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阎立本的人物画艺术

点赞:12623 浏览:553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阎立本是唐代人物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受到家传的影响及对前朝名人技艺的吸收,专于绘事,善画道释、人物、台阁,尤其工于人物肖像画以及历史故实画,享有“丹青神化”、“冠绝古今”之赞誉.其人物画创作多是取材于历史或政治重大事件,用笔刚劲,人物刻画细致精雅,工于设色,现今流传于世的作品有《萧翼赚兰亭图》、《历代帝王图》以及《步辇图》等.本文即是以阎立本流传于世的一些代表作品中来探析其人物画艺术的几点特色.

关 键 词 :阎立本;人物画;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147-02

人物画发展到唐代,进入到繁盛的时期.自魏晋时期始有的疏密二体之绘画风格,在唐代人物画发展过程中亦有着其延绵的影响和表现,形成以“写意”和“工笔”为代表形式的两种不同绘画风格,在这两种差异的显现上,人物画写意风格的首创应属吴道子,“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等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而工笔设色人物画的代表人物则属于初唐阎立本.

阎立本(601―673)的绘画活动主要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其父毗,兄立德,皆为唐代有名的画家,父曾仕隋朝.其兄立德侍奉唐代任职于宫廷之内,是当时著名的工程家和人物故实画家,官至工部尚书,后兄死,阎立本代其兄任职.在其父其兄的影响下,阎立本对艺术的造诣也是相当之深厚.阎立本的绘画师于张僧繇、郑法士以及其父阎毗,善画车马、道释人物、台阁,尤其工于人物肖像画以及历史故实画,其画作中线条刚劲,设色古典雅丽,人物刻画细致,相当能抓住人物的神态,有“丹青神化”“冠绝古今”之美誉.阎立本的绘画作品多是受到皇族政权的指示来进行的创作,曾画过《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职工图》,现存《萧翼赚兰亭图》、《历代帝王图》以及《步辇图》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品.

寺观画壁之风在六朝极为盛行.至唐代初期,道观佛寺大举兴建,因而道释人物壁画及佛教壁画盛况空前,其势不减六朝,涌现出阎立本、吴道玄、卢楞伽等道释人物画家.宋编《宣和画谱》收录魏晋以来名画名家数量巨大,共分十大门类予以编制,其中有道释门及人物门并列为类,可见《宣和画谱》中并未将道释人物绘画与人物画同一而论,然又将阎立本的划分类别归于“道释门卷一三教钟馗氏鬼神附”一则,并记载阎立本有四十二幅画作,其收录可谓详实,按此应该说当时阎立本的主要绘画创作时集中在道释人物的创作上的,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并不能得以见到阎立本的道释人物画迹,因此我们从阎立本所传世的一些代表作品中来探析其人物画艺术的几点特色.

第一,受到六朝人物大家之影响,阎立本刻画对象时用笔细致,刻画精妙,并且作品具有皇室审美和时代审美的双重趣味.中国人物画在魏晋时期的发展已经相对稳固,形成疏密二体,初唐时期的绘画,继承了较多六朝艺术之余韵,诗文歌赋及绘画无不如此.六朝人物画大家顾恺之、张僧繇都对阎立本的人物画艺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阎立本人物画风的形成和演进.顾恺之对人物画的创作深有研究,他的人物画用笔细密遒劲,笔迹周密而又连绵不绝,其创高古游丝描、春蚕吐丝描运用于人物画,顾恺之除了注重对人物面部特征刻画的同时,其在服饰衣纹的处理上也是别有特色,对阎立本的绘画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我们可以从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看出.阎立本在其《历代帝王图》中,先后刻画了十三位帝王的形象,并根据其每人的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将人物形象刻画出不同的气质和个性,诸如崇尚武德的帝王,将其性格塑造成为器宇轩昂、势利宏大的模样;崇尚文德的帝王,则又将其塑造成为温润贤明的样子.而在人物的衣纹服饰之处理上,阎立本显然受到顾恺之之影响比较大,但却又能较顾氏有一定的突破.在此处理上,阎立本依据人之躯体用比铁线描更润朗的线条来进行衣物的绘制,更为圆润遒劲,在采用勾线刻画衣纹脉络之后,加以色彩进行深浅层次的塑造,从而达到一种人物面貌与衣物装饰相称之作用.

唐代阎立本的人物画艺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物画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除了受到顾恺之的影响,张僧繇对阎立本人物绘画的影响甚至更为密切.上文我们也提到,阎立本的绘画其中之师法即是张僧繇,张僧繇采用印度之晕染画法,画面人物形象刻画具有凹凸之感.据《宣和画谱》记载,阎立本居荆州之时,曾去观看张僧繇的绘画,认为张僧繇“定虚得名耳”,到第二天又去观看此画,则认为是“犹是近代佳手”,继而一日又观看,则给出“名下定无虚士”的评价,而后“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关于阎立本和张僧繇的事迹,唐彦远《历代名画记》中亦有另一记载,“张僧繇曾作《醉僧图》,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于是聚镪数十万,求立本作《醉道图》,”虽然由此我们不能确定说阎立本之绘画在张僧繇之上,但可以认同的是其绘画水平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肯定.

阎立本受之于张僧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阎立本侍奉于唐太宗,虽然在《宣和画谱》上有记载其因“画师”之职务备受“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待遇”,事后告诫其子孙要“慎毋习”画,但是其却不能不对唐代宗室负责,在保证符合皇室和贵族的审美趣味的另一方面要创作出符合当时普遍认同的“象人”之审美原则的作品,基于这两方面之上的作品,创作出来才能得到承认.阎立本受到前朝画风之影响,加上对张僧繇画风的艰辛领悟,宿十日于其画下,其绘画技艺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改变.阎立本曾奉召绘制了《秦府十八学士图》,描绘的对象是李世民早年为秦王时的十八位文臣谋士,全都是对人写貌,人物面部刻画甚为精致严谨,明代王世贞认为这幅画中“人物极为精雅”,宋代沈括还曾,至清代初期,这幅作品还在流传于世;而在其《历代帝王图》的描绘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阎立本对画中人物面部之刻画是极为考究和谨慎的,尤其是对画中帝王形象之绘制,他并没有单纯采用诸如前朝顾恺之那样的线描,而是在线描的基础上傅以薄彩,显现出张僧繇画风中具有凹凸之感的部分,人物面部并不像衣纹服饰那般豪华隆重,却能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人物面部的神情,以及由此透露出的人物之性格及气度,此特点之描绘正如李嗣真在《续画品录》中记载的那般:“至若万国来庭,奉涂山之玉帛;百蛮朝贡,接应门之位序.折旋矩度,端簪奉笏之仪;魁诡谲怪,鼻饮头飞之俗;尽该毫未,倍得人情.” 第二,阎立本的绘画中在借画面背景表现人物主体上也有很大的特色和突破.现今流传的阎立本之画作,都是纪实性的肖像画以及历史事件题材的绘画,而在这类题材绘画中,阎立本对画面背景的处理也是最有明显性的.在这类题材绘画中,阎立本往往将人物作为画中的绝对主体,不置或少置其他背景,借以突出人物形象,达到其绘画之目的.我们且来看阎氏的《步辇图》,取材于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予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的历史事件,图中描绘唐太宗在由抬架的步辇上接见松赞干布及其下属的情景.此图并没有像前朝那般在人物画的背景中衬以山水或其他之景,而仅是将人物及事件进行定格在画面之中,并且将画的重点置于画面右方唐太宗的位置,这样虽然没有背景映衬,却能达到简而和谐、突出主体的作用;另外如《历代帝王图》,画中图像仅仅描绘帝王及其下属,多为三人一组,不设其他背景,主要是为了彰显主题,突出画面中十三位帝王的绝对主体地位,同时也能将帝王之气质从画面中凸显出来,添置背景反而会破坏了这样一种效果.

第三,是通过人物形象主次关系的位置区分人物的地位.阎立本作为唐代一名宫廷画师,如上文所述,一方面他要听命于皇帝贵族,满足他们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当时时代的审美取向,创作出能被统治者和人民承认和接受的作品,因此,在阎立本的作品中会比较明显地体现出受到这两方面影响所带来的特征,在对人物主次地位的表现上即是此种特征的一例.

封建社会中,皇帝和贵族是最上层的统治者,他们的地位是牢牢而不可撼动的,在按照他们的要求所创作出的作品中,也会将此原则作为基本要求.阎立本在处理此问题时,利用人物形象的前后关系、大小比例等程式化的规范来达到这一要求,而这种表现方法,在阎立本的几幅流传画作中也体现的较为明显.最为明显的当属《历代帝王图》.阎立本在细致精雅地刻画完各位帝王的形象之后,又辅以贴身的奴仆,同时强化了他们形象之间的大小关系,将奴仆的形象较之于帝王缩减了许多,这种缩减一方面来自于所画奴仆形象大小的改变,同时也缘于将其前后位置与帝王及其他奴仆拉开距离,这样就产生了人物地位及重要性的明显区分.在《历代帝王图》中即是表现为帝王形象之高大威武及奴仆形象之低矮瘦弱.

由上所述,我们通过阎立本传于世的作品可以得出其人物画的艺术特点,由此也能得进一步知的是其人物画相比于前朝顾恺之、张僧繇之人物画,有了相当的进步,其用笔更见润朗,在线条表现之感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阎立本在人物画中对于背景的弱化以及通过对人物形象大小、前后之排列,突出不同人物的重要性方面,对后世人物画的创作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将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程式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