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图腾文化与艺术

点赞:27739 浏览:1301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艺术是一种具有审美性的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作为这种精神文化现象的蒙古族艺术,它的产生、发展与蒙古族的图腾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本文拟就蒙古族的图腾文化与艺术从实用艺术、造型艺术等艺术表现形式作了研究,全面的论述了蒙古族艺术与蒙古族图腾文化的关系,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艺术具有进步意义.

[关 键 词 ]蒙古族 图腾文化 艺术

追溯到远古时期,我们发现,蒙古族有着丰富的绚丽多彩的图腾文化.蒙古族的图腾文化塑造了蒙古族人民特有的善良、勇敢、威武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在蒙古族的生活状况、民风、民俗、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工艺等多方面都有体现.蒙古族艺术以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诠释着蒙古族的图腾文化的内涵.从蒙古族图腾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蒙古族艺术,能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艺术现象和历史,从而加强对蒙古族艺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进而发扬蒙古族的民族文化.下面将对蒙古族的图腾文化与艺术做详细的探析.

一、蒙古族的图腾文化

图腾是人类史上最古老的一种文化现象,图腾文化产生年代久远.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都存在着图腾崇拜,并世代相传①.各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生活状况的不同,它们的图腾文化也有所差异.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居住于广阔的蒙古高原.蒙古族居住的地方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带,原始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这里的气温年、月较差居各气候之首,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寒流频繁,干燥而寒冷;夏季短促,降雨量小,干旱而炎热;一年四季低温冷害不断,多暴雪风沙.这样的生存环境促使蒙古族先民在面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和天灾人祸的时,产生了对自然(天、地、火、云、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的崇拜,对动物(狼、鹿、马、熊、芒牛、鹰、天鹅等)的崇拜,对颜色(红、黄、蓝、白)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对性的崇拜等等.这些图腾崇拜物以其特有的名称、标志、图案、禁忌、仪式等被传承于蒙古族的文化历史中,从而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蒙古族图腾文化.

二、蒙古族图腾文化与艺术

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②.艺术的历史与人类文化的历史一样漫长.一切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③.苏联当代美学家卡岗认为:艺术是它所属的文化的反映和代表④.蒙古族艺术参与、推动和表现了蒙古族图腾文化的发展.就艺术而言,蒙古族的图腾文化作为一种背景,直接影响着作家、艺术家和艺术接受者“文化接受心理结构”,因此又对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产生巨大的影响.下面我们着重于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几方面去发现蒙古族艺术的精神所在.

实用艺术(主要包括建筑、园林、实用工艺).

1、蒙古族建筑艺术.蒙古族的特色建筑为蒙古包.蒙古包产生于我国的原始时期,蒙古族先民由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迁移到蒙古高原之上,这里四季干旱少雨,严寒较多,他们将野兽的皮覆盖于木头支架上面,做成皮棚,用来防寒御兽、躲避风雨.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建筑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⑤.作为中国特色建筑的蒙古包既体现了实用性,又极其美观.到了公元八世纪,这种皮棚发展为有天窗和编壁的毡房,《蒙古秘史》中将其称为“斡鲁格台儿”或称“失勒帖速台格儿”.这种毡房在我国汉文古籍称“穹庐”、“毡帐”、“帐幕”,也就是今日的“蒙古包”.蒙古族人民崇尚太阳,因此蒙古包面向东南方,这与古代蒙古族的朝日之俗有关.蒙古包内的可使用空间大,冬暖夏凉,空气流通,易采光,防风防雨效果好,搬迁非常简便.

蒙古族图腾文化与艺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图腾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技术的提高,这种原始的建筑艺术在实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审美性.蒙古族人民崇尚白(蒙古语为“查干”)、黄(蒙古语为“锡拉特”)、红(蒙古语为“乌兰”)、蓝(蒙古语为“呼和”)等颜色.白色被蒙古族人认为是万物之母,它象征着高尚、吉祥、纯洁、平安,不允许被玷污亵渎;是金子的颜色,代表权贵、爱情、理想、希望;红色象征火,代表快乐、美满,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火(火神)的崇拜,现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都会有祭火活动,他们认为火神是最受尊敬的神;蓝色(即青色),代表蓝天、河流,象征永恒、安宁、坚贞、善良、真诚,例如:蒙古族的首府“呼和浩特”被翻译成汉语,就是青城的意思.除此之外,蒙古族还崇拜自然界的蓝天、白云、山川、河流、草原和动物等,因此蒙古包的主体颜色多为白色.在夏季炎热酷暑之时,白色也能够发射阳光,保持帐内凉爽.蒙古包帐顶的圆形天窗和其它门窗多为红、黄、蓝色,天窗周围及帐身配有“云卷”、“盘肠”、“动物”等图腾图案.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现代的蒙古族建筑除蒙古包外,多为平顶房,在房的周围或沿边仍然会以这种颜色及图案相兼搭配.例如:现呼和浩特民族艺术厅和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楼是古代蒙古包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整体建筑颜色与风格仍然受蒙古族的图腾文化所影响.

2、蒙古族园林艺术.蒙古族园林艺术更多的是模仿自然,除了一般的亭、台、水、榭、楼、阁,还增添了蒙古族文化色彩的建筑、绘画、雕刻、诗文、园艺、山池等多种艺术.很多蒙古族的园林设计中所摆放的花卉图案、狼、鹿、马、熊等动物的雕塑以及石碑文上关于原始文化的介绍等,这不仅仅是为满足人的视觉上的欣赏,它更多地指代一种精神上的依赖,这种依赖就是民族的精神图腾.例如:内蒙古西拉木伦公园中心的马头琴组雕,象征了蒙古族的马文化.大青山野生动物园内被散养于山体中的威武、勇猛的狼、黑熊等,正是蒙古族人民一直以来所崇拜的图腾.

3、蒙古族的实用工艺.在公园12000年前,蒙古族就有了自己的工艺品,从 工艺品的审美历程来看,凡是产生年代久远的物品往往带有某种实用性⑥.实用工艺的范围较广泛,包括除建筑以外人类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品.譬如各种装饰品、刀具、茶具、酒器、兵器、乐器、号角、鞍鞒、盘碗、首饰匣等等.早在原始社会,蒙古族祖先就开始用兽骨、兽牙、羽毛等来装饰自己,到了新时期时代,又出现了金银器、玉器、陶器、青铜器等多种实用工艺. (1)从金银饰品上看蒙古族的图腾文化.97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阿鲁登出土了具有中亚草原艺术风格的战国“狼噬牛纹金牌饰”.198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乌盟达茂旗的南北朝出土了“牛头鹿角形金步摇”.同年,在内蒙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出土了一个南北朝时期的“马头鹿角形金步摇”,这个步摇的底部为马头形状,马头的上侧分出了鹿角形状的枝杈,马头和鹿角上镶有很多珠饰,每个枝杈上挂有一片金叶,做工十分精细美观.将这些步摇插在发髻之上,走路的时候,随步伐颤动摇曳,美丽端庄.蒙古族自古以来以狼、鹿、牛、马为图腾,这些工艺品正是反映了蒙古族的图腾信仰文化.

(2)蒙古族玉器.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的新石器时代的“玉龙”,造型奇特,形态生动优美,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整个玉器是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表面光洁明亮,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龙被中国人称为神兽,玉龙出土于广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说明古代蒙古族人民对龙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崇拜.说到古代玉器,更加离不开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在燕山以北、西辽河与大凌河上游流域地区的文化,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70年代末期,国家着重对辽西地区、辽宁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发掘了近千处遗址.例如:约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玉器“双联璧”,璧面扁平,双联璧的上面偏窄下面宽,中间有大小两个孔,两侧雕口对称,顶部有圆形的穿孔处,便于佩戴.在同一时期的还有“玉蝉”、被神化了的“神面形佩”、“大型碧玉C型龙”、“玉猪龙”、“玉龟”、“玉鸟”、“猪龙形缶”、“兽形玉”、“勾云形玉佩”、”“棒形玉”、“箍形器”等.他们造型优美,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纹饰华丽⑦.这些玉器在古代除了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价值,更象征着一种文化.

(3)青铜器.古代蒙古族的青铜器样式别致,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辽宁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出土的西周时期青铜器侯盂,器身布满夔凤纹,兽头鸟身的纹样精致优美.

作为实用艺术中的这些艺术作品包含有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⑧.它们的非审美功能体主要现在除审美功能以外的教育功能、实用功能、娱乐功能等.它的教育功能体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蒙古族的这些艺术品更深的了解到蒙古族的图腾文化,而艺术本身又具有娱乐性.

(二)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

1、古代蒙古族的绘画艺术最早源于岩画,岩画能够最直接的刻画人类早期的活动状况.贺兰山和阴山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古人类生活过的地方,在距今5000多年的阴山岩画上,有一块磨刻了20多个人的人面岩壁,岩壁上的每一个人面都很怪异,岩画中的眼睛和嘴都由圆形构成,栩栩如生,这似乎与某种宗教祭祀活动和图腾崇拜有关.贺兰山岩画中的很多狩猎、祭祀、放牧、娱乐、争战、交媾场景以及许多牛、马、羊、驼、鹰等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都揭示了作为蒙古族先民的原始氏族部落有着对自然、祖先、图腾的崇拜.岩画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娱行为,他们也能通过岩画来进行某种膜拜和巫术活动.这也是蒙古族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之一.到了元代,蒙古族出现了书画、壁画艺术.著名的作品有小薛太子(原泰定帝第三之子)的《蝴蝶图》、《画鹿图》;也先帖木儿的《山水壁画》;伯颜守仁的《竹石图》等.明代,宫廷画家陈喜的人物鸟兽画.还有清代画家旺钦巴勒的《青山》、《白云》等.这些画多是以山、水、云、鹿等为元素,与蒙古族的图腾崇拜相契合.

2、蒙古族的雕塑艺术产生久远,主要有平面浮雕、镂雕、透雕、圆雕等雕塑方式.在造型艺术中,雕塑与绘画、摄影最大的区别在于雕塑是三度空间里用物质材料(石头、玉块、粘土、石膏、木材、金属、树脂等)创造出实体形象.例如:初建于2004年的呼和浩特成吉思汗召内,有众多体现蒙古族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雕塑,如:“圣母阿阑豁阿雕塑”,“苍狼白鹿雕塑”等.又如: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中心广场上的雕塑《腾飞的骏马》.再如:内蒙古乌海市金沙湾大漠沙雕园内的200多座人物雕像.这些都反映了早期的蒙古族文化.尤其是成吉思汗召的“苍狼白鹿雕塑”,它的创作思路源自《蒙古秘史》中关于成吉思汗祖先的传说.深刻的反映了蒙古族的狼、鹿图腾文化在艺术中的再现.

3、摄影艺术是一门现代的造型艺术.蒙古族的摄影艺术多体现于社会生活、节日、民风民俗等方面.例如:中国著名的摄影家师邹宝良有《太阳神》、《赛驼》、《套马》、《黄昏》等多个反应蒙古族社会生活的著名摄影艺术作品.《太阳神》多体现蒙古族人民对太阳(太阳神)的崇拜;《赛驼》指的是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中的一个比赛项目“赛骆驼”,骆驼被古代西部蒙古族先民尊为“万牲之王”、“沙漠之舟”.赛驼有赛跑和射箭两个项目,赛前要牵骆驼焚香祈求吉祥,赛后要骑骆驼绕火堆小跑三圈.这种对骆驼的尊称,对火的崇敬是蒙古族人民千古年来不变的信仰.艺术贵在创造性,这种创造更多地指以有形的物化形态揭示更丰富的精神内涵⑨.摄影艺术需要对有形的物化形态流露出真实的情感,而这种真实的情感需要有精神的实质寄托.这就使蒙古族艺术所表达的民族图腾精神.

(三)表情艺术(主要包括音乐、舞蹈)

1、艺术是生活的反应⑩,音乐和舞蹈是一种社会生活状态和心的动态的艺术表现.《乐记》中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皆本于心”,“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蒙古族生活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以天为盖地为庐,他们的音乐悠长、舒缓、自由奔放.基于蒙古族对很多自然现象和动植物的崇拜,蒙古族的音乐内容多是展现蓝天、白云、草原、江河、湖泊、骏马、骆驼、牛羊等自然界的图腾崇拜物,这些都构成了蒙古族音乐的寓意和风格.我国古代蒙古族歌曲主要有狩猎歌、草原牧歌、萨满教的歌曲等.在音乐形式上主要有呼麦、长调、短调;著名的伴奏乐器是马头琴、胡笳、胡琴、四胡(四弦)、火不思、雅托噶、雅托克、口琴(口簧)、恒格勒格以及蒙古琵琶、蒙古大鼓等.作为“草原文化三宝”之一的呼麦演唱艺术是蒙古族的音乐特色.呼麦又名“浩林·潮尔”,它是一种“喉音”演唱艺术,运用复音的唱法可以一个人同时发出多个声部.据有关资料分析,呼麦产生于原始时期,关于呼麦的起源说有三种:一种是蒙古族远古先民活动于深山之中、瀑布之下,见山鸣谷应,声音宏伟响亮,气势磅礴,动人心魄,便发出声音予以模仿,这种声音便是呼麦.第二种是狩猎成功后,众人的喝彩声形成一定的声浪、泛音,由此逐渐演变为今日的呼麦.而第三种就是跟蒙古族的图腾文化有关.蒙古族先民对狼有着由衷的热爱和崇拜,他们时常模仿狼嚎叫时的声音,这种声音嘹亮而飘渺,悠扬而深邃,时而远在咫尺,时而近在脚下,忽高忽低,忽强忽弱,似独狼鸣啼,似群狼集舞.似乎蒙古族先民早已与狼有着不解之缘,这种狼的精神贯穿于整个蒙古族人民的血液之中,这就是呼麦流传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到了现当代,蒙古族的音乐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进入各民族歌曲、各民族器乐、各民族歌曲与器乐、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大融合的多元化发展状态.越来越多的蒙古族音乐融进了现代音乐的元素,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这种音乐上的创新更加的追求返璞归真的原生态意境.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客观上加强了原始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我国民族音乐理论家赵宋光曾为许多蒙古族的音乐谱写钢琴伴奏曲谱.这使蒙古族的本土音乐利用了西方的现代音乐技术手段,更加有效地展现出蒙古族音乐的特色,实现了其艺术价值,进一步保护了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例如:桑桐的的《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李世相的《蒙古族风格钢琴组曲集》,莫尔吉胡的《山祭》,陆华柏的钢琴小曲《梦古牧歌》、《蒙古调》、《蒙古舞曲》,张朝改编《牧歌》、《森吉德玛》、《嘎达梅林》的等.又如:蒙古族著名的杭盖乐队、额尔古纳乐队、蓝野乐队、黑骏马乐队等,在演唱技巧方面结合呼麦、长调、通俗相结合的演唱方法,并采用蒙古族传统乐器火不思、四胡,又融合了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笛子、大鼓和西洋乐器吉他、贝斯等,使蒙古族音乐独具特色.艺术能启迪智慧,拓宽思维,增长才干.蒙古族人民通过艺术的表达,诠释了对民族的热爱,对蒙古族图腾文化信仰的虔诚.再如:中国内地的选秀节目《中国梦之声》被堪称天籁之音的“部落组合”,是由回族、门巴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四个民族组合而成一个音乐团队,他们竭尽所能,利用本民族特有的音乐与其它民族的音乐相结合,声乐上采用蒙古族长调、呼麦等多种原生态的唱法,器乐有马头琴、串铃、口弦等.伴随着串铃、呼麦、长调、口弦的慢慢融合,一种来自大自然的原始的气息凝聚了整个舞台,使我们感动、是我们沉迷,更使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各少数民族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拜与热爱.现当代艺术渴望这种原始文化的创新,蒙古族图腾崇拜恰到好处的融入到全民族的大文化之中,为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蒙古族先民信奉萨满教,源于古代蒙古族人民对信仰的崇拜,萨满舞成为了我国古代蒙古族舞蹈艺术中的代表性舞蹈之一.古代蒙古族萨满教舞蹈又被称为“跳神”.这种跳神舞蹈多为巫师在治病、祭祀、请神的时候所跳.它是一种宗教舞蹈,但是却没有成文的经典著作,也没有整套的、规范的宗教组织和宗教礼仪,更没有寺庙和创始人,而是只有巫师一个人自导自演的另类舞蹈艺术.这种原始的舞蹈艺术是一种带有崇尚万物有灵的图腾观念的图腾舞蹈.舞蹈所表达的崇拜对象有动植物、神灵、无生命的自然物和一系列的自然现象等.例如:《设坛》、《白海青舞》、《赞美长生天》、《金丝雀舞》、《请精灵》、《招魂》、《求雨》、《祭天》、《献牲》、《贵克朗舞》《骷髅舞》、《牙布迪亚舞》《吉雅奇》等等.蒙古族的原始歌舞还有关于祭火、祭敖包、祭神树、祭河流、祭山川等.现代原生态舞蹈再次进入发展阶段.例如:现代著名舞蹈编导黄云松创编的蒙古族图腾舞蹈《狼图腾》阐释了蒙古族人民千古不变的狼的精神,舞蹈的整个编排和表现力把人们带到原始的氛围之中.一种来自原始的狼的威武、勇敢、团结使狼的形象极具美感.在古代,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先哲们很少以美为话题谈及一个事物美还是不美.这个舞蹈编创新颖,传承文化,它带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体现出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出现了舞剧.中国的舞剧是中国戏曲舞蹈与前苏联芭蕾舞剧相结合的产物.蒙古族舞剧又结合了蒙古族的文化艺术,尤其是蒙古族图腾文化的融入,使蒙古族舞剧在中国民族舞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独具特色.只有体现了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愿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显示客观规律和必然性的社会生活才是美的.蒙古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先进的舞台艺术相结合,使蒙古族舞剧得到了空前的辉煌,独具美感.例如:著名作曲家赵麟编曲的大型音画舞剧《蒙古·传说》,集合了古代、现代、民族的音乐精华于一体,大胆创新的杰作.又如:完全以原生态形式编排的风情歌舞剧《蒙古利亚婚礼》,它以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为基垫,融合了民俗、礼仪、服饰、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使舞剧享誉全国.

(四)综合艺术(包括戏剧、戏曲、电视、电影).

1、蒙古族戏剧在元代时期被称为“倒喇”,它是蒙古族戏剧的雏形.清朝陆次云的《满庭芳》中有:“‘倒喇’传新曲,瓯灯舞更轻.筝琶齐入破,金铁作边声”.“倒喇”的题材多选自蒙古族的“乌力格尔”.

2、蒙古族戏曲有好来宝、“乌力格尔”(蒙古语说书).好来宝和乌力格尔的题材多选自《格斯尔王》、《三国》、《西游记》、《蟒格斯的故事》、《水浒》、《江格尔传》、《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等民间传说和英雄史诗.古代蒙古族人民创作了上百篇英雄史诗.例如:被列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的《江格尔》史诗里面查干兆拉可汗的女儿哈林吉腊变成天鹅﹑鲟鱼拯救洪古尔,正是体现了蒙古族先民对天鹅、鲟鱼的崇拜.而江格尔用如意神树的叶子救活了洪古尔,则体现了原始蒙古族对树木的崇拜.

3、自2000发展以来,蒙古族题材的电视迅速发展,有《成吉思汗》、《天上草原》《草原春来早》、《东归英雄》、《嘎达梅林》等,这些作品都折射出蒙古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例如:《东归英雄》所体现的自然崇拜与英雄崇拜的内涵.

4、现代蒙古族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应属法国导演阿诺正在拍摄的3D电影《狼图腾》,这部作品是根据姜戎的同名小说《狼图腾》改编而来.据片方介绍,这部电影中的“图腾”狼要选用真正的蒙古狼,因为蒙古族的狼更加的威猛、迅速,更能适应野外生活的状态.

把蒙古族艺术放在蒙古族图腾文化的大背景中来认识,为我们理解和认识蒙古族艺术提供了历史依据,从而将艺术的研究引向新的深度,推向更高的层次.在蒙古族图腾文化发展的进程中,蒙古族艺术作为这种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蒙古族图腾文化的发展又起着推动作用.在时代进步、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西方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席入中国等东方国家.更抽象的创作思维和高超的技术手段促使了我国文化艺术向着开放性、多样性的趋势发展.蒙古族图腾文化以及中国图腾文化在后现代主义艺术追求返古的潮流中,以一种更新的模式,展现于大众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