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和玛格丽特》中的怪诞讽刺艺术

点赞:5020 浏览:143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布尔加科夫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怪诞讽刺作家,他的小说一经问世即引起轰动,这不仅取决于作者敏锐大胆的艺术思维和渊博的欧洲文化背景知识,而且取决于作品对各种怪诞讽刺艺术的运用.

【关 键 词 】布尔加科夫;怪诞讽刺;双重小说;宗教

布尔加科夫的现代名著《大师和玛格丽特》,是一部含义复杂、经历曲折的小说,它集作家对文学、美学、哲学、道德探索之达成,且融作家早期、中期作品的题材、体裁特色为一体,充满着讽刺、狂想以及深奥的哲学问答.《大师和玛格丽特》一问世,立即以它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独特的讽秘与幽默、扣人心弦的情节和色彩纷呈的人物形象轰动文坛,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叶夫多基莫夫称之为“一部天才的讽刺作品,一部具有先知式象征主义和强烈表现力的杰作,它使布尔加科夫进入伟大作家的前列”,《大师和玛格丽特》因而被奉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

怪诞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也是一种审美形态.1989年出版的《辞海》对“怪诞”的解释是:“文学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方法.已翻唱的不合理的形式和其超现实的表现手段创造出怪异、荒谬的艺术形象.它背离自然的可能性,但不背离内在的可能性.”

从这一解释中我们可以得知,怪诞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内容的荒诞、怪异性;二是形式的反常与超现实性.汤姆森曾说:“讽刺作家可能使他的讽刺对象变得怪诞,以便在观众或读者中制造一个最大限度的嘲笑或憎恶反应.”布尔加科夫就是这样一位怪诞讽刺作家.本文以《大师和玛格丽特》为例,分析作品是如何运用怪诞手法达到讽刺目的的.

一、历史和现实交错叠印的双重讽刺

苏联评论家列斯基斯认为:“《大师和玛格丽特》是一部双重小说,确切地说,是关于小说的小说.首先,它是一部描写大师的小说;其次,它又是一部大师写的关于本丢 彼拉多的小说.两千年前的时间间隔把这两部小说中的事件划分开来.”表面上看,两部小说内容各异、相互独立,但是细读之下便会发现两部小说一系列的审美

对称.通过人物、景物的对称形成了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讽刺.

1.耶路撒冷――莫斯科(地点的对称)

2.耶舒阿――大师(主角的对称)

3.该亚法――柏辽兹(主角的对立者的对称)

4.利未马太――伊万无家汉(主角的学生的对称)

5.犹大――莫家雷奇(叛徒的对称)

小说中除了人物间的对称外,还有两场大雷雨的对称.

第一场大雷雨是在历史时空中降临的.它是在主人公耶舒阿被判死刑后,在秃山行刑时在耶路撒冷下起来的.这场在人类历史转折点降临的大雷雨在小说中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宇宙喜剧的第一幕”,即历史的开端.

第二场大雷雨是在现实是空中降临的.他是在大师死亡时降临莫斯科的.这场大雷雨“象征着宇宙戏剧的最后一幕”――严厉审判的执行.


那么,布尔加科夫为什么要用对称法来布置他的小说结构呢?我认为,布尔加科夫正是通过对称法的运用,在对称人物的相似命运中,把握了历史与现实之间有机的内在联系,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在古代的耶路撒冷对耶舒阿的审问,犹大的伪证,基督的受刑,这些都体现了罗马的国家制度、社会等级制度、狂热的宗教制度和对异己分子的镇压;在现代的莫斯科对大师的迫害、莫家雷奇的诬陷、大师的死亡和一些官僚的罪恶行为、放荡的生活同古罗马的社会生活之间有着发人深省的对应,从而形成了莫斯科对耶路撒冷的讽刺性模拟,使《大师和玛格丽特》这部小说有一种奇特的“双面性”特点.

二、以熟悉的陌生化唤醒意识

由于怪诞形象都是按极端反常的方式构成的,总是和日常生活中的常规、常情背道而驰,总是超出人们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因此,它就有一种陌生化的特点.汤姆森说:“怪诞是疏远或异化的世界的表达,也就是说,熟知的世界通过一种突然使其陌生的角度得以展现.”事实证明,从熟悉转向陌生是怪诞构成的重要方法,由于两者之间的反差大,人们就会感到既可笑又可怕,怪诞的效果就产生了.

由于受人类避害重于趋利的本能的制约,以及物理距离、心理距离互联互动审美规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人们面对怪诞现实时,总是先感到害怕后感到好笑,然后再在这种矛盾对立中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布尔加科夫就是这样用怪诞的手法来揭露现代文明生活的庸俗,脱去庸庸碌碌的人们的高雅外衣.

三、以人体的变形净化心灵

变形是怪诞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怪诞作品往往利用变形来带出不协调的基础,大部分怪诞作品都与变形有关.变形往往引起怪诞感,而变形常常是透过扭曲来表达生命中的荒谬.

作品中有许多怪诞变形的描绘:一个细高个透明的公民飘离地面在柏辽兹眼前左右摇晃;还有硕大无比会说话的并且直立行走的猫,等等.其实这些半人半兽、半人半异类的人都是魔王沃兰德随从.在作品中还有很多这样怪异的描写,如玛格丽特的飞翔、长着山羊腿的男人、人鱼公主等.

作品表现的都不是正常的生活经验,而是离经叛道的怪诞世界.虽说作品中没有明确的道德教训,但通过许多肉体上的变形、半人半兽、由人变物等描写,在欣赏者内心引起异常心理交战,既具厌恶性又引人入胜,怪诞艺术就是这样在恐怖、惊愕、滑稽、有趣的矛盾冲击中,使欣赏者的焦虑被诱发、释放.当欣赏者所压抑的焦虑被释放以后,便产生了解放的快感,情绪也就得到了净化.当情绪被宣泄后,提升了欣赏者的道德层次,因此自然能产生净化心灵的作用,作者就是借怪诞艺术来警醒人们,希望为人类的心性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探索一条根本的道路.

四、宗教上的讽刺性模拟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一部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小说.其中有对圣经故事的讽刺性模拟,对基督教中弥撒的讽刺

性模拟,也有对圣经故事的讽刺性模拟,也有对西欧中世纪魔鬼学中的魔鬼形象的讽刺性模拟,布尔加科夫在小说中把文化、历史、宗教的传统联系在一起,使每一个传统在具体的语境中都可以引出固定的联想,从而使小说中许多因素、形象、人物、情景在特定的情境中具有独立的引申含义.

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师和玛格丽特》中,魔鬼沃兰德与莫斯科居民的对立统一――突出试探、考验人的精神蜕化的功能,表现为审美上嘲讽的、怪诞的、狂欢化的笑.表面上看,魔鬼一行人来到莫斯科是为了检验莫斯科居民的内心有无信仰,同时魔鬼一行来到莫斯科还有潜层意义,即举行一年一度的黑色弥撒――召开撒旦晚会.这是对基督教中弥撒的讽刺性模拟.布尔加科夫模拟真正的弥撒是为了深入刻画20-30年代莫斯科的黑暗现实,由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潜在着的“怪诞”,所以他就用这种奇特的方式把这种怪诞艺术化,使作品具有一种奇特的、怪诞的非现实或超现实的色彩,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和反映现实.

宗教用语在小说中的怪诞讽刺,阿里路亚在东正教的礼拜中要重复三次,因为这是基督徒祷告时赞美上帝的用语.布氏小说中阿里路亚也出现三次,但它却具有讽刺性模拟的意味,它第一次回响在“格里鲍耶陀夫之家”,当舞会开始时有人大声喊道:“阿里路亚”.第二次是在库兹明教授的办公室里,当留声机播放着狐步舞曲《阿里路亚》时,一只很大的麻雀在那里跳来跳去.在东斯拉夫的传说中鬼在进入室内之前,经常变成麻雀.第三次阿里路亚回响在撒旦的盛大晚会上,真正的黑色弥撒中.可以说小说中阿里路亚的出现都和魔鬼的来到联系在一起.

《大师和玛格丽特》中的怪诞讽刺艺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说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综上所述,布尔加科夫就是这样用独特的怪诞讽刺手法,将现实生活置于实验性的幻想中,以魔幻求真实,以异常象征真理,让人们重新审视现实生活,重新审视道德灵魂,在忍俊不禁的笑声中引发深思.所以,《大师和玛格丽特》绝不仅仅是一部用怪诞讽刺手法抨击时弊的小说,更是一部在广阔的历史时空寻觅社会人生的真谛、探索人类社会精神支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