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类学之

点赞:24504 浏览:1163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艺术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艺术与人类文化两者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人类学早期更多的是关注婚姻、家庭、亲属制度、群体、以及欧洲以外的社会,而当代的人类学家则开始更多地关注艺术.艺术为何会成为人类学家关注的焦点?因为他们越来越认识到,艺术不仅是作为一种形式地存在,也蕴藏了人类的思考方式和社会情感,并且艺术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通过对艺术的关注,从艺术这个具体的形式入手,来探索人类群体的逻辑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随着这种思维和观念的转变,艺术人类学这门学科也随之诞生.本文主要从艺术人类学的概念、历史和范式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关 键 词 :艺术人类学 概念 历史 范式

作者简介:林立策 (1983―)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在读硕士

一、 艺术人类学的概念

对艺术人类学下定义之前,必须得先弄清楚艺术与人类学之间的关系,其实弄清了两者的关系,也就弄清了艺术人类学的实质.西方关于艺术人类学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写法:Art Anthropology(艺术的人类学)和Anthropology of Art(关于艺术的人类学),虽然初看起来无多大区别,然而,仔细琢磨却大相径庭.前者是借用人类学的方法对艺术进行的研究,目的是要研究艺术;而后者是通过艺术对人类学的研究,强调的则是人类学的研究.因此,不同专业的属性群体就会有不同的取向:从人类学家来说,会更倾向于后者,毕竟他们所要做的是人类学的研究,而只是通过艺术这个对象来深入研究;而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者来说,则更多的会强调前者,即借鉴人类学的方法,达到对艺术的研究,探索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具体作用.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都要涉及到艺术与人类学之间的联系,艺术人类学就是如何去解释两者之间的联系.

易中天在《艺术人类学》中大致有过这样一个定义:“广义上,通过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来探讨艺术的科学;狭义上,则是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和成果来研究艺术的本质和规律,尤其是着重研究艺术的发生机制和原始形态的科学.”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不管是广义的或是狭义的,都只是说明了前面所说的关于“艺术的人类学”的范畴,而事实上,艺术人类学也绝非是着重研究艺术发生的机制和原始形态的科学,笔者认为,应该是研究与人类生活相关的所有艺术,包括艺术现象、作品等等.而艺术也不只是形式上的艺术,而应该是一个艺术的整体,还有考虑赖以艺术生存的文化环境,其中当然也要考虑人的因素在艺术整体中的影响.王建民曾说过:“艺术应更多的需要体现个性和差异性,当艺术意味的去追求科学规律的时候,艺术也就死了.”因此,是否也就可以这么去理解,艺术人类学还认识和关注不同艺术的差异性与个性.

60年代至70年代艺术人类学定义为:研究非西方的小规模社会艺术的学科(others,他者).考察世界各地小型社会艺术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可能显露出的艺术表现的一般原则,并观察这些原则在不同情形中的实现程度.这种观点跟人类学思潮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艺术人类学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人类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然而,当代的艺术人类学不局限与原始社会的研究,也包括对现代社会的研究.因此,王建民对艺术人类学的定义总结:“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包括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在内的人类学社会的艺术现象、艺术活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学科”.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艺术人类学则是研究人类历史上所有时期的艺术创作,以及与艺术相关的所有事项.

二、 艺术人类学的历史和范式转换

艺术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学的发展有着内在必然地联系.我们可以从对人类学历史的大致回顾,来找到艺术人类学的发展轨迹.很难去说人类学究竟什么时候起源,艺术的起源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不能说艺术人类学就早于人类学而存在.另一方面,笔者通过对历史各个时期范式的介绍,来找到与艺术人类学之间的具体联系.

在展开具体的论述之前,首先对“范式”的概念要有所了解,范式的概念由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提出.“范式(paradigm):是一个公认的学术研究模型或模式,广义上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社会意义).狭义上指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解题(范例).”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意义也有所不同,因此范式也将随历史的潮流不断的得到转换并与之适应.“范式的转换:从前科学(形成规律)――常规科学――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规范的形成)――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反常与危机――新的科学革命等”(以上转摘自王建民的课件).范式的转换,简而言之,就是对理论模式的的结构到解构,再重构到再解构,如此随着历史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

当弄清楚了范式的概念以及它的转换规律,也就轻而易举的找到了人类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正因为有范式的转换,才会出现各个时期不同的学派和理论,因为新的学派和理论的形成符合了范式转换的规律,也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正如学界所熟知的,早期人类学的研究是针对“他人文化”(Other culture)的探索,相对于欧洲来讲的异民族文化.这一时期,带有西方中心主义和殖义的思想,他们试图理解人类的共性与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所以才出现了古典进化论和德奥传播论的思想,它们认为文化有高低之分,认为欧洲就是文化和艺术发展的最高境界.可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的转折期,人类学界开始出现大量的理论反省,通过具体的田野调查说明,世界并非如他们理论所设想的那样.到20世纪后期,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也开始发生转变,而不仅限于欧洲以外的民族,而应该是包括全人类的研究.在这期间,于是出现了法国以涂尔干为代表的社会年鉴学派;在美国以历史具体主义和心理学派为主流;在英国则以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克利夫―布朗的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为主流,功能主义的范式主要是关注艺术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到后来的出现了英国社会学派、美国新进化化、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不过之后,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当属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和格尔茨的解释人类学,“前者认为艺术是一种压缩模式,不是对象的投影或某种消极的相似之物;而后者将艺术与国家政治象、仪式等相结合的阐释人类学研究,对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艺术进行意义的阐释,用以解析复杂的文化现象(同上)”.艺术人类学就是伴随着人类学理论范式的不断转换也在不断的发展着自己.

“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人类学反思的进行,艺术人类学研究的侧重点从非西方小规模的社会中的艺术转移到当代文明社会中艺术.”(同上)也许至此,很多人都会比较的困惑,当我们针对一个研究对象时,应该具体运用哪一个范式?其实这就有点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之感,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要削足适履,而应该要视足选履”.不同地区的文化或艺术有不同的属性,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具体对象具体分析,不管哪一种范式或多种范式的相互应用,只要能够客观地、适合地解决当下的现象和问题,都是可取的.借用王建民的话说:“没有一个唯一的理论范式的应用,只能根据你的田野调查材料,对各种理论范式的应用,能够解释你所需的现象,在特有的现象下对理论范式进行补充,就是最大的作用和意义.”

人类学家通过扎实的田野工作,获得第一手田野材料,从中发现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文化对象,不断地对常规现象进行反思,运用不同的理论去解释这些特有的现象,如此则导致了理论范式的不断转换,进而也将不断地促进了艺术人类学该学科的发展.


总之,不管是“艺术的人类学”还是“关于艺术的人类学”,都必然要涉及到艺术与人类文化之间的联系,两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艺术人类学就是如何去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是不同性质的研究群体所采取的侧重点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