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比历史更真实

点赞:17198 浏览:792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很喜欢严歌苓的小说.

最早听说她的名字是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一位热爱文学的台湾女生推介严歌苓的作品如何与众不同.台湾女生非常吃惊我对这位中国作家一无所知.于是我读了严歌苓的《白蛇》,立刻被她巨大的文字魔力所蛊惑,那真是一篇非常好的小说.于是台湾女生的吃惊也成了我的吃惊: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她她的海外名气似乎远比国内大得多.

评论家称严歌苓是“华文世界最值得期待的作家”、“当今华文创作最细腻敏锐的小说家”和“最讲究艺术品味的作家”,而且获过许多大奖.她享受着极高的评价,同时又被国内畅销书榜一直默默地冷淡着,似乎顶着隆重至高的桂冠冷清地站在一个角落,没有进入中国大众的书架.难怪有人写评论文章题目就是“为什么严歌苓不红”

我读过她的绝大部分小说,读她的小说常有一惊一喜的感觉.

惊的是她的每一个中篇或者长篇都很新颖,结构、风格和题材不重复,时代跨越很大,人物也形形色色.譬如《扶桑》、《橙血》、《魔旦》是以“卖猪仔”为背景的华人故事,而《人裹》、《天浴》、《雌性的草地》的背景是,读她的《人寰》以一个女博士为记述点,那种文到骨子里的细腻,那时我完全想像不出有一天会读到《第九个寡妇》那么土得掉渣的语言.她出其不意,谁也不知道她的下一本小说会是什么,我惟一能确定的是她应该不会写童话或者儿童文学.

喜的是怎么变都那么出彩.厚重深刻的叙事角度就像许多评论家说的“她具有一般女性作家少有的深度”、据说别人问严歌苓丈夫严歌苓哪一点最吸引他,他也是回答“深刻”严歌苓对文字的那种讲究、精美、生动和俏皮,已经接近美仑美奂的地步,像是在中国传统文字上加上自己的创造似的,鲜活而出神入化.加上绝妙的形容、譬喻和非常精练、到位的动词使用,使她的小说画面感很强,动感十足、所以我读严歌苓的小说会舍不得读得大快,不会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一口吃下,而是一点点享受.

我记得第一次读她的《雌性的草地》的精神震撼.之前我也读过反映的作品,也有很多写得非常好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同点就是平和朴实的结构.我记得路遥在谈《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经历时说过类似这样的话:越是厚重的小说都要平静地进行.而《雌性的草地》上来就是非常花腔的结构,一开始就想吼雷打闪,但她也达到了她的效果,就是震撼.作家对生命的理解非常饱满,写狗写狼写马,对动物与人有着那么精彩的描写.故事可以虚构,而那神气魂却是虚构不来的、严歌苓如果没有去过高原,没有与天地的接触,不可能具备那种胸怀.很多年后回想起来,小说的很多情节已经记不清了,只是记得当年读时的震撼.

艺术比历史更真实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不会写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好了,现在谈谈她的新书《第九个寡妇》吧.评论家的那些话我也不会写,只能从读者的阅读快感来谈谈自己的感觉.那就是读完为此深吸一口气,想起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说:艺术比历史更真实.

严歌苓喜欢将人物放置在非常特殊的环境,人物于此产生始料不及的意外行为.譬如《人襄》中的“我父亲”向贺叔叔打的那一个耳光;譬如《谁家有女初长成》里的巧巧突然杀了两条人命.以他们特殊状态的个人立场出现,而抵达一种深度,伸向被评论家们称之为“共通的精神资源”的地方;以尖锐的凿子在人性隐藏的表面挑开一个口,直接掀开人性深不可测的育点或亮点.

《第九个寡妇》同样是将非常环境与非常行为发挥到了至极,从抗日一直写到了计划生育,其中以土改那场运动为主.那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让许多原本平静的事物激化起来,埋在地皮下的隐秘的人性被掀起.正常变成异常,异常也变得正常.

我想起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影片家说它是反映种族矛盾的,而我更认为它是反映普遍的、共同的人性道德.人会吃惊别人的行为,更会吃惊自己的行为,你甚至不能保证自己在下一个非常事件中会有什么非常行为.于是影片产生了那句最精典的台词:“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你会知道人性是多么经不起试探,而艺术家需要多么冒险.

如果我听说一个童养媳在土改时期将自己的地主公爹藏了三十年;如果我听说一十亲生儿子要求政府毙自己的地霸父亲;如果我听说老实厚道的谢哲学偷拿了一家人过年的钱自己肥吃一顿;如果我听说一家人因为舍不得吃那五斤白面而活活饿死;我会吃惊,不可思议.可读完《第九个寡妇》,就知道是可思议的,这些非常行为在那个非常年代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知道了这个非常时期,那么就可以谈谈王葡萄这个人物了,如果不是那样的时代背景,人可能就不是这样的人,葡萄可能也不是这个品种了.严歌苓犹如乎艺高超的捏面师傅,几下一个人物就捏好了.葡萄是一个没有什么想法的,可她又认为“自己现在心眼多了,不愿意把话给人说透,说透别人高低也明白不了,”可再看下去,她似乎是大智若愚,例如她对作家朴同志说:“她斗斗就完了.人都斗,她不斗,不中,叫她斗斗,完了就完了,”看着几十年舞台你上我下,葡萄说:“都会过去的.”“他们都不会呆久.”

严歌苓创造的女性形象形形色色,其中有一组是葡萄这样村姑,与葡萄这个女性形象最为接近的可能是《谁家有女初长成》中巧巧.她们的面相是含糊不清的,而她们的手与脚却是作家着力描写的,严歌苓钟情她们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她们的喜怒哀乐更情绪化,更有中国女人的普遍性、

如果说《扶桑》是跪着原谅站着的人们,那么“需要启蒙”的葡萄却启蒙了很多人.这样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孤独的,而文学却偏爱他们.


《阿甘正传》里的阿甘,就是因为他笨,跑步就一直跑下去;因为他笨,做事情就一直做下去;因为他笨,他爱一个人就一直爱下去.《第九个寡妇》里的葡萄就是因为实心眼,公公叫她上讨债,她就“人不还账她绝不饶人”;因为她实心眼,她披头散发,一身猪粪地追到炼铁炉的地方大叫“把我的锅还泉”;因为她实心眼,她不顾一切将公公从刑场―上救回来,而在她看来这正常得不得了.

《第九个寡妇》仍然是严歌苓一贯的风格,仍然不用章回的形式,语言仍然幽默、俏气和机智.此书又因为写农村的,加上很多土得不能再土的语言,好多的语言和词汇我都是第一次接触,很多视角和譬喻非常生动,譬如“胸,两排钮扣,像母猪奶头”,“狗饿得肚皮一天比一天瘪,脊梁骨一天比一天锋利”,这样形象的譬喻随地拾来.

小说还触动我的是作者以那么不惊不咋冷淡到接近残酷的语言描写了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死亡场面.小说从死亡开始,亦是以死亡终结.

写土改中被毙的人“那些腿先站,后跪,未了倒在血里.那些人喊:砍头不过碗大的疤等但那些腿的膝头都是软的,撑不直,还打颤.”

写老虎被少先队员追赶被迫投水,葡萄只是想“老虎还是仁义的,没去投井.葡萄和他说了一个媳妇投井的事.说她害得村里人只剩一口井了,老虎一定把这事记下了,他才去投坡池的.”

写冬喜为了救村里的老太大被压在窖洞里,这样“省了县委把他当成‘右倾’来斗争,更省了大家把他打成‘走资派’,给他糊纸帽子,剃阴阳头,拉他上街批斗.”

写李秀梅四岁的儿子过于的饥饿被滚汤粘滑的粉滑进嗓子眼烫死,“其他孩子们不明白小弟弟已经走了,还是稀里呼噜地往嘴里抽送滚烫的粉子等人们发现少了一个孩子.但谁也顾不得问她.人们什么也顾不得,只顾着嘴顾着肚子.”

写孙怀玉一家有五斤面,他们不舍得吃,想再忍忍吧,忍到最难的时候,终于他们没有忍住,他们受着五斤面死了.“人们猜不出孙还玉夫妇是怎么死的,都说不是饿死的,因为家里存着五斤白面.”

一路看下去我一直在问:咱们中国人对生命的态度就是这样的吗当我读完全文,也就是最后一场死亡场面,在二大的死中我找到了答案.

最后一段作者写道:“二大还在给干说着故事,声音弱了,字字吐得光润如珠.葡萄用袖子抹一把泪.谁说会躲不过去再有一会儿,二大就大干了,就全躲过去了,外头的事再变,人再变,他也全躲过去了.”

我仿佛听见一声叹息.

我觉得我们应该感谢严歌苓,别的不说,在当下泛小资的女性文学下,一位旅美多年的中国女作家一头扎入中国农村写“土改”、“反右”和“四清”,那听起来都像八百年前的事情了,一听就头痛,就烦.严歌苓已经把答案告之:“人都是这样,记不住羞辱;痛苦只有变成了滑稽荒唐的事才会给人记住.人要把他一生遭受的羞辱都记住的话,是活不长的.”

严歌苓说这本小说她只写了两个月,故事却沉淀了二十年.我想她写的时候一定是“觉得葡萄这个故事一定要等时机成熟才能写.包括对葡萄,也老是认识得不成熟.已经是二千零四年了,故事其实已熟过了头:学校里的孩子谁还愿意知道土改、反右、四清!孩子们一听说就说:哎呀早听了一百遍了!他们听一百遍都没听懂,所以不懂也罢了.”

是呀,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周杰伦,也是因为听不懂他在唱什么,听了一百遍都没听懂,所以更要去听.