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浪漫的艺术创造

点赞:9845 浏览:427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编辑推荐]

《楚书法史》是一部关于中国先秦时期区域书法史的史学研究专著,其内容主要是楚文化背景下的楚系文字书体及其风格演化的历史资料,以及对这一时期工具材料、形式形制、技法技巧和审美观念的变迁考察.这种考察主要从艺术学、文字学、考古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切入,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楚书法的风格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系统梳理.可以说,本书是楚文化研究领域的补白之作.

[精彩书摘]

楚金文伴随着楚文化的发轫而问世,是商周金文“楚化”的结果,它的发展演变与当时社会蓬勃发展起来的青铜文化相携而行.金文“楚化”意味着西周以来大篆的结体和用笔遭到解构和颠覆,“楚化”本身也构成了楚金文书法风格演变的一部分.楚金文从字形、结体、用笔、章法布局到铭辞内容、文辞格式、铭文韵律,都与北方风格划然相别,是书法史上最早的南派书法等

楚简是先秦时期当之无愧的墨迹经典,是中国上古书法史上无名书手群体的共同创造,它构建了一个与先秦题铭书法相媲美、相雁行的令人沉醉的墨迹世界.楚简书法结体奇肆,用笔洒脱,点画放浪,其摆动生姿的笔法和以曲为尚的线条,或开隶书之源,或生行草之势,已然昭示了后世文人书法的运动方向,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碑刻、帖学系统之外的早期简牍书法形态等

经过两年的编辑工作,《楚书法史》终于问世,虽然耗时颇长,但这是品质精湛的保证,相信该书的问世必能得到该领域学者的认可和关注.

楚书法是我国上古时期一个作品数量庞大、瑰丽奇特、篆隶承替的书法系统.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艺术形式的存在,楚书法以它独特的个性造型和书写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楚书法史》是一部关于中国先秦时期区域书法史的史学研究专著,其内容主要是楚文化背景下的楚系文字书体及其风格演化的历史资料,以及对这一时期的工具材料、形式形制、技法技巧和审美观念的变迁考察.这种考察主要从艺术学、文字学、考古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切入,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楚书法的风格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系统梳理.可以说,本书是楚文化研究领域的补白之作.

本书的编写和出版选择在湖北这个楚国故地.无论是研究和探讨楚系文字的演变,还是系统地梳理和归纳楚系书法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地都具有更多地域上的便利.本书的编著者系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祖龙先生,他热爱楚文化,致力于对楚艺术史论的研究,在该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先后有多项专著史论及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

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我有幸成为了《楚书法史》的第一个读者.当我第一次拿到打印稿,通读之后,我觉得作者论述全面而细致,小到对单个字的结构分析、渊源论述和地域比较,大到楚书法对整个中国书法史的影响和意义,都显现出该书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让我这个出版新人深感责任重大.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也对我今后做编辑工作意义深远.

构造形式审美下的楚系文字

本书正文分6个章节,共计30个小节,前有序言、自序、引言,后有主要参考文献及后记.全书24万余字,图片867张.第一章节是概述楚书法的来源、格局、传播、影响、审美及价值,后面的五个章节分别介绍了楚系文字中的五大类——楚金文、鸟虫书、楚简、楚帛书、楚玺与楚封泥.

楚金文来源于商周文字,从字体上来说仍然属于大篆系统,并非由楚人独创的文字符号,是在文字的演变过程中“楚化”的独具个性的字体.其特征鲜明,造型独特,特具夸张、多变的随意之形,时而细劲挺直、用笔工整、笔画无顿挫轻重、线条匀净流美,时而圆转浑厚、参差不一、屈曲奇丽.

形制优美的鸟虫书《王子午鼎铭》,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楚人鸟虫书作品.其字体独特,不受规律约束,纤细的笔触,修长的字形,灵动的造型,多呈现装饰韵味.该体似凤鸟羽翼的轻盈,又似虫蛇躯体的曲动,更似楚乐舞中舞女纤腰秀颈、长袖飘举的轻歌曼舞场面.舞姿中那种云飞波回的流线、振羽扬雪的轻盈,和字体的线型不谋而合,是楚艺术中多重元素的组合,极具审美价值.

而楚简作为早期的手书墨迹,字体仍属于大篆系统,但字形却偏向横势,且扁圆,线条多圆曲,粗细对比明显,笔画清晰,运笔流畅.纵观楚简,形态多变,字形或工整或潦草,工者挺拔雄厚、泱然大度,非工者无拘无束、意态天然.

楚系文字中的另一种手书墨迹——楚帛书,其排列相对整齐,比例、间隔相对统一,字形仍取扁平、崎岖之势.楚帛书上的字体较楚简更显圆滑,或因是书写在缯帛上,笔墨有晕开的迹象,少露锋芒;线条粗细匀称,工整严谨,少见楚简中的草率,更见精湛、熟练.

奇异浪漫的艺术创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楚玺和楚封泥上的文字表现出形态多样、变化多端的鲜明特征,主要是和当时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宗教、民俗生活的差异有密切关系.如:齐玺的随意排布,粗犷中更显自然,富予装饰意味;燕玺的工整严谨、苍劲浑朴,多处见方,给人厚重感;晋玺的典雅秀丽,布局考究,文字方圆有致,精致优美;秦玺的规范方正,布局饱满;楚国的古玺线条最为流畅,且字形繁多.

复杂繁琐的设计编校工作

从文物的考察、史料的研究到文献的参考、资料的收集,再到图片的整理和古文字的重造,本书的撰写断断续续经历了十多年.作者虽说是梳理史料,但更多的是论述,是专业性的探索,理论性的研究.该项目备受瞩目,在2010年成功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运环也亲自为该书作序.

2012年初,王祖龙先生亲自找到我社,约见王开元总编辑,希望《楚书法史》能够自费出版.王总编详细地翻看了书稿,觉得这样一本楚域历史专著仅以这样的规格出版太可惜了,印制量太小,能看到此书的人也太少,容易使这样的研究成果被埋没了;于是决定我社也参与投资,出版《楚书法史》.2012年3月,我社正式确定了《楚书法史》出版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员,列出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并将该项目列入重点图书项目规划,纳入“荆楚文库”图书系列.全书的策划和整体设计由王开元总编辑亲自担任.同年6月,该书的内文及封面设计完成,封面设计大气统一,没有太多的颜色和图案,却赋予了该书庄重神秘的色彩.章节设计突出重点,图文编排清新典雅.

此时,全书正式进入审校阶段.这个阶段耗时15个月,除初次设计稿协商审定外,我社负责该书的责任编辑和审校编辑在每次修改后都与主编逐一商讨,反复修改,认真核对.在此期间,王祖龙先生多次通读书稿,仔细修改,有时是我们改好后的纸稿寄给他,十来天左右,他回寄给我们,每页都圈圈点点,有时甚至会标注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动.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工作也是学习.有时候给他的是电子稿,他也会用文档标明页数、行数并注明怎么改.有一次传送稿件时,正巧遇上作者在乡村进行艺术考察.尽管环境恶劣,条件简陋,他仍然晚上加班加点进行审阅、整理.王先生的每一次辛劳都是该书品质的保证.在审读方面,由于文中古文字众多,多为电脑重造,识别难,核对时容易出错.加之铭文的繁复拗口,在文中、图例中容易混淆,引文和释文的准确也很难判定,这些都给审校带来了很大难度.在图文编排上,图例的大小以及排列的位置都非常考究,与图片的繁简程度、重要性、知名度均有密切关系,同时也要考虑图片像素大小和清晰程度.每一次修改完后,书稿的文图都有变动,多半图片不在文字指示的页面上,需要重新编排.在正文部分也有大量的楚文字图片,几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难度可想而知.这些问题在逐次的排查中最终一一解决.直到2013年9月,编校工作才完成,总编和编辑也稍松了一口气.全书的印刷由出版科的技术编辑和责编共同下厂盯机,只为在最后一个环节确保万无一失.从最初拿到书稿到成书最后印制完成,作者和整个出版团队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而我们认为所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10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收获了《楚书法史》的正式出版.手捧新书,我们仿佛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面对的是那笔墨丰盈动人、奇韵犹存的简帛,此情此景经久不逝等

(熊晶/湖北美术出版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