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下一站

点赞:22368 浏览:1054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有一个城市,它拥有全亚洲最好的两所大学.大学社区散发出的人文气息足以熏陶、培育一个知识精英阶层,就像孕育了巴黎左岸文化的三所大学.

这座城中,华洋杂处、中西文化荟萃,各种不同的文明水融.城中拥有亚洲最好的表演平台,以及众多的画廊.就像著名的文化大熔炉——纽约.

这座城市由行业公会寡头控制政坛与经济命脉,可能不是最的模式,但对艺术发展却不乏推动力.热爱艺术的掌权者可以轻易调动和集中社会资源,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按照这种“理想条件”,这个城市本有成为“艺术之都”的可能,但它却没有成为巴黎、纽约或佛罗伦萨.它被大陆人称为文化沙漠,它缺乏本土艺术家和艺术区,从社会大众到精英阶层,对艺术兴趣不大——这个城市,是香港.

当然,不能说香港与艺术没有关联.今天的香港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艺术品拍卖市场,仅次于纽约和伦敦.拍卖场交易量飙升的同时,伦敦的本·布朗、纽约的高古轩等世界著名画廊,以及中国内地的站台中国、东站画廊、艺门画廊、唐人画廊等,都纷纷进驻.近期,中国内地风起云涌的艺术品查税风波,更加凸显出香港的免税港优势.再加上今年香港艺的高歌猛进.作为艺术品交易平台,香港的确是货真价实的东方之珠.

但是以上提到的这些“艺术盛举”,只能证明香港是一个理想的艺术品交易平台.在艺术品贸易蒸蒸日上的同时,香港本地的艺术家并不见起色.香港很少全职艺术家,大多需要维持生活,他们也不擅长推广自己的理念.古人讲:穷而后工.香港艺术家只做到一半,穷是挺穷,工倒未必.香港没有艺术网站,缺乏艺评家.同时,香港也缺少国际级的美术馆,缺少本土艺术区.无论艺术品的交易额有多高,香港的本土艺术依然是冻土一片.


失望往往来自于期待过多和对自己的高估.香港人会对电影失望、对房价失望.但是对于艺术,香港人从来不会失望,因为他们对本土的艺术与艺术家从来就没有期待和高估.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何志平说:“在香港并不缺乏文化艺术表演,世界各地的顶级演出时常会来香港,但文化艺术却始终难以扎根香港.多数香港人习惯眼前利益,又急于追求,形成急躁、短视的特质,所以很多人热衷于炒卖投机活动,而对文化活动往往只要求提供短暂的官感刺激.偏偏很多艺术活动需要花时间静静欣赏,又要加以思考,让感受沉淀下来,港人多无兴趣腾出那么多时间,所以欣赏艺术难成风气.”

香港艺术下一站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艺术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也许我们先别说成为“艺术之都”这么伟大的理想.先说个小遗憾,对于香港来说,腾飞的80年代、富足的90年代、迷茫的新世纪——没有一件艺术品可以表现这些或波澜壮阔或暗淡无色的岁月,我不知道,是否有香港人对此感到遗憾?

最近香港的西九文化区计划开始启动,文化区中的M+博物馆迎来乌利·希克捐赠的一千多件中国当代艺术品,让内地艺术圈对香港艺术振兴充满了希望.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西九文化区从1998年开始立项,一路磕磕碰碰,数度更改计划,十几年来招致不少非议.香港人对西九文化区的质疑甚于期待.艺术品交易的理想平台、西九文化区的建立,以及乌利·希克的捐赠当然是好事,但不能凭此认为香港的艺术从此进入快车道.如果我们在开篇提到的这么多“理想条件”都没能让香港的本土艺术壮大,凭什么一个“城市中的艺术公园”就会点燃香港艺术之火?“艺术之都”不是一个免税区,难以人工计划和打造,也不能按“理想条件”来拼凑.香港本土艺术的发展依旧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与许多预言者不同,我并不相信任何关于香港未来的预测,因为一个人或一座城市的未来都是不能预测的,除非他已经没有未来.香港艺术家会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香港本土艺术的兴起会在多远的未来?答案还飘在维多利亚港的海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