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艺术歌曲

点赞:9514 浏览:427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马勒的声乐套曲《大地之歌》是其艺术歌曲的精华,也是被称为"歌曲交响曲",是为男高音和女低音独唱和管弦乐队而作的交响曲.是根据德译诗歌《中国之笛》所作,东方诗人的悲壮情怀与西方作曲家的思想历经千年激起了音乐的火花.

关 键 词 :马勒;大地之歌;艺术歌曲

【中图分类号】G712

一、马勒的创作分期及生平概况

古斯塔夫马勒是出生于奥匈的波西米亚人.马勒自幼喜欢民歌,六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岁开有个人音乐会,十五岁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在此期间对瓦格纳的歌剧和布鲁克纳的交响乐痴迷,并拜布鲁克纳为师学习作曲.马勒的创作分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担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指挥之前;中期:担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指挥期间;晚期:辞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指挥之后.

1.早期

马勒自1880年起,就开始在一些中小城市担任指挥,其后在布拉格、莱比锡等歌剧院任职.并利用检测期先后创作了声乐套曲《流浪少年之歌》、《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和用民歌集《少年魔角》为基础创作的若干歌曲.

2.中期

中期是马勒创作的高峰期.马勒顶住各方的压力,使维也纳歌剧院成为当时欧洲一流的歌剧院,并且成为当时欧洲歌剧艺术的最高水准.1902年他结婚生子,但是两个女儿的先后夭折给予了他沉重的打击.在此期间,他和以前一样利用检测期创作了《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和声乐套曲《亡儿之歌》.在歌剧院呕心沥血了十年,饱受各方的嫉恨和积劳成疾,不得不带着病弱的身体辞职离开.

3.晚期

1907-1911年是马勒人生最后的岁月,他带着病弱的身躯,先后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纽约爱乐交响乐团任指挥,并创作了根据中国唐代诗人李白、王维、孟浩然的诗篇谱写的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第九交响曲》、《第十交响曲》(未完成).最后,综因病情恶化回到维也纳,葬于两个女儿墓旁.

二、马勒艺术歌曲代表作品分析

1.声乐套曲《流浪少年之歌》

这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由四首歌曲组成,女低音演唱.内容表现马勒在卡塞尔期间与一名女歌手之间的爱情纠葛,描写一个被爱人抛弃的青年漫无目的的流浪寻求温暖.二拍子和四拍子的进行曲节奏贯穿于四首歌曲中,调性布局主要采用小调性,随着主人公在路上的情绪变化而改变调性.每一首歌曲都在不同的调性上开始和结束.

2.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

《大地之歌》是马勒的声乐交响曲,共六个乐章,词采用的是德国作家汉斯贝特格翻译的唐诗《中国之笛》,东方诗人的不幸遭遇和悲壮情怀,激起了作曲家的音乐共鸣.选取了《中国之笛》中的七首诗,包括李白、王维、孟浩然的诗歌,写成了《大地之歌》.

第一乐章"愁世酒歌"原诗为李白的《悲歌行》,有力的快板,男高音独唱与百人以上的乐队演奏,在黯淡中藏着无限的憧憬和美感.

第二乐章"秋日孤人",据说原诗作者是钱起.由女低音(或男中音)演唱.通过对秋日万物凋零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马勒预感死亡即将来临的悲剧暗示.

第三乐章"青春",被认为是李白的原诗.短小而欢快,用少数乐器演奏,由男高音演唱.音乐清新明快,具有欢乐的氛围,表现了马勒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借酒浇愁,设法逃避尘世的一种厌世思想.

第四乐章"美人",原诗是李白的《采莲曲》.乐队演奏,由女低音演唱.音乐缠绵、富有戏剧性,细腻的刻画了淳朴的采莲少女的内心世界,描绘了一幅水上采莲女与岸上少年,脉脉含情、互相凝视的画面.曲中中国风格的木管旋律与歌曲互相辉映,末尾留下神秘的大提琴与竖琴的泛音.

第五乐章"春日醉客",原诗为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德译文与原诗极为接近,马勒一完全按照德译文使用,是六个乐章中最终于原诗的部分.显示出李白狂放不羁的风格和借酒浇愁、逃避现实的人生态度.这个乐章以音乐华美而著称.由男高音演唱.

第六乐章"离别",原诗为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与王维的《送别》两首五言古诗.这是全部六个乐章中最长并且最优美的音乐.着重渲染了一种阴森可怖的氛围,突出了一种与世诀别的绝望情绪,描绘了在萧瑟的夜晚,采用了尖锐的不协和和弦,表达了诗人在山林中静候即将分离的朋友的场景和生死离别的内心痛苦.这是一首悲观主义者对现世的厌倦、对彼岸的憧憬,对大地的赞美的最后颂歌,也可以说是马勒对现世的告别.乐队演奏,由女低音(或男中音)演唱.

《大地之歌》的六个乐章都是发展主题的分节歌形式.整体结构庞大,可以视为大型的再现复三部结构.调性布局运用交响音乐的发展手法,从第一乐章到第六乐章都贯穿着五声音阶的音调.这些音调的骨干音,可以构成一个附加六度的大三和弦或附加七度的小三和弦.《大地之歌》用得是大小调交替调式,第一乐章a小调,第六乐章从c小调转入C大调,最后结束在(c-e-g-a)附加六度的大三和弦上.这是大小调调性的综合,也是五声音调的点缀与呼应.

三、马勒艺术歌曲的特点

马勒坚持诗歌的民间性,旋律朴素优美,多用自然音阶,常用德国民间舞曲和进行曲的节奏写作歌曲.作品具有阴暗与温柔的格调,表达敏感、悲伤、嘲讽、欢乐、忧郁的气氛; 歌曲描写的主要内容是孤独的忧伤、死亡的恐惧、无奈的退隐和对生命的渴望.

他与前辈们的不同在于使诗歌同淳朴的、富于民间特色的旋律与丰富的管弦乐音响结合起来,成为"交响性歌曲";歌曲采用钢琴或管弦乐队的伴奏形式,编制虽然庞大,但仍保持歌曲纯净的室内风格;阐释艺术歌曲的交响性因素,是他创作中的最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