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感情的实现

点赞:30048 浏览:1418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艺术创作无非是将艺术家头脑中所想所看所感的意识,通过一定的媒介和组织以视觉的方式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将内心的体验和内心的冲动,把具象艺术中的色彩和形式全部融入幻想和意念中,进入从总体上把握自然世界的组合层次,任何客观事物的表现都融入了主观情感进行理想化的渲染,它也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精神活动,艺术的无尽魅力就存在于其作品的独特风格之中.

关 键 词 :情感;思维;创新;艺术内容;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253-02

艺术作品是由内容和形式两个要素构成的,在艺术理论中长期以来把"形式决定内容"看作是一个现实主义创作必须遵循的规律, 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是由可触、可视的形体、色彩等构成的.从宏观的角度看,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的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首先造就了属于特定时代的艺术家,而且,不管艺术家自身怎样离群索居,他仍然是属于社会的人,是属于社会生活这个有机体上一个活生生的细胞.因此,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产品,就不可能不反映这个特定的社会、特定的时代,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形式,也就不可能不为社会存在所决定, 这里要弄清艺术与生活的这种关系,即生活对艺术的先决地位,并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为它们不是同一事物,不是统一体内的两个方面.我们肯定生活与艺术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是因为它们之间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而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此,生活本身不等于艺术的内容.艺术内容不是客观存在着的生活,而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反映,它仅仅是一种意识、一种审美意识,它来自客观而不是客观自身.因此,在艺术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能被误认为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进而推演出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作为一种意识的艺术内容,在没有形成艺术作品之前当然还是检测定的、非现实的,当它需要回转到客观时,那就必须借助于物质材料来加以体现.而这种体现的方式,就是所谓艺术的形式.正如艺术的内容来自客观一样,艺术的形式也同样来自于客观,一方面,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充满情感活动,另一方面,情感也是客观的艺术对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艺术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也就同时来自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从客观方面讲,艺术形象的情感因素就是艺术对象情感因素的反映.艺术是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重点反映对象的.这样,人的情感也就不能不反映在艺术形象之中.但是,艺术形象的情感又是艺术家赋予它的.艺术家没有不带着强烈的感情来描写自己的对象的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无疑就是在创作实践中将自己城立的艺术观念、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以及个人的艺术追求进行最集中的体现和展示.凝聚着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以及个人的艺术追求的“艺术个性”,构成了绘画艺术的生命,无疑也是绘画艺术最为恒久的动力之所在.

艺术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人的认知水平及探求新颖表达方法的努力.在水彩画创作课上,经常有学生问我该怎么画?画些什么?我认为问题不在于他们技巧的高低,而是他们想知道自己想法好不好.这就是说他们应该探索在审美对象面前如何用恰当的技法去表现自己的思想和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将技法与自己独特的内在感受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这就是艺术创造力.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创造力,其创作就如无源之水,再多也没有新鲜感,也会干枯.空想产生不创造力.创造力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并把观察所得加以筛选和重新组合.任何一个水彩画艺术家都需要观察、熟悉生活,这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只有在充分了解客观对象的基础上,才能对客观对象产生自己的思想和表达意图,才能更好地表现客观对象及自己对客观对象的认知和真实感受.让自己独立的的思维和客观对象相互融合,进而行成独特的艺术表现,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创造力.罗丹说道:“你看一看艺术的杰作吧!艺术的整个美,来自思想,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的思想和意图.

艺术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如何超越生活,创造出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伴随着现代主义艺术的浪潮,艺术也逐渐被看成一种人类所特有的认识世界(区别于现实世界的一种“观念的世界”)的方式.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现为艺术家依靠自己所特有的感性方式,通过认识的深化,进而完成从素材向绘画语言的转化,并最终塑造出可视、具体的艺术形象.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的思维方式,构成了艺术创作所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艺术化的思维方式无疑是由艺术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着的,艺术家的这种思维能力越强,感受能力也就越敏锐,判断力与创造力也就越强.

时代的发展已使我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发挥创作个性,开发艺术生产力,才能扩展艺术的种类,达致艺术的多样性.因此,艺术间的相互借鉴、吸收、渗透、融合,将导致艺术的多样化、交叉化,使当代艺术发生很大的质的飞跃,许多艺术创作艺术上的问题也才能相应得以解决.总之,没有艺术个性的创作行为,会使艺术停留在无法创新、无法变通,没有民族意识和风格、没有文化心理、时代精神,导致艺术形式上的单一化,甚至产生艺术创作的枯揭,逐渐失去艺术的恒久生命力.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诸要素,而形式是指这些要素的结构关系.从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来看,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作为艺术作品自身,它并不能结构出一个可供观照的对象,它必须借助于某些物质材料才能体现自身.然而,这些物质材料(如石头、泥土等),对于那些“借助者”却是独立存在的,它自身就是一个既有内容又有形式的可供观照的“实体”.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想到,当它成为某种“意象”的体现者而进入艺术的范畴之后,它到底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一些观点认为,它的存在就是艺术的存在,它的毁灭就是艺术的毁灭.笔者认为,在艺术作品中,作为基础性的东西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它们是相互借用的两种材料,即物质材料和感性材料有序和有机的融合.这两种材料,一个是艺术家的观念世界,一个是体现观念世界的物质构成形式.“意象”通过“物象”的绘声绘色方式显现为可供观照的艺术形象,从而使艺术成为一个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因此,这个转化过程对于“意象”来说,它因得到了一个物质的形式,从而显现为艺术作品,对于“物象”来说,它因得到了一个形象的形式,从而使它以艺术面貌出现.于是,作为感性材料和物质材料的各种要素交融在一起,达到了同一.


我们从人对自然物质的加工改造方面看,如果艺术家凭借自己的手和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把物质(如:一块石头或一块画布等)改变一种形态,赋予它们一种新的结构、一种新的形式.那么,这些物质由于在形式上起了变化,它们在观照者的眼中就不再是它们自己,不再是石块和画布,而可能是一个动物、一组静物或者其他可视形象.这种由形式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内容”的质变是惊人的,它们从无生命物质变成了有生命物质.当然,并非这些物质材料本身发生了质变,而仅仅是在观照者的心目中引起一种“质变”的幻觉.而从这种幻觉中,人类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创造的价值,看到了自己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因此也就看到了美.然而,按形式主义的概念,造型艺术作品本身是由可触可视的形体和色彩构成的,认为形和色是艺术作品的血肉生命,这种“形式和结构”就是艺术的精髓,这种说法有悖于事物的一般规律,淡忘了艺术品的创造者的观念或意愿.笔者认为,物质材料作为艺术的物质基础,作为艺术产生的物质要素是不容忽视的.艺术生命只有靠这些物质材料的结构组合才能诞生,艺术的灵魂也只有“有体可附”的时候,才能成为可以感受到的活的灵魂.

在英国现代水彩画之父保罗.桑德比之前的水彩画,大多是色彩单调的单色画.桑德比在水彩颜料的研制和绘画技法方面作了很多尝试,从而提高了对水彩艺术的认知水平,将水彩画的技法推进了一大步,他以新的技法创作了大量的水彩风景画.桑德比是最早给风景题材以全新生命力的水彩画家,把地形水彩画当作吟咏自然的彩色之诗,将他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然景象的变幻巧妙地组合成了梦幻般的境界.这种艺术境界的造就,不仅使他的作品超出了一般风景画的范畴,成为水彩画领域的翘楚,而且还成为抒情水彩风景画的先驱.

那么情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极其复杂的高级精神活动.情感往往体现为人类内心生活的最深层次,是人的生命本体的动力.由于情感的主观性最强,因而也就最容易被幻觉化和诗意化,同时,情感也才能引起欣赏者的审美幻觉,使之深深沉浸在自我创造的主观幻象之中.强烈的情感会使人们分析能力和自控能力急剧减弱,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导致情绪激化而放纵了想象机能.因此,当人们情感冲动时,起初都苦于找不到适当的词和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而有一种紧迫感,这就是艺术语言的蓄势.这种蓄势所蕴含的能量越大,就越使语言出现畸形.可以看出,艺术语言的产生是为了适应人们情感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言语形式.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赋予艺术语言的情感信息是客观的,但由于人们的情绪记忆不同,经过主体化了的情感信息就会有一定的差异性.个性化的艺术情感的价值也正体现在:艺术语言的交际价值.从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全过程看,就观照者而言,他必须理解艺术语言的情感信息之后才能产生自己的情感.可见,观照者情感模式的重新建构,是他的情绪记忆与艺术语言的情感信息之间同化与顺应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换言之,正是创作情感的个性化,才使艺术在人类的观念世界得以永生.

艺术语言是情感的反映形式,情感是艺术语言运思的内趋力,它是创造艺术语言最重要的因素,它激活审美感受.审美感受的动因和目的是情感的表现化,它使整个审美感受过程的心理活动都融汇在情感的体验之中.在这体验中,既体现了发话主体情感的特点,也反映了发话主体认识问题的个胜.艺术语言是情感体验激发下的产物,它与常规语言表达思想、认识的功能不同,它是一种复杂的表情、体验系统.油画艺术的语言形式主要是经由艺术家在画面形式、色彩以及笔触等诸方面构成.个性化艺术语言价值的实现就在于打破语言的局限性,使话语充分体现出艺术魅力.借用符号学的理论,艺术语言在语言规则与语义设置上的特征为艺术语言的可接受性提供了基础,可接受性的最终实现还要依赖于在具体表达中、在特定语境中与情感体验的融合.

艺术创作感情的实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艺术作品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艺术的无尽魅力存在于其作品的独特风格之中,而风格的独特性,主要来源于个性化的创作手法.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无疑就是在创作实践中将自己独立的艺术观念、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以及个人的艺术追求进行最集中的体现和展示.艺术家们在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艺术灵感的程度上的天才表现,决不可能来源于他们业已僵化的创作与表现模式.事实上,一部风格多样的绘画艺术发展史,离不开那些天才艺术家们极富艺术个性的艺术创造.时代的发展已使我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发挥创作个性,开发艺术生产力,才能扩展艺术的种类,达致艺术的多样性.因此,艺术间的相互借鉴、吸收、渗透、融合,将导致艺术的多样化、交叉化,使当代艺术发生很大的质的飞跃,许多艺术创作艺术上的问题也才能相应得以解决.总之,没有艺术个性的创作行为,会使艺术停留在无法创新、无法变通,没有民族意识和风格、没有文化心理、时代精神,导致艺术形式上的单一化,甚至产生艺术创作的枯揭,逐渐失去艺术的恒久生命力.艺术个性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个性,它能充分的发展,不受束缚.当作者将自己思想感情熔铸于自己笔下的形象时,由于它们饱含着生活气息,又高于生活,给人的启示、联想,往往会大于超越作者原来的思想,而具有更广、更深的、更为普遍,更为丰富的意义.在西方绘画发展史上,作品的个性问题一直为人们所重视.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对于意识和外部感受的认识一直都期望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创作的前期阶段一些列的采集之中会立即得到最初的感受,就好像是和你所处的环境产生一种共鸣.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艺术创作过程的一体性“建造”.如果说艺术作品是一个“生命”,那么,那些按照一定秩序建造构成这生命的“生命物质”,可谓是生命信息的“载体”.所谓艺术的灵魂,艺术的思想内容只有通过这些“载体”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内容与形式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只有表现为彻底的统一,艺术作品才能真正产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