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信息控制艺术”

点赞:30685 浏览:1426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这“一从二令三人木”之所以成为难解之谜,关键还是因为八十回后“迷失无稿”所致.这就难怪张爱玲要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了!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文学艺术与新闻传播一样,都是以传递信息为沟通手段的.但新闻传播的信息传递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传务求通”.不但要通,而且要通得越快越好,以至于有“现场直播”这种与事实同步的报道.不但要通得快,还要通得全,尽量把有关的信息都传递过去,尽最大可能减少认知的不确定性.所以,新闻语言要以通俗明快为最根本的追求,媒介也要尽可能减少对传播效果的各种干扰.然而,作为艺术作品,《红楼梦》的信息传递却别具特色,那就是作者更讲究对信息传递的程度、速度和明晰度进行控制,使其适应文学创作的需要.
这当然首先决定于《红楼梦》所传递的并非讲究及时和即时的新闻信息,而主要是内涵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所包含的社会内容,犹如汪洋大海一样广阔深远;它所塑造的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典型形象,令人目不暇接,充分反映了社会环境和角色内心的复杂性;它又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举凡经学、史学、哲学、散文、骈文、诗赋、词曲、戏剧、绘画、书法、八股、对联、谜语、酒令、佛教、道教、星相、医术、礼节、仪式、饮食、服装乃至各种风俗习惯,作者都有具体细致的了解,书中都有生动逼真的反映.而所有这些林林总总的信息,其传递和接受的过程都必须符合审美的要求,所以作者的创作固然是“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读者的欣赏也必须细细地揣摩,慢慢地体会,久久地回味.
正是为了这种含英咀华的需要,《红楼梦》的信息传递始终在曹雪芹的精心控制下运行.他时而用明快的信息引导你的阅读,时而用含蓄的信息发酵你的兴趣,时而用信息的延伸深化你的品味,时而用信息的繁殖刺激你的想象.我在品读《红楼梦》的时候,总觉得如同飞进了辽远深邃的夏夜星空:那点点清晰明亮的,是作者在提示你牢记已知的信息;那点点昏黄朦胧的,是作者在暗示你解读潜在的信息;那更远处云烟飘渺的,则是作者在诱惑你探求神秘的信息.尤其在读《红楼梦》开头前五回的时候,那扑面而来的信息流,简直如同流星雨爆发一样异彩纷呈.
在需要的时候,曹雪芹会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突出某些信息,提高其竞争力,强化对读者的刺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方面,王熙凤的出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初进贾府的林黛玉已经见了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和惜春等人.其描写以贾母与黛玉的对话为主,在场的众人皆陪侍照应,敛声屏气,而对初次露面的三春,作者也只作了简约的描写.但到了王熙凤出场就大不相同:首先是人未到笑语先闻,令黛玉感到此人“放诞无礼”,然后就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这就叫做“先声夺人”,与众人谨小慎微的情态形成鲜明的对照,强力释放出王熙凤恃宠而骄的信息.接着就出现了《红楼梦》中少见的一大段肖像描写,以密集的信息突出王熙凤这个人物的重要性.然后再绘声绘色地写她的言语情态,那是既巧妙地奉承了贾母,又感人地表达着对黛玉的怜爱,更得意地显示出自己的日理万机和威重令行等其信息之丰富,不但充塞于言语之中,更洋溢于文字之外了.
但在另外一些场合,曹雪芹又会千方百计地控制信息的传递,使其模糊化,使其“犹抱琵琶半遮面”,使其“神龙见首不见尾”.这种含蓄蕴藉的表达,令细心的读者疑窦丛生而又屡有解悟,如“从山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当我们读了“甄士隐”的一段“小荣枯”,方知它预示着贾府的“大盛衰”,同时又得知本书虽来自现实生活,却已将“真事隐”去;当我们看了“贾雨村”的几番宦海浮沉,却又悟出此为“检测语存”焉,本书实为小说家言.于是从那“大荒山”说起,敷衍这“满纸荒唐言”;于是在那“无稽崖”上,劝君“莫考那朝代年纪”;于是让女娲第一个出场,明言要写“几个异样女子”;于是将石头遗弃在“青埂峰”下,致使那情根情种的贾宝玉“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曹雪芹运用谐音、谐趣、寓意、双关、隐语、暗喻、影射、象征等方法的本领,简直到了信手拈来、左右逢源、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程度,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断使明快的、含蓄的和隐晦的信息交相融合、互为印证,既不流于浅露,又不过于晦涩,总能恰到好处地激发你无穷的阅读兴趣.而且这种融会贯通的信息控制艺术,并不只是局部的和即兴的表现,而是贯穿、渗透在全书的构思立意、谋篇布局、人物刻画和语言运用之中,正如脂砚斋所言:“等有间架,有曲折,有顺有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等”在一部洋洋数十万言的长篇小说中,竟能如此纵横交错、经纬细密地传递和控制信息,这也难怪戚蓼生要惊呼:“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两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了.
更有甚者,曹雪芹有时还会把信息传递的目的反过来,不仅不去消除不确定性,反而使其产生更多的不确定性.这种有意使信息组合的谜底具有多解的写法,竟使好之者如醉如痴.还是拿凤姐来说,在她的册子词中有所谓:“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之语,这显然是暗示凤姐的结局,可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下场呢?有人说,一、二、三是序数词,“人木”是个“休”字,于是“从、令、休”三个字概括了凤姐夫妻关系的三阶段:凤姐嫁贾琏,是谓“一从”;凤姐指挥贾琏,是谓“二令”;最终贾琏休弃凤姐,是谓“三休”.有人说,“二令”是个“冷”,这三个字都是说的贾琏,先对凤姐言听计从,后对凤姐冷淡,最后休了她.有人说,这个“冷”不仅指贾琏对她“冷”,是众人都对她“冷”.有人说,这个“冷”指的是冷郎君柳湘莲,凤姐的结局与他有关.有人说,是指“冷美人”薛宝钗.有人说,“三人木”不是被“休”,而是休矣死了.有人说,“三人木”是个繁体的“来”字,“一从二令三人木”就是“自从冷来也”.有人说,这个“冷”是“言北方苦寒之族来居中国也”.有人说,繁体的“从”是五个“人”加一个“卜”,“卜”加前面的“一”可成“上、下”二字,五个“人”当然是“众人”,“二令”是“冷”,“三人木”是“夫休”,所以连起来就是“上下众人冷,夫休”.有人说,“二令”为“冷”,指冷子兴;“一从”和“三人木”合成一个“秦”字,指秦可卿,全句的含义是“自从冷子兴告发,促使贾府‘树倒猢狲散’,便应验了秦可卿临终托梦的预言.”等我的老天,“猜谜”终于变成了“密电码”!而当这种“猜谜解码”的兴趣走火入魔,并从对文本的微观研究发展到宏观研究的时候,“索隐派”的种种奇谈怪论也就应运而生了.
或问,这是不是要怪雪芹兄把“信息控制”玩过头了呢?答曰,冤哉枉也!雪芹兄对信息的传递和控制,正可谓如鱼得水,冷暖自知,总的来说掌握得恰到好处.即以金陵众钗的册子词而言,一般也并不难解.这“一从二令三人木”之所以成为难解之谜,关键还是因为八十回后“迷失无稿”所致.这就难怪张爱玲要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了!

《红楼梦》的“信息控制艺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息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