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艺术

点赞:5726 浏览:203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最接近的群体,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良好的沟通方式和效果是达到预期教育目的的基本保障.本文针对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原则及技巧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 : 高校辅导员 沟通原则 沟通艺术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德育工作和大学生成才引导工作都是依附于思想政治工作的.”[1]可见,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艺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目前,由于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担当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的重任.

“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无数的实践表明,师生间良好有效的沟通是实现教育目的,取得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2].高校辅导员要成功地参与教育管理工作,就必须掌握沟通的艺术.良好有效的沟通,往往可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稳定学生的情绪,扶正学生的思想,使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因此,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有效沟通应把握的原则

(一)以平等的原则疏导学生

平等是获得信任的心理基础.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交谈,有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区别,这种客观差别的存在,势必影响到学生在谈话中的思想状态.如果辅导员树立一种威严,表现为权威和冷漠,就会拉远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谈话之前就有一种忐忑的感觉.要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就要遵循平等的原则.辅导员要努力做到和善、有亲和力,表明教师不是唯一的权威,学生有表明自己理解和感受的权力,并且这种表明会受到辅导员的重视,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值得信任的,从而消除学生的恐惧、紧张、对立心理,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与辅导员真诚相待,为沟通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真诚关爱的态度感染学生

思想沟通和情感的交流相伴而生,通过情感的互动达到“情达”,通过思想的交流达到“理至”.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不是例行公事,更不是训话,而是心灵上的交流.真诚关爱可以拉近沟通双方的距离.辅导员要本着真诚关爱的态度诚恳地对待学生,利用年龄相仿较有共同语言的优势深入学生,要像对待朋友那样谈思想、谈学习、谈生活,做心灵的沟通.让学生感到关心与爱护,使沟通在和谐、亲切的氛围中进一步展开.

(三)以简明生动的语言激励学生

现在,个性鲜明的“90后”成了大学生主体,他们有着求新、求实、求活、求简明的特点,掌握了青年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后,辅导员在沟通时就必须做到使他们耳目一新,不能老生常谈.幽默的语言是沟通的润滑剂,它可以在诙谐中化解尴尬,营造和谐的氛围.辅导员要尽量使用鲜活的语言,言简意赅而不漫无边际,幽默风趣而不刻板粗俗,目的是达到明显有效的沟通效果,利用简明生动的语言缩短与学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使沟通交流气氛轻松融洽,促进与学生关系的和谐.

三、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一)沟通前的准备工作

辅导员在决定和学生进行沟通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全面了解学生,使沟通工作具有针对性.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差异较大,沟通工作不能千篇一律,要做到有的放矢.沟通前,辅导员应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成绩、工作情况、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为了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辅导员要多关注当前学生的热点话题,保持与学生思想状态的紧密联系.同时,辅导员在和学生沟通之前,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要对本次谈话进行全面的规划,包含时间地点、谈哪些内容、如何引导及展开、沟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等,进行一个通盘的考虑,以防沟通时话偏离主题.尤其要注意沟通内容的设定,很多沟通都是在学生思想出现波动,或者情绪不佳的时候展开的,这就要求辅导员充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站在学生的角度,猜想他们内心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考虑几个方案,视沟通时的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通过一系列积极的前期准备,沟通就会变得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这种充分的准备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二)选择合适的时机和环境

选择适当的时机和环境,能使沟通工作取得满意的效果.沟通时机把握得当,将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要注意沟通对象的情绪,有些事情发生后需要冷处理,不要在学生的思想不稳定、认识极端化的时候处理,待学生情绪稳定时再与之沟通,这样教育效果会更好.有些时候当学生某个问题或倾向刚露出苗头时,就应当敏锐地抓住并及时与之沟通,解决问题于萌芽状态,把工作做在前头,防止大事的发生.

“良好的沟通氛围是沟通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辅导员应积极创造融洽的沟通氛围.凡成功的思想工作往往都是从改变人的情感或情绪开始的”[3].沟通刚开始时,学生难免有些紧张和不适应,辅导员可以谈一些双方共同关心的愉快话题,积极创造一个较为融洽的沟通气氛,尽量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引导学生主动交流,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应注意与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沟通时,选择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个别沟通,不要有第三者在场,以免使沟通对象因自我警觉而使思想封闭,影响沟通效果.

(三)有效沟通的技巧

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辅导员应掌握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与学生沟通时,语言运用得不好,就算口干舌燥、声嘶力竭,学生也会无动于衷,置若罔闻,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语言运用得好,讲出的话令人心悦诚服,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沟通过程中应正确运用暗示性语言、合理使用鼓励性语言、避免使用消极性语言.对大学生的教育一直强调运用鼓励、积极的暗示性语言,鼓励性的语言可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强化学生的行为动机,朝着老师鼓励和期待的方向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批评及处罚,而是鼓励与批评相辅相成,在鼓励的同时要认清什么地方错了,批评的同时肯定正确的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达到激励的目的.

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辅导员应懂得倾听的艺术.任长松先生在《探究式学习的18个原则》一文中明确提出“倾听着的教育”这个重要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和应答的过程”,而在教育过程中“倾听不仅是一种工作手段,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辅导员在倾听的过程中,要认真专注地听,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善于捕捉信息点,找准沟通的切入点,给予学生相应的暗示和引导,推进沟通的深入进行,达到教育影响的目的.


(四)沟通效果反馈总结

辅导员与学生沟通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提高认识得出正确结论.同时要及时抓反馈,检查沟通效果是否对学生起了作用,发现有进步要及时表扬,发现沟通效果不大或没效果,要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辅导员的反馈也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关心的,对辅导员也会产生信任和亲切感.对辅导员来说,每一次与学生沟通的经历,都是工作中的一次锻炼,不管是一次成功的沟通还是失败的沟通,都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地分析、归纳和总结,所以要做好沟通的总结工作,建立起完善的沟通记录档案.建立相对完善的沟通记录档案,做好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状况的跟踪记录,更好地分析每名学生的现状,可以增强辅导员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成长历程的了解,帮助辅导者形成系统完善的沟通思路,提高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已成为高校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形式和方法.高校辅导员必须尽快更新观念,找准定位,加强学习,不断研究和探索创新,加强与学生之间沟通和交谈的能力,提高与学生沟通谈话方式的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出适合时怎么发表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