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传》的主题其艺术特色

点赞:30634 浏览:1428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唐代文苑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无疑是诗歌,但在文坛上放出异彩的,是被鲁迅称为“所成就乃特异”的传奇小说.其中,《柳毅传》就是这类放出异彩的代表作品之一,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主题都存在着种种误读.比如,在正统的文学史中,游国恩就把它放入“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一类中;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也认为这是一篇“神话爱情小说”,并指出“小说通过龙女的遭遇,对父母包办婚姻制度做了批判,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①.受此影响,张友鹤在《唐宋传奇选》中也讲:“龙女对受到夫家种种所提出的控诉,正是封建社会里妇女们普遍的遭遇.她等力图挣脱这残酷的枷锁等追求自己终身的幸福.这又表达了受压迫的妇女们的内心感情.”②在此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虽然有部分学人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又大多囿于自己已有的观点,如周先慎在《古典小说鉴赏》中就认为《柳毅传》是一篇“以由父母包办婚姻所造成的妇女的不幸境遇为背景,描写和歌颂美好的人,美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美好的人生”③的小说.周潇的《<柳毅传>中的君子人格与社会理想》一文虽然指出了小说“寄托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人格理想与仁君仁政、儒侠互补的社会理想”④,但没有充分肯定、挖掘这是它的主题.同样,在它的艺术特色上,大多数研究者都指出了它的浪漫主义手法和进行了人物形象分析,但基本上没有人从它作为成功的传奇代表作角度对它进行一个统一的分析.因此,本文对它的主题和艺术特色予以申论之.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它所处的社会环境,它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对这个社会进行折射,甚至是干预.因此,要对《柳毅传》的主题思想进行准确的解读,我们就不得不先对他所诞生的社会时代环境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柳毅传》的作者李朝威虽然生卒年、个人事迹不详,但是,根据目前一些资料公认的看法⑤可以初步判定他生活在安史之乱后,而其人生经历主要集中在唐德宗时期.事实上,唐德宗早年虽然有所作为(如即位之初厉行节俭,用武力积极削藩,对宦官采取“疏斥”态度等),但是由于削藩而引起“四王二帝”事件与“泾师之变”后,他本人在贞元时期的政治上就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这表现在他对宰相已经由即位之初的信任变为对大臣的猜忌,并形成拒谏饰非、刚愎自用的性格;对藩镇由强硬的武力转为姑息,并由此形成了藩镇割据专横,遂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对宦官也委以重任,并使宦官掌握神策禁军和担任监军成为制度.在个人生活上也开始由即位初期的节俭和禁止各地进献转变为喜欢财物与大肆聚敛.当然,唐德宗在位期间一方面说明了这位自幼生于安逸后又饱经乱离的壮年天子的政治品性,但另一方面更反映出大唐帝国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面貌.而这对于熟读儒家经典的李朝威来讲,儒家主张文学干预现实、干预政治的观点必然会暗中支配他对《柳毅传》的创作,进而在作品中表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即作品的主题).

《柳毅传》的主题其艺术特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仁政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那么,《柳毅传》所表达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在作品中《柳毅传》所表现的主题就是描写和歌颂心目中的一个理想社会.而这个理想社会则主要体现为儒家所描绘的“理想国”: 人们以道德为约束,仁君行仁政,士子具有君子人格和武夫以武(或者讲以侠)维系上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柳毅传》中道德对他们的约束.

在《柳毅传》中,人神以道德为约束主要体现为不论是人还是神在相互的交往中都以礼相待上面,这在正面的人物描写上基本都是如此的.比如,柳毅受龙女之托,依言扣社橘后 “俄有武夫出于波问,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按常情说,神国的一介武夫在面对凡夫俗子时,他是不会拜的,更不用说很客气地将柳毅称之为“贵客”了,但事实上,他对柳毅是以礼相待的.又如,在柳毅初见洞庭龙王之后,龙王清楚知道柳毅是人间之人后,还不明白他的来意,但当他面对“毅而设拜”后,龙王也是“君亦拜,命坐于灵虚之下.”这对于在讲究地位等级的封建人世社会来讲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人间的凡人和水国的至尊呢?再如,当威猛无比的钱塘君在灭掉泾川次子、救出龙女后的欢宴上向柳毅逼婚,经柳毅一番义正词严的驳斥后,钱塘君是“逡巡致谢”,并赔礼道歉道:“寡人生长宫房,不闻正论.向者词述疏狂,妄突高明.退自循顾,戾微不容责.幸君子不为此乖问可也.”此类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道德的约束除了体现在以礼相交外,还体现在自律上面.比如,柳毅对龙女本来是很喜欢的,可是他在面对钱塘君“如可,则俱在云霄;如不可,则皆夷粪壤”的逼婚的时候,柳毅则从“夫始以义行为之志”、“素以操真为志尚”两个角度慨然答道:“等且毅之质不足以藏王一甲之间.然而敢以不服之心,胜王不道之气.惟王筹之!”再一次证明了“吾义夫也”的自白.

在人神以道德为约束的描写下,作者李朝威接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仁君行仁政的画面.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经说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⑥显然,在儒家看来这种“不忍人之心”所产生的“不忍人之政”就是真正的仁政.这在小说中有充分的体现:当龙王从书信中看到女儿在婆家受到时,他首先是深深的自责:“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这体现出了这位位高权重的龙君的“不忍人之心”.接着,当龙宫知道龙女受而“皆恸哭”时,洞庭龙王是“惊”而“谓左右曰:‘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为什么怕钱塘君知道呢?显然是怕暴戾的钱塘君一气之下做出难以控制的事情来.当钱塘君归来时,他首先问的却是 “所杀几何?”“伤稼乎?”等问题,并告诫他以后不可如此莽撞等这就体现出了龙王的“不忍人之政”.此外,小说对于龙王所施行的仁政的结果也有所体现,比如,在柳毅拜访时,那位接待他而彬彬有礼的武夫、暴戾的钱塘君对他的心悦诚服、左右听到龙女消息的痛哭就很好地体现了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⑦、“上好礼,则民易使也”⑧的论断.可以说,仁君行仁政是《柳毅传》的主题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