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的结尾艺术

点赞:19812 浏览:922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应用式情境――学以致用

学生好动易变,有意注意时间短,一节课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学生们最疲劳的时候.若只是枯燥乏味的习题巩固,学生会无心思考甚至极为厌烦.这时教师如果能创设特别的应用情境,改变练习形式,会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的课尾这样设计:

老师用多媒体呈现小明的一篇日记,让同学们边看边议边改(作文如下).

有意义的一天

今天是星期天,妈妈走进我的卧室说:“小明,快起来喝牛奶溶液了,喝完了调一杯糖水给妹妹,然后到市场上去写一些食盐,顺便带一些回来给菜园中的菜施肥.”

我快速地穿好衣服,到厨房调了一杯糖水,用另一只杯子倒了一半给妹妹,可妹妹不答应,她说要喝底下的一半糖水,因为她觉得底下的糖水比上面的甜.

上午,我到市场上分别称了5斤食盐和,但回到家,我发现两包固体的塑料袋上没有贴标签,现在无法辨别哪包是食盐,哪包是等

教师把溶液的有关性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以“改作文”的形式进行知识点的巩固与反馈,首先让学生辨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理解溶液均一稳定的本质特征,然后应用溶解过程中热量的变化来复习学过的内容.课尾的练习综合性强,趣味性浓,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更使课堂反馈成为学生享受快乐的过程.

二、表演式情境――自主总结


教师对全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是课堂中最常用的结尾方式.但由于临近下课时学生注意力分散,会使老师的精心归纳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时如果能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自主总结,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增强他们展示自我的勇气.例如:“氢能”一课,教师这样进行结尾:

师:请同学们以“我是氢气”为题做个自我介绍.

生:Hi,我是氢气,我是由许许多多的氢分子构成的.你们认识我吗?

生:大家好!我就是鼎鼎大名的氢气,洋名H2,体重2,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到比我还轻的气体啦!

生:我叫氢气,我的用途很广.我可以制备金属材料,可以制成高能燃料等

同学们精彩的发言赢得了全体学生和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

教师打破了传统的课尾总结方式,变教师的“权威性结语”为学生的“自主性结语”,让学生尝试以“我是氢气”总结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氢气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学生很喜欢这种“拟人化”、“情趣化”的表达方式,因而整节课在课尾又掀起了一个.

三、激励式情境――知情结合

教师在即将结束教学时,创设感染力极强的激励式情境,以知促情,知情结合,激励学生去思考和行动,会留给学生深远的意义.例如:“石灰石的利用”一课,教师这样结束:

师:你长大后想成为下列人员吗?在屏幕上打出工程学家、环保专家、地质工作者、智多星、大医生等职业,并链接相关问题,如工程学家如何除水垢、地质工作者上山为什么常常带一瓶盐酸、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为什么可用墨鱼粉治疗等,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想选择答题.然后打出姚明的一句话: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却一定失败.最后老师给出一句话:今天努力学习,明天实现理想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这节课的结尾以“你想成为下列人员吗”的新颖形式来巩固新知,既达成了知识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尤其是最后送给学生的两句话,是一段教师用真情演奏出的音符,深深叩击学生心扉,具有极强的鼓动性和感召力,坚定了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拼搏的信念.

四、生态式情境――自主发展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知识得到积累,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培养,从而自然和谐、自主地发展是生态课堂追求的目标.课堂结尾时创设生态式情境,可以为学生自主发展留出更多的空间.例如:“盐”一课,教师是这样结尾的:

师:同学们对这堂课所学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是想考考其他同学,都可以自己到黑板上写出来,想问什么就写什么.

于是,许多同学在经过小组讨论后纷纷涌到黑板前写出问题,各种各样问题几乎铺满了整个黑板.

如:请写出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方程式,铁与氯化银能反应吗?是不是活动性强的金属都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铜能与某些盐溶液发生置换吗?问题很多,虽然有些是重复的,有些与本课内容关系不大,但也不乏一些有深度的思维火花.

化学课的结尾艺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之后老师再针对黑板上学生写的问题稍作挑选,由同学们解答,暂时回答不上的问题留作课后探讨,此时课堂气氛极为热烈.

这节课的结尾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的空间还给学生,所要讨论的问题不再是按部就班由老师全盘预设,而是在老师的鼓励下,由学生自主生成.这时学生除了收获知识,同时也获得了自由成长,而这也就是生态教学的本质.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