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特点探究

点赞:33261 浏览:1563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特点,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与西方的女性艺术发展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必然有着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此文从中国女性的情感特征,传统文化,生命关注状态等为出发点,力求更为简要明晰的用语言呈现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的创作特点及中国女性艺术发展的方向道路.

关 键 词 :现代女性艺术;生命;文化;感情;美感

随着20世纪六十年代女性主义的风起云涌,“女性艺术”伴随着“女性权利”、“女性主义”应运而生.“女性艺术”这个带有鲜明性别特征的艺术方式,已经以不可忽视的面貌跻身于大艺术的行列.但是作为“女性艺术”本身其力量还是微弱的,因为并没有一个“男性艺术”的概念与之抗衡,“男性艺术”的空缺以及人们对男性创造的艺术程式司空见惯显示出女性艺术的力量的薄弱.但是女性艺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在艺术领域里所引起的反响是非常迅速和普遍的.女性艺术家以她们特有的女性视角来阐述社会和世界,运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女性心理、女性思想和女性价值,显现出一种不同于男性艺术家的独特视角.

中国传统上总是将艺术品归为男性和上层阶级的创造,将工艺品归为女性和下层阶级的制作.艺术品和工艺品之争成为男人和女人之争,但是,一个摆弄油画的男人,并不比刺绣枕巾的女工更懂“艺术”.在这个美的标准也由男人和统治阶级制定的社会里,他们将自己视野中美的标准作为“公理”加在整个社会的头上,公众(被统治阶级和女人)往往习惯地接受了统治阶级颁布的标准,而失去了独立、客观思考和判断.

一、与传统女性艺术和西方女权主义的区别

国际文化艺术背景深深的影响着中国女性艺术的发展.受西方思想和女权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知识女性开始觉醒,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文化的挑战,使得女性在寻求自主与平等方面的意识愈来愈清晰和强烈.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性艺术家才在“性别差异”中发现自身的价值.由西方掀起的女性主义艺术运动给中国的影响早期还始终停留在“人造”的阶段之上.因为长久以来中国“非礼勿看、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相夫教子”的儒家思想灌输给中国女性的结果是“逆来顺受”,“女人无才便是德”的大环境下,女人失去公开受教育的机会,故古代擅画的女子不外乎两类:闺阁派与青楼派.从中国古老《易经》中关于天男地女、天尊地卑的划分,我们也可以看出女性地位受限于男权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但随着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女性”概念在八十年始出现在文学艺术中,直到九十年代,“女性艺术”这一具有鲜明性别特征的艺术方式得以提出.特别是1989年中国前卫艺术大展之后,中国的观念性作品借西方现代主义之风发展起来.

我们不可否认西方女权主义作为一种遍布全球的哲学思潮和政治运动,其对“父权制”的对抗思想影响着中国现代女性艺术和女性艺术家.但是中国女性艺术的意识形态更接近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女权主义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后女权主义”,即放弃早期女权主义偏颇激进的一味颠覆与结构男权的政治主张和实践,而主张普及女性的社会性别意识,增强女性社会性别觉悟,循序渐进的提高女性地位,例如廖海英在《蒲公英》、《亲情》中所表达的,她将花的与女人的造型意向化的融为一体,使花和女人之间本来就不清晰的界限更加模糊,软化的塑造手法和刺激的毛发的使用,花一样盛开的女性生殖造型,呈现出旺盛的生命感和明显的诱惑意味.其形式柔和舒缓,主题也十分具有人情味.

总之中国女性艺术由于与西方女性艺术在思想、艺术人员构成,时代背景不同等诸多方面原因,中国现代女性艺术一方面在艺术方式上有所调整和改变,以平和、贴切或反讽幽默的气息调和着前期女权主义的怒气,一方面又因为女性艺术家承认女性和男性是构成世界的两大主体,体会了两者的差异,所以在作品中大量加入了女性对人生、情感的独立理解,力争还原人类世界与艺术世界多姿真实的面貌.并且这种很“自我”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后女权主义的“主张”的大众性,构成了中国女性艺术复杂、细腻的特点.

二、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特点

1. 感情的投入

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特点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女性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通常人们常说男人是理性的动物,女人是感性的动物,女人喜欢神秘氛围,男人喜欢强烈刺激.归其原因人类早期是洞穴动物,男人在外面打打杀杀,女人在洞内照看儿女造就了女性天生感性的特征.所以女性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大都是感性的产物,他们可能想起来什么创作什么,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没有那么多为什么,那些看似与艺术无关的“心灵事件”,实际上总是不期然的对艺术产生着重大影响.例如女性艺术家夏俊娜,她既不靠观念的介入,也不靠材料的堆砌,她只在保持绘画的一种“纯粹性”,纯粹的凭着自己的生活感觉,从绘画的第一笔开始享受着画画的过程并无意中表达着自己的内心.

虽然中国的大多数女性艺术家排斥挂入“女性”的词头,但是无形间的女性感性气质在作品中流漏,感性可以说是女性最性感的个性.

2.生命的关注

女性孕育了生命,必然对生命的感触是最大的也是最真实的,这种生命不仅是个体的生命,同时也是对生存和环境的感触,这是女性性别特征的无形体现.

关乎生命题材的创作很多,例如关于“目击成长”---舒可文与喻红的对谈中所言:可能一个孩子的出生对男性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但是对女性影响特别大,等于说对自己的成长和生活重新梳理一遍.[1]职业雕塑艺术家向京在她的多件作品组成的“处女系列”中也体现了生命的主题,这些造型各异,但神情却不无相似之处的雕塑,让人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哀婉的气息.

中国女性艺术家喜欢使用人生的成长,植物的生长这样具有生命力的东西作为创作的主题,他们不追求形似而是检测借优美的景象和生命的活力来托喻个人的心境,他们关乎与生命宇宙相关的“小”的东西,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3.对中国文化的吸取

中国女性艺术发展离不开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女性艺术的发展既借鉴了传统文化中人文化、民间化的神韵、气质、美感,也借鉴了现代文化中的观念性、复杂性和包容性.

中国女性艺术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艺术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文人画传统的痕迹,细腻的笔触、诗意的画面、闲逸的表达、镜花水月、安逸自得、清婉脱俗,画面讲求的舒适性和和谐感,例如借鉴中国画中气韵生动的感觉而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刘虹.同时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在艺术种类的借鉴与包容性越来越强,中国的女性艺术也出现了很多关乎观念、形象、媒介的新名词,一些现代艺术形式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中,例如陈羚羊的《十二花月》(2001),我们透过中国传统样式的镜子,看到的不再是我们习惯看到的“美丽”的女人脸蛋和,而是“真实”的流着经血的女性性器官;彭禹的作品《我倒立》用DV的这个技术直观地展示了一个现实中最日常的生活场景.

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现代女性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代的文化气息为中国女性提供的多方位的思考方式.

4.视觉“美感”

中国的女性艺术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女性情节”的感官性,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很多女性艺术家在作品中无形的形成了视觉美的创作特点,他们往往将鲜果花卉手工编制等等这些与女性有类比性的东西放在创作中来,例如夏俊娜的作品中女孩围绕在鲜花树丛中,若有若无,甚似朦胧奇雅;施惠的代表作《结》选用了棉线、宣纸、纸浆等编制而成,这种柔软韧性充分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中安静感;尹秀珍的装置作品《毛线》则完全由毛线构成.

中国现代女性作品中体现的美感是女性情节的自然流露,中国女性不同于西方女性个性张扬,本身大家闺秀、秀外慧中这样的优秀女性定位标准还没有改变,也必然在潜意识里给女性艺术家创作带来视觉美感的创作,柔软、舒适、易于接近的“美感”是中国现代女性创作的一种广泛呈现.

三、走有中国特色的女性艺术道路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不可能出现像西方一般的女性主义,即使是现在中国还没有“东方女性主义”的事实存在,但是中国的女性主义必将走过从使用到认同,最终达到共存的过程.可能这有像提倡“共产主义社会”的嫌疑,有点无需缥缈,但必然是一种优向趋势.中国在天地、男女的划分中,认为天阳地阴,天有天的刚健,地有地的包容,天与地各有其责,二者并不仅仅置于相对立的地位,相反,中国古代哲学讲的是系统完整伦,讲的是天地合一,就这一点而言,男性和女性应该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印证的,对立显然不符合中国的系统完整性观念.女性主义在中国所面临的处境,是由中国文化现状所决定的.因此在中国来谈论女性主义,我们势必要首先挑选我们的立足点,以便选择合适的对象,调整我们讲述的方式.我们首先要有一个能够与男性和女性对话的位置,而不是一个自言自语的女性主义语境.所以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在世界艺术中暂时处于边缘的国家,应该有一种对待边缘性的像摄影这样的边缘媒介,中国在作为一个边缘国家起来的同时,也应该以自己的艺术实践来努力提升边缘媒介的表现力,提高边缘媒介的地位,为其进入主流贡献力量.可喜的是近年的现代艺术展览上,女性参展艺术家的人数也在逐年增长,接受人群已经不仅仅是当代艺术圈内人员,而是越来越多地被大众所关注与探讨,女性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初级发展阶段所带来的影响是意义深远的.我们应该把近代中国每个历史阶段对妇女解放所做的努力和带来的历史结果都纳入我们的视野.我们决不能简单的回到“花木兰”、“杨门女将”,也不能把中国革命历史阶段的妇女解放运动加以割断.这一切的历史和文化经验都应加以梳理,因为它们不但是历史,也是当下社会和文化的现实存在.只有这样的前提下,中国的女性主义发扬着才能首先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历史资源,进而真正认清,为什么将女性主义本土化的必要,以及应该如何运作.这样,就有望通过找到自我立场,包括目前本土化的焦虑,进而在超越一种思维定势和单一模式的前提下,展开对中国女性主义的思考与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