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艺术的再审视

点赞:4984 浏览:188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艺术共性和个性的结合,从文化美学的角度看,就是把审美的人类的共同性和审美个性统一起来.审美个性就是艺术家创作风格特征,审美共性则指属于全人类的共同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质,特别是共同的审美心理.

关 键 词 :现代艺术;艺术作品;创作;审美;功能;绘画

现代艺术是20世纪以来的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形态.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西方社会进入现代时期,出现了与古典艺术和近代艺术不同面貌的现代艺术,它的突出特征是在艺术形式上不再以写实的风格为主,而是体现艺术家个性的观念和形式语言,并且形成了许多艺术流派,一个时期以某种艺术流派为主导.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照相写实主义,等等.当然,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其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也开拓了艺术的视觉表现空间,其中的问题是因为缺乏共同的艺术标准和过分的个性化,在艺术上也就良莠不齐,有的脱离公众,走向极端.

每每观赏一件现代艺术作品时,总会由于对某些作品的困惑、不理解而提出类似的问题:这幅画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现代艺术究竟要表现什么?大凡提出这类问题时,得到的往往是个很时髦的回答:艺术非要表现什么吗?似乎是在说艺术已进入了非理性的时代,表现了什么明确的主题就不能称其为现代艺术,就丧失了现代艺术的独特意味.往往这一句话观赏者便无法再问什么了,因为这话让欣赏者感到有一种不寻常的神秘内涵.使得更多的观者敬而远之,貌似神秘的现代艺术在朦胧中它们变得深奥了,然而一旦剥去那迷离的面纱,就会发现那些故弄玄虚的现代艺术作品的艺术底蕴是那么苍白、贫乏;那些畸型发展的现代艺术,其实质不过是艺术非理性思潮的产物.

“艺术非要表现什么吗?”一句很普通的话,却道出了当今现代艺术创作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非理性的创作.当人们听到这答案时,便真正开始对现代艺术产生困惑了.限于目前人类还只能以理性把握一切,这使得审美欣赏者习惯一种以理性为主体的审美心态,总是希求理解艺术,或者希求艺术能表现点什么,而许多艺术家出于对传统艺术的反叛,偏要使理性在现代艺术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从而形成审美欣赏者和审美创造者之间强烈的心理反差,其结果是观赏者和创作者双双选陷入了对艺术的困惑中.一时间,创造者更加自由随意地创作了,而欣赏者则开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欣赏者随便把作品理解成什么都可以,其艺术作品的全部价值、意义和底蕴就在于此,这种艺术未免显得有些浅薄、单调和乏味.艺术创作的非理性表现手法,对于那些有着成熟世界观和艺术创作观的现代艺术家来说,无疑拓宽了其艺术表现的领域,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手法,但是对于那些没有一个成熟的艺术观的创作者来说,这种非理性的艺术思潮和表现手法,乃成为掩饰其艺术功底浅薄的借口,在这个借口的掩护下,许多人的创作,不经反复思考推敲,随意信手拈来,随时、随地都可以有现代艺术作品诞生.顿时,艺术创作在形式上变得丰富多彩了,而在内容上却越来越贫乏了,艺术作品因此而更令人难以理解了.艺术发展到人人随时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地步,艺术也就庸俗化了,成为非艺术品,艺术的庸俗化也就意味着艺术的贫困化.当众多的艺术家都在玩弄这句时髦的“艺术非要表现什么吗?”的话时,我想,他们的艺术生命已经开始枯萎了,艺术创作也开始进入了贫困的境地了,它可以使任何一个拙劣的艺术家轻而易举地逃脱对其不负责任的艺术作品的责难.艺术的非理性倾向在反叛传统的理性束缚、带来艺术观念的变革和丰富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也使现代艺术的发展走向贫困和尴尬.


其实绘画艺术创作应该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从审美创造的角度来看,绘画艺术创作是审美心理结构中理性功能与非理性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理性功能给予作品以艺术内涵、艺术力度,非理性因素往往给予艺术作品以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风格.艺术创作只有把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结合起来,才能使艺术作品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创作如果违反了这一原则,单纯地突出表现理性或非理性因素,势必造成艺术的畸形发展.欧洲中世纪由于上帝主宰一切,艺术的创作也必须以神学上帝为主题,而不能表现任何人性和人的生活,导致这一时期的绘画,尽管有高超的绘画技巧,但表现的内容千篇一律,所以,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给人以枯燥、呆板、缺乏生机的审美感觉,这都是极端化地发展创作理性思维的结果,忽视了人的非理性因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其结果只能是使创作者和欣赏者思想僵化.而现代派艺术则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排斥理性,极度表现人的非理性因素,其结果使艺术创作在形式上缤纷多彩,但失去了表现的主题,也就失去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对于那些满身涂满颜料然后在画布上打滚而创作的艺术作品,人们不会理解其中的艺术含义,只会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从事非理性创作的艺术家们,大都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是理性的产物,以理性把握一切,衡量一切,社会和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有一个理性的自我.从审美角度来看,艺术欣赏的主要心理功能之一就是理性功能,而不是非理性功能,所以,艺术创作者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创造符合人性要求的艺术作品.因此,必须处理好艺术创作中的理性功能作用和非理性作用的相互关系,把二者有机地交融起来,创作健康、符合人性内在需求的、有积极社会效益的艺术品.

艺术作品应该坚持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统一.现代艺术创作者们觉得自己的艺术作品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即观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理解,随意发挥想象,还人以欣赏自由,他们认为,艺术最大的意味也就在于开放性和非确定性.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方面,它克服了传统审美欣赏的决定性,即艺术作品的一切均由创造者所决定,忽视欣赏者的再度创造,使欣赏者处于被动地位,从而使艺术欣赏和创造由原来的单向过程变成了双向过程,这无疑对传统的艺术创作原则是一个补充.但是有些现代艺术家们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一幅艺术作品的价值完全系于观赏者身上,当然了这样的现象也不是全部的,有些艺术家能够把握好创造和欣赏者的内在尺度,使自己的作品既呈现出一定的确定性,又留有一定的非确定面,给欣赏者留有再创造的余地.但多数的现代艺术创作者只求自己作品的开放和非确定性,从而创造了一些空洞的、发散的艺术作品.艺术的意味和意境的确是存在于艺术的非确定性中,但要获得进入非确定中,必须要有一种媒介,那就是我们说的确定性内涵.绘画艺术创造,总要呈现一些确定性的东西,如确定的主题、确定的形式、形象、色彩、比例等,还要留有一些非确定的艺术空白,供欣赏者想像.艺术创造的确定性并不是限制、束缚,而是艺术创造和欣赏所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媒介,非确定性并不是指随意的幻想、思维的混乱、无艺术规律的排放,而是一种含蓄、隐喻、暗示,是弦外之音,象外之意.

绘画艺术创作应该把艺术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艺术共性和个性的结合,从文化美学的角度看,就是把审美的人类的共同性和审美个性统一起来.审美个性就是艺术家创作风格特征,审美共性则指属于全人类的共同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质,特别是共同的审美心理.只有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的艺术,才能为人理解,才能实现艺术的职能作用.现代艺术作品的那些偏激的艺术家错误就在于分裂了这两者的关系,单纯地表现自我的非理性部分,抛弃了人类共性,人们当然无法理解他们的艺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只有把握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才能使艺术生命长青,才能使自己的艺术获得生存的土地.

对现代艺术的再审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作品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