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艺术大师阎夫立

点赞:17634 浏览:811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阎夫立

河南禹州市人,1950年生,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州大学陶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等,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个人终身成就奖,是我省获此殊荣的第一人.阎夫立潜心研究钧瓷30余年,创作钧瓷工艺品5800余件,部分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单位,并多次荣获全国大奖,他曾为国家领导人设计制作钧瓷国礼,为河南省设计制作迎香港回归钧瓷礼品,其著述的80多万字的专著《中国钧瓷》,被列为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图书.他为钧瓷艺术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业内人士誉为“现代钧瓷艺术之父”.

1994年创立“阎夫立钧艺工作室”.其80万字的《中国钧瓷》专著(科技出版社出版),被列为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图书.1996年作品“异型豆”入选《中国美术大全》陶瓷卷,1997年主持设计创作了河南省迎香港回归礼品“豫象送宝”特大钧瓷瓶,1998年作品“回归瓶”获省首届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1999年作品“五百罗汉”获“中国民间美术书法大展”一等奖,1999年3月作品被李鹏委员长用作访问欧亚六国礼品和接待日本等五国议长的国礼,1999年10月其钧瓷作品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亚太文化周”进行艺术展览,同年其作品“风调雨顺”被人民大会堂,2001年钧艺作品“石榴瓶”获中国民间工艺山花奖?金奖,同年,其作品“豆豆系列”、“卵石系列”、“纳福系列”荣获“中华民间艺术精品大展”金奖.2003年参与设计博鳌亚洲论坛礼品“祥瑞瓶”、“乾坤瓶”.2004年作品“玄鸟系列――神灯与壶”获首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山花奖. 主持的科研项目《名贵传统瓷器天然气梭式轻质窑炉》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得中国文联授予的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个人终身成就奖.这也是河南省获得此殊荣的第一人.

1969年阎夫立进禹县红旗瓷厂做技术员,很快成为厂技术科负责人,先后担任过烧成车间主任,技术科长,美术设计负责人.1992年调任禹州市钧瓷研究所第一任技术所长,和同志们一道,开展一系列技术攻关,完成我国第一座钧瓷液化气窑炉的设计、施工、投产与推广.又于1997年完成河南省迎香港回归礼品的设计烧造任务.此后,阎夫立一直潜心研究传统钧瓷文化与现代钧瓷艺术的结合发展工作,提出一套新的钧瓷艺术理论,取得了突出成绩,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我国现代钧瓷艺术的奠基人.


在古书《葡萄牙王国记述》有这样一段称赞中国瓷器的话:“人类所发明的最美丽的东西,看起来要比所有的金、银或水晶都可爱”.

瓷器一直是中国的一张古老的名片.中国的英文名字也叫China(瓷器).而陶瓷艺术,更是风行三千多年经久不衰.

笔者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崇敬之情,叩开了郑州大学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的大门,拜访了现代钧瓷艺术大师阎夫立.

“瓷器之国”

就在一条走廊的尽头,有一座圣殿,那是一个钧瓷的王国.

问:您好,阎老师,听说有个法国的科学院院士执意要拜您为师,是真的吗?

答:呵呵,是真的,他叫弗朗斯瓦马蒂,他来研究中心参观后,称赞这里的作品是“震撼世界的艺术”.

问:外国人士为什么对陶瓷艺术这么着迷?

答:法国人天性浪漫,比较喜欢艺术.而陶瓷,更是艺术的结晶,它浓缩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外国朋友喜欢它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国外,陶瓷一直是高贵的象征.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我国领导人曾以象征和平、友谊的瓷天鹅作为国礼相赠.

问:瓷器的作用还蛮大的.

答:是的,在人类原始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陶器的诞生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它促进了人类定居生活的稳定,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

问:真是受益匪浅.

答:其实,陶瓷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明代郑和下西洋时,给其他国家国王送的礼物多半是瓷器.当时,神奇的瓷器轰动了世界.从此,中国的瓷器从海上源源不断地流向西方,在当时的西方国家,瓷器与黄金可是等价的.

问:您是权威,问一个很幼稚的问题,陶瓷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吗?

答:从大量考古发掘的文物和史料来看,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已经能够制造、使用陶器了.陶器的诞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后来,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实现了从陶器到瓷器的进化.

陶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从对人类的贡献上来说,它的作用并不亚于指南针、、造纸及活字印刷这四大发明.

问:您曾经说过,我要让陶瓷艺术不辱“代言中国”的使命.陶瓷艺术为什么能够“代言中国”?

答:我国是世界公认的陶瓷发源地,号称“瓷器之国”,自古就以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闻名世界.

钧瓷艺术大师阎夫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陶瓷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陶瓷原本就代表着中国,陶瓷艺术之所以能够代言中国,是因为它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是一个暗合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完美的符号和象征.

陶瓷发源地

中国的陶瓷文化,就是郑州一张没擦亮的文化名片.

问:对陶瓷的发源地,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是江西景德镇,有人说是浙江绍兴,有人提出是广东佛山,陶瓷的发源地到底在什么地方? 答:中国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关于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1955年,在郑州的商代大墓中,各出土了一件比较完整的商代瓷尊,这两个瓷尊里外都涂有一层较薄的透明青釉,其中一件瓷尊表面还有几块较厚的玻璃质绿色釉,明亮光滑,胎釉结合紧密,硬度较高,叩之有金石之声,专家们研究后认为其烧成温度当在1200度以上,已经完全具备了瓷器的特点,堪称中国瓷器的鼻祖.

1965年,在距今三千多年的郑州商代中期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在内城外西北角有大量的陶瓷器窑炉和作坊遗址,出土了大批原始青瓷片和完整的瓷器,这是世界上发现的生产瓷器最早的地方,直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郑州商代遗址原始青瓷器的发现,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原始青瓷的出现是陶器与瓷器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这是目前学术界比较公认的看法,所以,郑州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瓷源圣地.

问:那么,能否说陶瓷文化,就是郑州这座城市的一大名片?

答:没有任何一项发明能与瓷器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相比.

可以代表郑州的一切文化中,我个人认为当之无愧的是世界瓷器的发源地这一事实,瓷器的发源地在郑州――这是郑州一张含金量为100%的名片!

问:您从钧瓷之乡来到这里发展?是这一点吸引了您吗?

答:我出生在钧瓷之乡河南禹州,从小就和瓷器打交道,后来一直从事钧瓷文化的研究工作.

在研究钧瓷文化的过程中,学术的考证使我认识到,研究中国陶瓷文化离不开郑州,而郑州也需要大力进行陶瓷文化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因此,我义无返顾地来到郑州,决心为振兴“瓷源圣地”郑州做点儿事情.

申报“中华瓷源圣地”

前不久,阎夫立发出了河南应当尽快申报“中华瓷源圣地”的呼吁,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问:关于河南申报“中华瓷源圣地”的呼吁,关注的人多吗?

答:很多,河南毕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问:您提出河南是“中华瓷源圣地”的观点,有人支持吗?

答:我从来就不需要支持,我背后有几千年的中原文化,我从来就不是孤立无助的.

郑州发现中国最早的瓷器,这是不争的事实.河南省几乎每个市、县都有古窑遗址,从商始直到元代,这期间河南一直是中国的陶瓷中心.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很多地方都恢复了陶瓷生产,生产技术和工艺也位居全国领先地位.

中原悠久的陶瓷艺术,不仅在技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艺术上也成为各个时代的先锋.例如:北朝的瓷器纹饰普遍以莲花为题材,素净雅致,形成了浓郁的地方风格;唐三彩是举世闻名的艺术瑰宝,蜚声国内外;北宋出现的钧瓷、汝瓷、官瓷等被后人称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瓷器品种;有关瓷器的口头文学、民谣、传说等也在中原大地流传甚广.我干吗害怕没人支持?

问:您这么强烈的呼吁,意在何为?

答:河南虽然有丰厚的陶瓷文化资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传统的陶瓷文化记忆正在逐渐消失,古老的技艺正在式微,掌握传统技艺的老艺人大量逝去,在世者也是风烛残年,与陶瓷有关的大量民俗迹象已不复存在,这一切都使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忧虑和危机感,进行抢救与保护已刻不容缓!

问:不害不怕别人说您守不住寂寞了,是在炒作吗?

答:也有人认为,既然我们河南是迄今发现的生产瓷器最早的地方,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那么就没必要去争一个“中华瓷源圣地”的称号.

我个人认为,申报“中华瓷源圣地”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为河南陶瓷正名、证实的过程,是很有意义的.我庆幸我自己有机会参与进去.

至于说什么炒作,还不如直接炒我的作品,那似乎更具商业价值,哈哈.

擦亮陶瓷这张名片

眼下,阎夫立教授正在为擦亮中原的陶瓷文化名片而忙碌着.

问:在实现陶瓷文化资源产业化方面,全国有哪些城市做得比较好?

答:潮州和佛山可能做得好一点吧,它们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把陶瓷做成了大产业,年产值几百个亿呢.

我们河南,陶瓷文化和原材料都比他们丰富,我们有理由比他们做得更好.

问:您认为河南应当如何利用丰厚的陶瓷资源,实现陶瓷产业化?

答:我有一个愿景,首先把郑州申报为中国瓷源文化之乡,把河南陶瓷文化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中华瓷源圣地”纪念碑和博物馆等,把标志性纪念物与旅游、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将中华陶瓷文化的精华向世人展示.

问:还要申报什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是的,历史上的五大名窑,出在河南的有三个.河南的民间陶瓷文化遗产很多,再不申报,许多珍贵的东西就会消失,对现存艺人、工艺进行调查、记录,即便与研究,也可造福后代.

其实,说严重点,中原陶瓷文化遗产已经到了不抢救不行的阶段了.去年,冯骥才先生来陶瓷文化研究中心考察时表示,想把全国陶瓷文化普查中心设在河南.中原的陶瓷文化遗产太珍贵了,它是中华陶瓷文化的核心.

问:您提出河南要打造成为全国陶瓷文化中心,那么郑州在这一进程中会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答:郑州是旗帜的地位,是偶像的地位,是圣地的地位,也是陶瓷行业应当礼拜朝圣的地方!

问:您认为郑州要重振陶瓷艺术雄风,还存在哪些困难和不足?

答:最大的不足是认识不足.郑州人知道中国是瓷器之国的多,知道郑州就是瓷器发源地的少.我在郑州大学举办陶瓷文化讲座,讲到这个问题,大学生们都是惊讶,甚至是激动不已,发出“没想到我们郑州这么伟大”的感叹!

还有就是没有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们没有意识到陶瓷文化会给郑州的经济建设带来巨大效益.郑州二七区的瓷源文化,登封的硬质白陶和曲河窑、宋金元钧窑,密县窑等等,这些陶瓷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整合利用.

问:陶瓷艺术是不是离老百姓太遥远?怎样实现陶瓷艺术的大众化?

答:呵呵,陶瓷本来就是人们的日常用具,它从诞生那天起,就没离开过泥土,没离开过老百姓.

其实,陶瓷艺术是民间艺术,更是生活的艺术,也是参与性很强的艺术,现代都市里方兴未艾的“陶吧”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艺术永远是在民间,只是时间给这门古老的艺术蒙上了灰尘,得需要有人把它擦亮.

呵呵,我可能就是那个擦灰的人,我不怕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