态价值,那么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很快就会枯竭;再生资源也会因过度开发或开采不合理,其可再生过程受阻,蕴藏量不断减少,以至枯竭.长此以往,我们的后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将会不复存在.因此,当代人在开发自然资源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应该考虑和安排后代子孙健康生存和正常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当代人和后代子孙之间在发展方面机会均等和资源分享平等.

再次,普及和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生态平衡是人类整体利益所在,保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整体利益;个人对待生态平衡的态度和行为,就是对待人类整体利益的态度和行为.尽管个人对待生态平衡的行为孤立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无数个人以一定的方式组织和联系起来的态度和行为,就关乎自然平衡的根本命运了.因此,对每个人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他的生态主体意识,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性,用理性控制自己的各种非理性的破坏性的和行为,实行有节制的理性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而积极投身到改善已恶化的生态环境、维护和营造生态平衡的社会实践中去,履行个人作为生态主体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