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典艺术与时代环境

点赞:5651 浏览:2066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当代画坛寻找并发现“经典”,给以文献性的总结,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许因为近距离的原因,但它毕竟反映出了一个时期绘画的一些基本的或本质的方面,而相对于其它时期的绘画而言,它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性,以及在整体格局中的位置和意义,都必然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替代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不是人为的结果,而是自然年代和艺术年代之间一种奇妙互动共生的结果――这就是“当代经典”的真正意义.

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们所谓的“当代经典”,乃是一种过渡时期的“经典”,它出于一个时代的精神反映、一个现实合理的需要,当然也是一种价值判断.一个健全的社会和一个伟大的时代,都不能缺少属于自己的精神印迹和“岁月遗照”,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境界去追求、去看待源于此而产生的精神产品和对终极目标的关注.

当然,“经典”不是一个公共话题,它是一种特殊的文本,产生于特殊的人文认同,特殊的精神和物质的土壤,对世界和自然的特殊理解和认知,还要有特殊的才情和表达能力.艺术史表明,古今中外对同时代的艺术经典,既不是传统所能阐释的,也不是现代所能说明的,唯有艺术家个体化的生命可以对此做出个性化的解释;要而言之,弥久不变和与时俱新是“经典”的两个基本品格,前者是艺术恒久性的体现,它不因时间的冲刷而“褪色”,始终保持其鲜活的色泽,后者是指作品具有常谈常新的解读空间,具有很大的潜在性和回味性,能够引起不尽的审美联想和生发,不断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内涵和生命活力.

当代经典首先必须具有典范性,向人们提供非一般人所能的信息含量,并体现为一种相对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其次是艺术文本的结构、形式、语言都应具有个性鲜明的表现和相对成熟的审美水准,并对其所处时代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再次是画家及其作品除其自身艺术价值外,还应具有美学价值和精神意义,它的感染力、艺术魅力,以及形式和语言的完满程度都应在一定的高度之上,为人们的艺术判断提供尺度与标准,最终有利于形成绘画发展的氛围和环境;最后,它应是艺术价值充分体现的绘画文本,带给人们以艺术性的满足,换句话说,它必须赋予精神以美的韵味,赋予思想以形式的魅力.

不论“当代经典”存在何种不足,它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是历史延续的结果,同时又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这个起点上开始了新一轮逻辑的行程,在总体上呈现为向艺术规律“复归”的趋势.它衔接着中国艺术的精神传统、世界艺术潮流及当代中国的文化语境,并进而形成一个重要的艺术史实.承认这个艺术史实,也就是承认了“当代经典”,在实际上也意味着,我们将对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初的中国绘画史获得一种全新的理解,这种理解同时也将引导我们更加自觉地推动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

当代经典艺术与时代环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艺术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我们力求展示的是,“当代经典”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观念.客观和认真地审视并关注总体态势下的“从传统向非传统”的现代转折,从“学习传统到步出传统”的必然蜕变,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艺术与生命不可脱离、艺术与生活不可脱离、艺术与自然不可脱离的观点;对这一代画家而言,这不仅是态度问题,也不仅是绘画技法问题,而是一种使命,一种很朴素又很厚重的观念.关键是,艺术永不脱离对“人”的表现作为理想伴随他们终生,并因此形成一代平实、朴素,却不乏厚重的画风.“集大成者方能创新”,“庾信文章老更成”,成为这一代画家的特点.

我们看到,今天的艺术在今天展现为开放性姿态,以及他们为此所付出的努力,作品更多了些个性化的审美思考,艺术内涵亦十分充实丰厚,与此同时,作品的形态和情感更接近“人”本身;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他们的艺术从前期的叙述性和“文学性”的直接与诠释的“工具”式特点,转向一种明亮的、诗意的、艺术的结构,大胆探索艺术自身的奥秘.而我们更看重的是,作为创造“经典”的一代画家,在“岁月”和“英雄年代”,他们为一段历史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心迹”;仍然是他们,在历史变革和时代转型的巨变之中,为改革开放年代树立了艺术创作的榜样,他们以对原创精神的张扬,以对世界和自然的洞悉,以及对当代人心灵的探寻为特点,重视文本的实验性和探索性,推动了古老大地上的“艺术返回自身”的变革;他们是艺术创造的中坚力量,衔接着传统和未来的两端,是承前启后的桥梁,已成为引人瞩目的“主流”现象.

在我们眼中,这批经过岁月历练、一度风流的画家们今天依然重任在肩,不倦地前行在风雨晴晦变幻的旅途之中,乐而忘返.他们仍然续写着文化的厚重和人生的丰富,这一切,都是以自我的方式来表达的,平实、朴素却又活力四溢,并随风招展.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并不意味着艺术生命的终结而是升华,当观念自觉地与时俱进,艺术必将在动态中展现出全新的景观.

“当代经典”,又是一种特定的艺术视角,其“特定”之处,在于我们更看重这一时期艺术所折射的历史与历史精神,以及特定历史情境对艺术的制约;只有这样来认识并理解艺术“经典”的当代意义,才会显得真实、冷静与客观.某些东西,譬如人性、生命意识、文化精神从古到今,并无太大改变,但是,人们总是把肯定与赞扬错置到一个过去的时代,而对自己置身的时代,怀着轻蔑和虚无,这种时间错置,历史位移,不能不说是一种荒谬.我们时代的“经典”,自然是源于画家的气质、经历和感同身受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的产物,画家们在无意识中更倾心于直面现世人生的现实主义旋律,有时不免产生结构相对简单,感情流向通常“单向”的形式表达,但他们对于作品主题、事件、情节的艺术思索,却难以割断与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血肉联系,在他们炽热的情感与冲动之中,总有或强或弱的社会现实与特定历史的投影,这是其难能可贵之处.

不论如何,在审视他们的作品和创作意图时,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画家本人的情感表达,同时还有他们所处时代的诗意概括:以特定的图像文本在感受层次上内在地再现了“活生生”的历史.这便是生活牧歌与时代战歌合成作品的内部与外部的动因,大多数作品都表现为一种“战歌”的特点,或是牧歌形式的战歌,但却充满与昂扬,这是时代氛围使然.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它们仍然是时空中的一个巨大存在.

被概括为“当代经典”的作品,仍然有着引人关注的内容,仍然有着令人感动的地方,一种朴素和本色的生命气息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重新激活;作为现阶段创作的重要方面,“当代经典”作品以艺术视野的拓展和审美意识的更新而引人关注,也就是说,它们越来越表现为一种对文化传统的重新认识和发现,一种审美意识潜在历史因素的苏醒,一种追求和把握时空无限感和精神永恒感的对象化表现越来越鲜明和深沉.如前所述,这一代画家是在继往开来中寻找自己艺术感觉方式的,在对传统的理性追溯和认同中,使内心深处的传统“情结”与潜伏的审美意识,在当代得以复活.这种对重视悟性、直觉的艺术思维方式的倚重,在作品中对气韵、内涵、境界、精神的追求,使他们的作品从早期的社会性、社会历史反思,以及镜子式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僵化陈规中解放出来,焕发了艺术的想象力.作为艺术史的一个必然过程和阶段,“当代经典”作品的特定性在于,不再注重对象的模式化塑造与表现,而是在整体的意识和观照中,表现出民族的文化心理内涵和民族整体的无意识内容;不再注重事物发展因果联系的过程,而是突出主观与“自我”的感受、永恒和瞬间的顿悟;它不再人为地设置情节与内容,而是在人与自然、世界的交流融合中,追求情韵俱出的境界.

“当代经典”,无疑已经成为当代绘画“再出发”的阶梯与有力铺垫,它同时也启示我们,对前人的继承都不能代替后来者的创造;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而且只有创造中才会有真正的继承.时代呼唤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形式,而这一切绝不能是已有思想、观念和形式的自然演绎、改装,唯一的选择是――靠我们的创造,去为艺术史增添新的因素.

在曾经的时间过程里,我们有过因无法确认“经典”而产生的困惑,这当然不难理解.任何时代,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经典,因而这个时期的文化才有楷模,才有典范,才有标准、尺度和方向.一度存在的“经典”危机,说到底是当代艺术最内在的危机,它表明的是,这种艺术,或者说这种艺术在这一特定时期,处于深刻的变动和调整阶段.而且,绝对权威的缺失,使得人们可以不同方式和角度去解释和运用关于“经典”的规律,去评判、确定他们心目中的“经典”,但是,取得共识的标准是――必须具备向善、向美之心和人文关怀,并支撑起真正的历史理性精神.

无疑,这是对当代艺术的独到贡献,也是当代绘画艺术的创造性成就.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