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诗学传统中的艺术媒介观念

点赞:8437 浏览:329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媒介理论的两大类型中,传播媒介因其自明性已成为学术界自觉而深入研究的对象,而艺术媒介理论则因传播媒介研究的偏向而未得到很好的关注与研究.深化艺术媒介的当代价值研究,梳理其学术史,可以发现艺术媒介理论精深的思想来源.本文主要以欧洲诗学传统上基于摹仿媒介的体裁论为代表,强调媒介因素在诗学上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进一步讨论艺术媒介提供思考线索.

关 键 词 :欧洲诗学传统,艺术媒介,媒介综合,诗的艺术

当代文化转型的诸多理论中,媒介理论是极其重要的类别之一.媒介理论不但彰明了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而且发掘了后现代社会“人”的处境与未来困惑.不过,这些贡献都主要来自媒介理论的传播媒介研究.传播媒介因其自明性已成为学术界自觉而深入研究的对象,且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另一个大的类型,即艺术媒介理论则因传播媒介研究的偏向而未得到很好的关注与研究.深化艺术媒介的当代价值研究,梳理其学术史,可以发现艺术媒介理论精深的思想来源.本文主要以欧洲诗学传统基于摹仿媒介的体裁论为代表,强调媒介因素在诗学上的意义.

一、

柏拉图认为艺术家的创造物是一种媒介附属品,是没有目的、没有技艺、没有个性的媒介活动,所有的价值也就局限于某种媒介的应用而已,这些媒介也就是后来被人类艺术广泛采纳的艺术媒介,诸如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赖以存在的物质材料.另一方面,柏拉图对诗人的具体论析突破了他自己的“影子摹仿说”,认为诗人受到神的启示,有一种决定于诗神的不自觉的艺术目的.①从媒介的角度看,吟诵人成为史诗最为核心的传播媒介,而又同时具有了一种诗神的能力.也就是说,媒介的主体性得到呈现.从这个意义上看,灵感论因从传播者的技艺论引导出了诗神的主体论,诗的起源问题也就得到了澄清,而与之相关的传承与理解也获得了本质意义.在此,媒介在两个层面得到了讨论:传播者层面,史诗由吟诵人得以传承,信源层面,史诗的存在由诗神所决定.尽管如此,柏拉图对艺术的排斥观念却奠定了欧洲诗学传统中艺术摹仿论的基础,这一思想也包含了艺术媒介的摹仿观念.

亚里士多德从摹仿论出发,讨论不同体裁之间的差异,认为悲剧的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等六因素中,言词和歌曲是摹仿媒介,形象是摹仿方式,其余三者是摹仿的对象.②亚里士多德将言词与歌曲作为艺术摹仿得以实现的媒介,并把它们作为艺术体裁分类的基本标准之一,由此,艺术媒介成为亚里士多德艺术摹仿论的一个基础要素.这一观念,成为历代学者讨论艺术媒介的重要原则,为艺术媒介理论的成熟开创了体裁论的经典语境.

不同的媒介因素在艺术构成中所担当的功能具有较大的差异.贺拉斯认为,情节在舞台表演和口头叙述两种媒介之间具有差异.后者通过听觉来打动人的心灵比较缓慢,而借助表演,形象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比较可靠,可以让观众自己清晰、直接地感受情节.但是,也有许多情节就不必也不应该呈现在观众眼前,而只需要通过演员的口头叙述即可.③舞台媒介具有视觉直观的优势,从而具有可以接受的艺术效果.但同时正是这种直观性,限制了对丑恶、对不宜直观呈现的情节的舞台表演,这即是说,媒介对于情节表现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狄德罗则从创作主体小说家与戏剧诗人的差异上分析媒介因素的差异问题.他认为小说家的书面媒介赋予了小说家时空自由,而戏剧诗人则因舞台表演媒介因而时空局限极大.正是这种局限,戏剧诗人的才华更能得到提炼与升华,戏剧艺术的难度与精度也较小说更令人关注.④狄德罗在此已经注意到表演艺术的可能性与重大价值,前瞻性地预测出制造一个艺术效果(表演所形成的效果)的影响力,对神奇的表演艺术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而这种期待在今天的影视表演艺术里已经得到充分体现.

但丁在更为普遍的意义上讨论了媒介在艺术活动中的有效性原则,即由于人类的灵性被肉体所束缚,人类就需要某种既是理性的又是可感觉的信号,用以交流与传达思想.这些信号,就它是声音而论,它是可感觉的,但就它随说话人的意愿传达某种意义而论,它则是理性的.⑤

二、

摹仿论的媒介观念和媒介的艺术功能研究,强调了媒介参与艺术表现的功能,其艺术载体价值得到理论阐发.不过,近代对艺术媒介的建构性价值作出深入思考则较晚,直到18世纪中后期才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代表学者主要有莱辛、席勒和黑格尔,尤其黑格尔的艺术媒介理论,在艺术史上具有深远的普遍意义.

欧洲诗学传统中的艺术媒介观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媒介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莱辛主要讨论了媒介因素在艺术活动中与表现对象的同构关系.他认为,那些在空间中并列的符号,宜于表现本来也具有空间并列性质的事物,相应的,时间中先后承续的符号也就适合表现那些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事物.他把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并列的事物叫做“物体”,物体连同它们的可以眼见的属性与绘画的艺术媒介线条、颜料具有同构关系,因此物体成为绘画所特有的题材.而那些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事物可以称为动作(或情节),这与诗的艺术媒介语言具有同构关系,因此,动作(情节)成为了诗所特有的题材.莱辛的艺术媒介观念开始由摹仿论转向建构论,把媒介视为艺术构成的同质因素,从时间与空间媒介进入艺术体裁,在较为具体的艺术层面,探讨了不同的艺术媒介与其所表现的艺术内容具有本质上的关联,可以说,莱辛的艺术媒介论具有过渡意义.席勒也在建构性命题上讨论艺术媒介问题.他认为艺术媒介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是艺术构成的三种自然之一,⑥媒介的个性与自然得到尊重与关注,它在被表现对象和艺术家的自然关系中既受牵制,又自显其自然.在这种关系中,席勒看到了媒介自然的独立不利于表现对象,因而主张艺术作品中媒介自然必须消融于对象自然之中.艺术的自由性是本质规定的,被摹仿对象的自由表现正是艺术作品的目的,而这一目的的实现,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即是媒介自然向被摹仿对象的消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伟大的艺术家以其纯粹客观性来表现对象,平凡的艺术家表现他自己,拙劣的艺术家表现媒介的自然和艺术家的局限性.尽管媒介的自然成了拙劣艺术家的特征,但它作为艺术的建构因素则是明了的,而且,优秀的艺术家也是以媒介自然消融于另外两个自然中获得其艺术品质的.席勒立足媒介自然个性的独立性来讨论艺术媒介,就艺术的品质而对媒介所作的自然定性与细致分析,将“媒介自然”的服从视为艺术呈现的首要前提,同时提出了以三个“自然”为线索来作为艺术评价标准,不但反映出席勒精密的美学视野,而且也是对艺术媒介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席勒的相关讨论为黑格尔的艺术媒介理论作好了辅垫.

黑格尔在艺术感性材料的意义上讨论艺术媒介的建构性价值.黑格尔将媒介提高到了艺术定性的层面来认识:“人们常根据片面的理解去替各门艺术的分类到处寻找各种不同的标准.但是分类的真正标准只能根据艺术作品的本质得出来,各门艺术都是由艺术总要领中所含的方面和因素展现出来的.在这方面头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艺术作品既然要出现在感性实在里,它就获得了为感觉而存在的定性,所以这些感觉以及艺术作品所借以对象化的而且与这些感觉相对应的物质材料或媒介的定性就必然提供各门艺术分类的标准.”⑦对应于艺术的感性材料,黑格尔将艺术分为三个类型:造型艺术、声音艺术、语言艺术.不过,黑格尔认识到感性材料(艺术媒介)标准是根据艺术最抽象的一方面确定的,所以,黑格尔仍坚持以艺术的本质理念为标准,把艺术分为象征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特别指出了语言作为媒介的特殊性.黑格尔认为,从艺术媒介在语言艺术中的情况来看,它的感性材料性质已经褪去,在符号的观念层面得到发展,从而使得诗成为艺术的最高形态.诗作为绝对真实的精神的艺术,是把“精神”作为精神来表现的语言艺术.因为就包容性而言,凡是意识所能想到的和在内心里构成形状的东西,语言都能加以表现,而所有艺术媒介中只有语言才具备此种能力.这里,黑格尔太过自信,其实诗的语言艺术也只能表现人的部分意识与心理,语言的“辞不达义”、“言不尽意”现象已成为诗学的难题,而且对于有些心理活动,诗甚至无法近身,无法使它成为观念或想象的对象.更进一步反思,任何一种艺术媒介都是其规定性中的有限存在,书面媒介亦如此.黑格尔以其艺术史的宏大视野,将艺术类型在感性与精神两方面的表现差异归列为两种:一是艺术构思和表现本身的差异,一是艺术表现所用的材料或媒介的差异,材料的不同性质也对艺术本身带来了新的特点.这是黑格尔艺术媒介理论的基本观点.

另一个重要观点源自对戏剧诗的分析.黑格尔以语言艺术为基础,讨论戏剧艺术,认为诗以语言艺术的包容性与整体性,综合了其它媒介,如音乐、动作、舞蹈、布景等造型艺术和声音艺术的媒介,从而在诗这种艺术的整体精神中创造了新的舞台艺术,超越了单一媒介艺术的局限性,从综合与统一之中创造出新的艺术.换言之,诗的艺术与书面媒介是所有媒介中最具创造力的.由于黑格尔未能见到如电子影像等新媒介,所以,他还不能将诗的艺术的再创造力延伸到影像艺术和网络艺术.但真正显出他的非凡洞见的是,黑格尔在近两个世纪以前,已经明确提出了艺术媒介以综合的途径创造新的艺术的观念,同时指出了这种以媒介的综合而形成的新艺术是建基于诗之上的,所有新艺术都得益于诗的艺术媒介语言,因为只有语言才具有多媒介的包容性、整体性,只有语言这种媒介才具备其它媒介的相似功能,只有语言才可以穿越各种媒介而将它们内在地联于一体.当然,由于黑格尔所讨论的媒介都是感性的实体媒介,所以它把语言作为新艺术的奠基媒介,把诗作为新艺术的奠基艺术,必须是以实体媒介为限的,在虚拟媒介网络之中,不一定适用.


关于黑格尔的艺术媒介理论,值得关注的是他在讨论雕刻艺术时提出艺术媒介的两个著名命题:第一,要追问是哪种精神性才能用这种材料把自己表现为纯然感性的占空间的形象.其次,要追问应如何塑造一些空间性的形式,才能使人从美的肉体形象中认出精神性的东西.这两个追问其实也是所有伟大的艺术所需讨论的问题,即艺术媒介(材料)与所表现的精神之间的关系.第一个命题是艺术媒介的表现边界问题,或者说是表现对象的媒介选择问题.美国哲学家杜威也持相同观念,他认为,每一种艺术都有它自己的媒介,那种媒介又特别适合某一类的传述.⑧第二个命题是艺术表现的问题,既有媒介层面的,也有一般的艺术技术和艺术构思层面的.就媒介层面而论,如何借助于材料来体现精神性对象,是艺术媒介最为切实的问题.建筑的象征性,表现的是崇高、肃穆的精神,因而严整统一的媒介格式成为建筑媒介的一般原则.声音艺术的灵动细腻,表现的是敏感、精微的情思意绪,因而多变、层叠、流转的声音构成是其媒介的一般原则.如此等等,任何媒介的艺术表现都有自身独特的规定性.但如果多元媒介处于综合结构之中时,这些规定性则会因相互缠绕、此生彼息而发生变化,甚至会在矛盾冲突中激发出新的规定性.这种特性就戏剧艺术而言,是非常鲜明的.人自身成为其主要的艺术媒介,由此人这种生命体就成了综合多种媒介的最好媒质.

雪莱的艺术媒介观念延续了黑格尔的思路,将艺术媒介及其表现统一起来.雪莱认为,语言、姿势以及摹拟的艺术,既是媒介,又是表现,好比同时是铅笔与图画、凿子与塑像、琴弦与和声.⑨这一观点也确立了艺术媒介自身的艺术定性,与黑格尔的艺术媒介观念是一致的.

整体上来分析,源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艺术摹仿论”的艺术媒介观念,在欧洲诗学史上成为了理解艺术媒介的经典观念:艺术媒介在艺术体裁中承担了本真意义上的媒介的功能.这一观念,也是当代艺术媒介理论的重要内涵,甚至是最普遍的内涵.然而就艺术媒介的独特性来讲,是在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中才真正得到重视与阐释.黑格尔关于艺术媒介的卓越贡献在于,发现了艺术媒介以综合的、整体的、交接的方式创造出新艺术的内在规律,发现了诗艺术是一切以媒介综合而形成的新艺术的原初性基石.这一关于艺术媒介理论的跨越性成就,超越了自柏拉图以来的摹仿观念,将媒介的工具性与外在性从艺术媒介中清理出来,归之于一般媒介的性质.这是我们今天研究艺术媒介极需总结的理论观念,尤其在我们这样的泛艺术时代,媒介构成了泛艺术的传播支点与基本意义,从而造成了泛艺术的杂乱与媒介失语.我们应当在黑格尔的艺术媒介理论中获取营养,以诗的艺术观念,以媒介综合的艺术创新观念,去创造新的艺术,去理解新的艺术.

注释:

①柏拉图《伊安篇》讲苏格拉底与以弗所的著名吟诵诗人伊安关于诗的一次对话.伊安认为他具有全希腊最优秀的吟诵荷马作品的能力,这是一种技艺.而苏格拉底则认为,这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源于神的灵感.本文在此借用苏格拉底的观点,将史诗的传承与播布归因于诗的灵感,归因于这种灵感所具有“赫库利斯石”的传递能量.参见伍蠡甫主编《西方古今文论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5页.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媒介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有一些人(或凭艺术,或靠经验),用颜色和姿态来制造形象,摹仿许多事物,而另一些人,则用声音来摹仿.”参见亚里士多德《诗学》第一章,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3页.

③参见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罗念生、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1962年版,第146-147页.

④参见《狄德罗美学论文选•,关于〈私生子〉的谈话》,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页.

⑤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参见伍蠡甫主编《西方古今文论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9-90页.

⑥席勒从表演艺术出发,具体分析上述三种情况,他以演员作为表演媒介在《哈姆雷特》这一个案例中,阐述自己基于媒介与对象关系上的艺术等级观念.席勒的精深之处在于,他将媒介与对象这两种自然的关系,具体为《哈姆雷特》戏剧的表演者与角色之间的关系,细致而恰当地说明了媒介必须融入角色的艺术原则.参见《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曹葆华译,《古典文艺理论译丛》1961年第2期.

⑦黑格尔分析以语言为媒介的诗的艺术,虽然在精神方面占了便宜,获得了观念意义与巨大的表现能量,但其感性方面却因过分观念化而失去了媒介之感性的艺术定性的原初来源,从而为此蒙受了不可弥补的损失,这就是说,诗不可能像造型艺术那样诉诸感性观照,也不可能具备像音乐那样诉诸观念性的情感,而只能在媒介感性优势之外,借助语言之力把在内心里形成的精神意义表现出来,并诉诸精神的观念和观照本身.详见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78-279页.

⑧每一种媒介所说的那些话,用任何其它语言都不能说得那么好,那么完整.杜威主张,艺术内容与媒介形式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同时,艺术媒介总体上是多样性的、发展着的,它从人类不断进步的技术和审美能力中得到滋养,不断地开辟表现艺术的空间与可能性,媒介材料不断得到扩展与更新,从“纯然感性的占空间的形象”,到已经观念化的时间艺术,艺术媒介走向丰富与发展,进而在克服单一媒介的有限性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同时还发展出了通过艺术媒介的综合而产生的新艺术.参见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15-120页.

⑨参见伍蠡甫主编《西方古今文论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32-138页.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 鄢 然

实习编辑 高佳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