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编辑出版学与

点赞:30003 浏览:1420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利召开的重要一年.我国的编辑出版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研究继续深入,不断有新的观点提出.在编辑出版理论研究、编辑工作与编辑主体研究、编辑出版教育研究、编辑出版史与编辑出版家研究四个方面都有建树.面对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编辑出版学研究面临新的挑战,需要继续创新与发展.

【关 键 词】2012年;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利召开的重要一年.2012年1月5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发表了署长柳斌杰的文章《2012——新进展新步伐新突破新成效》,指出了2012年新闻出版工作总体要求.[1]2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和主要目标,这些纲领性文件为2012年的编辑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使2012年的编辑出版学研究呈现出论题较为集中,研究较为深入的特点.[2]

一、编辑出版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我国的编辑学研究始于20世纪中叶,发展至今已经日渐成熟,硕果累累.[3]2012年,学界在已有的编辑学研究成果之上继续进行深入性探讨.2012年编辑学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编辑力、编辑创新和编辑素养.

全媒体时代,社会对编辑们的出版编辑力要求越来越高.关于“编辑力”,学界对此进行了讨论.李建伟、董彦君、李天姣的《社会化媒体编辑力初探——以新浪微博为例》一文,阐释了社会化媒体编辑力的内涵,分析了社会化媒体中信息的传播特点和编辑力生发的两种形式,指出强化编辑力的三条路径.文章强调社会化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编辑力,尤其是参与社会化媒体信息内容创造和传播的社会公众编辑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4]和的《全媒体时代的出版“编辑力”探析》指出出版编辑力的构成要素以及培养出版编辑力的主要方向.[5]郑爽、刘逸的《“编辑力”——从中国近现代出版人的理念和实践谈起》认为我国近现代出版人身上正是具有这种“编辑力”,从而推动了我国的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6]沈瑞的《也谈“编辑力”》认为编辑力是指做好书的能力.[7]张静影在《说说编辑力》一文中,认为编辑的编辑力体现在创新力、眼力和组稿加工能力.[8]研究者对编辑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培养方向等方面的不同探讨,使得学界对出版编辑力的研究更加深入,编辑理论的视野更加宽阔.

署长柳斌杰的文章《2012——新进展新步伐新突破新成效》,指出2012年新闻出版工作要继续当好改革创新的排头兵.[1]编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编辑理论不断完善,编辑出版学得到进步与发展.王振铎、高峻认为编辑创新是出版传播的核心竞争力.他们认为编辑创新的重点或要义,是能产生最大交互性的,多向快速、传播久远的媒介结构整体,而不是单纯的文化内容的解释或载体的复制技术或媒介产品的经营管理.[9]范军认为大学的学术创新是大学出版创新的基础,大学出版与学术的创新需要自由的空气与宽松的环境.[10]姬建敏对当今编辑规范的建设与创新进行了探讨,她认为做好编辑规范创新是时代所需,编辑实践活动需要编辑规范的创新,并提出当今形势下编辑规范创新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11]还有学者认为编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精神文化产品的加工与传播,编辑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在经济发展中产生推动力.[12]

编辑从事编辑工作必须提升编辑素养,这样才能应对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新问题.“数字化生存时代,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是一种核心竞争力.”[13]“期刊编辑对期刊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在工作中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素养、信息技术素养、人际交往素养、人文素养、发现能力素养等相应的职业素养.”[14]“策划选题、开拓题材、吃苦精神、光明磊落、问心无愧是一个编辑应该具有的综合素养.”[15]“党史编辑应具有比其他职业编辑更高层次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16]以上是学者们对编辑素养的探讨,同时也显示了编辑的编辑素养对于编辑工作的重要作用.作为处在多媒体时代下的当代编辑,提升编辑素养,才能应对编辑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二、多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出版工作与编辑出版主体

多媒体时代下,社会对编辑出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2012年,学界对现实背景下的编辑实务研究和编辑主体研究不断深入,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这些反过来又会促使编辑出版学理论的不断完善.

“媒介融合后,编辑工作方式发生重大改变.融媒时代编辑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自我充电,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从而快速地熟练融合后的工作流程.编辑在融媒时代的地位,较以前有所提高.”[17]“语音识别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十大重要的新技术之一,以其方便、快捷和高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推动社会管理和生产手段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信息检索、编辑记者采访、文字录入、文本校对和刊社管理五个方面,对编辑出版工作有重要的作用.”[18]“新媒体时代下报纸编辑工作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有所作为:(一)编辑给报纸定好位.(二)编辑要做好第一时间的深度报道.(三)报纸编辑要做好多媒体主持人、新闻话题的引导者.(四)报纸编辑是各种素材的提升者.”[19]

为进一步完善与创新编辑出版工作,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有学者提出了三点意见:(一)著录较完整的作者简介.(二)严格审查基金资助项目.(三)给部分高水平论文添加专家点评.[20]“学术编辑工作从动力效果上可以分为正动力和负动力,认真研究学术编辑动力,对提高学术编辑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加速学术期刊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现实意义.”[21]

关于编辑主体研究,巢乃鹏的《浅谈不同出版业态中的编辑主体、客体及其关系》认为在传统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是编辑人员,编辑客体指文稿、作者和读者.编辑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数字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客体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提出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中的读者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编辑客体中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关系增强,成为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的特点所在.[22]兰桂杰的《论编辑主体的现代化》认为编辑主体的现代化是在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依托科学发展、学术繁荣的社会文化基础,以编辑主体思想和理念现代化为先行导向,以编辑出版手段现代化为核心内容,用不断变换的新技术取代旧的编辑出版工作系统,使传统的编辑出版微机化、网络化、标准化.[23]三、中国特色的编辑出版学科建设与编辑出版教育研究

2012年10月19日—21日,在日本举行了第十五届国际出版研讨会,有中国、日本、韩国三个国家的50余位代表参加.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建伟教授作了题目为《中国数字出版高等教育现状分析》的主题发言,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讨论.编辑出版学科建设和编辑出版教育一直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2012年,学界在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学科建设、编辑出版教育和人才培养.

关于学科建设,王振铎在《中国特色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的建构——读刘杲同志的四部文集》中认为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庞大系统中,应该是一个级别相当高的、交互性很强的,内涵很深、外延很广的,普遍通用于人类文化传播与多种媒介交互创新的基础学科.[24]钱俊龙、丁玉薇的《网络(科技)期刊编辑学学科建设探讨——从纯网期刊的构建模式研究引出的思考》认为有必要探讨网络(科技)期刊编辑学的学科建设,特别是网络期刊编辑学的学科框架.[25]

关于编辑出版教育,林新华的《媒介融合背景下编辑出版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和丁锋、米玛扎西的《新形势下编辑出版教育再探讨》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对当前编辑出版教育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对策,都认为当前编辑出版教育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前者认为编辑出版本科教育在专业培养视野、专业定位和培养规格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问题.[26]后者认为信息技术、数字出版以及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编辑出版行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27]王鹏飞在《媒介意识:编辑出版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中认为编辑出版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媒介意识,主要包括媒介环境意识、媒介偏向意识、媒介推广意识、媒介教育意识四个方面.[28]

在人才培养方面,宋艳丽的《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院校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探讨》和《数字时代地方院校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地方院校培养编辑出版人才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前者主要探讨媒介融合时代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实现的途径,提出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要秉承以文化理性为内核,以技术理性为支撑,为社会培养懂出版科学技术、具备出版文化精神的编辑出版人才.[29]后者对现阶段地方院校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探索如何从自身学科背景和现有教育资源出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培养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怎么写作的复合型出版人才.[30]

四、编辑出版史和编辑出版家研究

2012年学者们对编辑出版史和编辑出版家研究成果丰富,特别引人注目.这说明,优秀的编辑思想、精神和传统对于当下的中国编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编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创新.2012年,学界在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出版史和编辑出版家研究上.

编辑出版史方面,吴平对中国编辑思想史的研究成果显著,他发表了《中国古代编辑思想叙略》(《中国编辑》2012.1)、《中国编辑思想史的演进与特征》(《图书情报知识》2012.2)、《中国编辑思想史研究内容浅论》(《出版科学》2012.6),对我国古代编辑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姬建敏的《绿杨曾折处踏遍早春路——编辑学研究十年回音》(《编辑之友》2012.1),对2001年—2011年中国的编辑学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客观评述,以促进编辑出版学的发展与完善.

关于编辑家的研究,2012年硕果累累.引人注目的是对刘杲编辑思想的研究.2011年10月24日,中国编辑学会在北京举办了刘杲同志编辑思想研讨会.刘杲同志的编辑理论研究在编辑出版界得到广泛认同,从而形成了2012年研究刘杲同志思想的热潮.周国庆的《刘杲编辑思想论要》一文主要从强调基础理论研究,形成了对编辑学的系统认识、关注社会变化的新形势,与编辑学理论构建彰显方法论意义等方面来阐述刘杲的编辑思想.[31]贺圣遂的《为出版灵魂的闪光奉献智慧——简论刘杲先生的编辑出版观》认为刘杲先生的编辑出版观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出版的文化特色,彰显了他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32]于翠玲的《刘杲编辑史研究思想述评》从编辑史研究与编辑学科建设的关系,编辑史与出版史的关系,编辑史与多种学科史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四个方面,梳理了刘杲先生有关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观点和方法.[33]郭德征在《刘杲关于编辑的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编辑最高追求的论述与研究》一文中认为刘杲关于编辑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编辑最高追求的论述非常丰富,研究非常深透,并贯穿于刘杲编辑思想的整个体系之中.[34]另外,对黄宗羲、巴金、矛盾、邹韬奋、叶圣陶、叶至善、胡乔木、阙道隆等编辑家的编辑思想,学界也有关注和研究.

2016年编辑出版学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编辑出版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综观2012年编辑出版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有以下发展与创新之处:第一,关注“编辑力”,其研究更加深入.重视编辑素质,认识到编辑素质的高低对于多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强调编辑创新,使其成为编辑理论不断完善与发展的推动力.第二,研究了多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与编辑主体,探讨了在多媒体时代下如何改进编辑工作方式,还探讨在数字出版业中,编辑主体、客体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第三,对编辑出版学科建设与编辑出版教育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在媒介融合时代对编辑出版专业如何进行人才培养进行了阐述.第四,对编辑史和优秀编辑家的编辑思想进行了研究,反映了业界对于优秀编辑人才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