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期刊的黄金十年

点赞:5029 浏览:186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网络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主流观点认为它们将对传统的纸媒出版造成致命的冲击,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传统纸媒在数字化时代香消玉殒,似乎印证了新媒体终结传统纸媒的观点.为顺应时势,传统出版单位向数字出版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失去新媒体,将失去整个未来.但是,传统出版是否就一定会退出历史舞台,却很值得探讨.每一种新兴媒体的诞生都只是对市场的进一步精细的划分,就如同电视的出现,并没有能够终结电影,它们在同一个舞台上演绎不同的角色,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突出和完善自己的特质.同样,新媒体的出现,也不会敲响传统纸媒的丧钟.笔者认为,对于《课堂内外》等青少年期刊而言,传统纸媒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青少年期刊至少还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壮大自己.

青少年期刊应注重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是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所谓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认为其包括三个部分,即对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而人文素养则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和品质.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青少年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国的青少年期刊应注重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青少年课外阅读严重不达标.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少阅读量为145万字,初中阶段的学生最少阅读量为260万字,高中阶段的学生最少阅读量为450万字.就这个标准,前段时间出炉了一个调查结果:小、初、高学生每学期实际阅读的课外书籍,38.6%的学生只阅读了1本至4本,36.7%的学生阅读了5本至10本,只有24.7%的学生阅读量在10本以上.小、初、高学生的最低阅读完成率分别为:62.8%、48.7%和39.6%.数据表明,随着学龄的增高,青少年的课外阅读量越少,课外阅读率越低.与此同时,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青少年电子阅读或网络阅读的比例逐年升高,但考察这种新型的阅读内容就会发现,网络阅读的娱乐消遣属性占了极大的比重,这对青少年的素质养成来说,益处并不大.

我国公民和青少年科学素养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就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和其他发达国家比较,也有明显的差距.根据中国科协201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日本在1991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加拿大在1989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4%,欧盟在1992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5%,美国在200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1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的比例仅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

最近两三年这种情况有所好转,差距有所缩小,但并没有根本扭转局面,这无形中就造成了我国目前在国际竞争中某些环节的劣势.就正在成长的这一代而言,情况也不容乐观,从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一组对比数据就能看出这一点:小学阶段,我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科学素养相差1%;中学阶段,我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科学素养相差11%;大学阶段,我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科学素养相差36%.从数据来看,年龄越大、学历越高,中美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差距越大.

《课堂内外》坚守“科学、人文、生活”的办刊理念.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阅读方式的改变势不可挡.笔者认为,娱乐和资讯转向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但经典阅读、素质养成仍然需要依靠传统的阅读方式,无论是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视力,还是为了体验“翻阅”的质感、阅读的厚重,传统的、经典的、纸质的出版物,都是无可代替的.经典阅读避免了网络空间的碎片化,是精炼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青少年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正是基于此,《课堂内外》的办刊理念定位为“科学、人文、生活”,科学求真,人文向善,生活是美.《课堂内外》将这一理念贯穿在期刊编辑出版的全过程中,有机融合在期刊策划、栏目设计中,为全国3亿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着力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青少年期刊的黄金十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营销模式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青少年期刊的十年黄金发展期

《课堂内外》的发展历程,证明了青少年期刊在数字时代依然活力无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青少年期刊至少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青少年群体是一个显性的大市场.我国在校中小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学前教育的学生有3685.76万人,小学在校学生有9695.90万人,初中在校学生有4763.06万人,高中在校学生有4595.28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有2391.32万人.即全国幼儿园、中小学在校学生2.27亿,加上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学生共计2.51亿.如果算上中职教育、民办教育等,我国学生总数大致与美国总人口相当.《课堂内外》正是紧紧盯住这个巨大的、集中的市场,开发出《课堂内外》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陪伴莘莘学子度过求学、成长的青少年时代,也是他们人生的黄金时代.诚然,学生是“流水的兵”,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一届届地成长,但学校是“铁打的营盘”,青少年期刊只要找到了学校,就找到了读者,这对于期刊的精准营销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青少年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青少年的消费能力相较以往更为强大.据央视财经频道2012年7月发布的《2011-2012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支出目前已在家庭总消费中排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占家庭消费比例2009年为41.37%,2010年为41.75%,2011年达46.04%.另据《2011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的数据显示,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费的金额为1370元.以此推算,一个孩子全年教育消费为16440元.按全国2.2亿在校中小学生计算,考虑到城乡差别和城镇低收入家庭情况,其教育消费市场规模在2万亿元左右.与此同时,青少年学生自主消费能力在增强.他们的零用钱在增加,压岁钱在增加,过生日收到的礼金在增加,这种握在学生手里、可以自主支配的钱,即使最保守的估算,也在数千亿元的规模.那学生手里的这一大笔钱最后都去了哪里呢?据天津市教科院对1.5万名学生的调查,中小学生自主支配的零用钱的去向,排在第一位的是购写课外书,占调查总样本的37.0%.课堂内外杂志社开展的“中国青少年成长调查”的结果同样验证了这一判断:零用钱用于购写课外书的比例达到43.86%(多选),虽然这一比例排在“购写零食”之后,但这一数字仍然很能说明问题(见图1).十年之后,最大的“00后”长大成人,最小的“00后”也即将初中毕业,他们生在数字时代,长在数字时代,加上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他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会最终决定传统出版的命运.同时,教育部每年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逐年下降,与2011年相比,2012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下降2.4%,初中在校生下降6.4%,高中在校生增加0.5%.当学龄人口降低到一定程度,青少年期刊将遭遇“寒冬”,单本期刊的发行量将会下降,但青少年期刊的品种将会增加,以满足更加细分的市场的需要.

青少年期刊应建立有效的营销模式

新一代青少年“1+6”消费模式.抓住青少年的消费特点是建立有效的营销模式的前提.孩子是家庭的轴心,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中心位置,在家庭消费中有举足轻重的份量.我们对《课堂内外》系列期刊的发行作了统计,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数据:《课堂内外》幼儿和小学阶段期刊的发行量中,邮局订阅占了51.2%;初中阶段期刊的发行量中,邮局订阅占了36.1%;高中阶段期刊的发行量中,邮局订阅占了25.7%.这说明青少年的购写行为,特别是幼儿和小学阶段的购写行为基本上都不是他独立完成的,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孩子选期刊,父母来埋单.因此,针对这种现象,青少年期刊要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青少年学生作为消费者而言,他们背后的家人才是期刊经营的重要客户.需知,一个孩子,身后至少有6个亲人为之埋单: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把握住这一条,青少年期刊就抓住了生存、发展的钥匙.

《课堂内外》邮政、市场、校网整合的营销模式.有了市场,如何精准营销却仍然值得探索.根据青少年的消费特点,《课堂内外》经过多年探索,确立了邮政、市场和校网三足鼎立的营销模式,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期刊重点推动邮局发行,而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期刊,更侧重于“二渠道”的营销.特别是和中国邮政总局的深度战略合作,使《课堂内外》系列期刊成为中国邮政畅销报刊80强,《课堂内外》先后和福建、广东、江西、山东、四川、重庆、湖南等省市的地方邮政报刊发行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派出期刊主编、营销人员配合各省市报刊发行工作人员,共同开拓校园报刊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发行效果,期刊的邮局发行量和订阅流转额均以30%以上的幅度增长.目前,邮政、市场、校网发行相互促进,效果十分明显.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传统的经典阅读,庞大而集中的青少年阅读市场正是青少年期刊的发展空间.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将长期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在这最后的发展机遇期,青少年期刊如何将自己做大做强,如何顺应时势,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是青少年期刊甚至整个传统出版行业必须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在这至少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内,《课堂内外》描绘了自己的蓝图,将以书刊出版、数字出版和教育怎么写作作为拉动发展的“三驾马车”,至2020年,《课堂内外》系列期刊月发行量至少翻番,营业收入应该是现在的5倍,至少拥有一家上市公司,在教育、传媒、文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跨行业的影响力.

作者系课堂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